仇丽华
(宁夏银川市贺兰县常信乡人民政府,宁夏 银川 750205)
脆弱性评价是现代农业技术手段之一,主要借助对生产措施、气象条件以及随机因素等几个方面因素进行模型分析,完成对于农作物是否生产稳定、是否会出现减产等作出较为准确的预估判断。玉米种植管理同样可以应用脆弱性评价进行地区间生产环境分析,进而结合地区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应对策略,最大限度降低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减产威胁,保持玉米产量。
宁夏地区为我国内陆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部,整体轮廓呈长条状南北延伸,东西两端较窄。由于位于我国二三阶梯之间,地势情况成体呈现为南高北低状态,东部地区土地较为平缓,西部地区则相对陡峭。土壤地貌方面,宁夏地区主要以丘陵、平原、山地等地貌特征为主,其中丘陵为当地主要地貌,地区内面积占比约为40%。同时由于存在一定的地势起伏,东西两部分虽然宽度较小,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地貌差异,其中北部以贺兰山为区分,东北部地区平均海拔在1100m至1300m之间,为较为广阔的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南部地区主要以黄土高原为主,以六盘山为界,平均海拔达到1800m,山势连绵起伏,纵横交错,且以高原丘陵地貌为主要特征。
宁夏地区为十分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其所处的湿润到干旱的过渡区域,降水状况和阳光状况据不理想。其中降水量主要问题体现在区域内分布不均。时间层面,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六月份到九月份,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0%以上,其他时间降水量稀少,然而年蒸发量却达到年降水量两倍左右,干旱问题显著;空间层面,宁夏北部临近黄河,可以进行引黄灌溉,农业种植利用地下水资源能够弥补降水量不足,但平均年降水量仅为200mm。南部地区以西海固地区为主要农业种植区,耕地面积占比接近70%。平均年降水量可以达到400mm。但从农业发展来看,宁夏地区除扬黄灌区外,绝大多数地区水资源存量和降水量匮乏,旱灾问题长期存在,自然灾害发生占比达到一半。1990年以来,因受旱灾影响,年减产率平均达到10%,这一气候原因值得引起玉米种植管理的注意。
玉米种植生产条件并不苛刻,但玉米特性喜光、需水量达,种植生产强调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干旱、内涝等都是玉米种植管理当中面临的自然灾害问题,对于玉米产量影响重大,宁夏地区两种自然灾害都有发生,但干旱发生频率和产生的减产影响远高于内涝,这与宁夏地区的天气状况密切相关。宁夏内部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天气状况的差异,导致干旱影响威胁表现有所不同。在不考虑灌溉的情况下,以自然天气状况进行分析,宁夏地区干旱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为北部扬黄灌区,中部地区干旱带稍次,南部山区干旱发生概率相比之下较小。但在县域分析中,位于中部地区的中宁县发生玉米干旱问题次数最多,值得种植管理过程中引起重视。
脆弱性评价主要通过多要素考量,对农作物受到负面影响大小作出评价。宁夏各区虽然干旱分布状况有所差异,但是并不意味着干旱概率越高玉米的脆弱性越高,地区可以凭借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手段人为方式,最大限度规避问题,保证产量。结合以往宁夏地区的干旱灾害和种植管理情况来看,位于北部区域的海原县是众多县域当中玉米种植脆弱性最高的区域,其受到干旱影响最大,同时管理适应能力较弱,玉米种植产量不够稳定。与海原县相仿的还有同心、西吉、固原等多个县市。而宁夏地区中心城市如银川、中卫等,虽然同处干旱区,但在生产管理、灌溉配合等方面相对较好,因此脆弱性在宁夏地区最低,玉米种植产量更为稳定。
从脆弱性分析当中可以看到,干旱作为客观存在的自然天气因素无法扭转,但是仍然可以借助良好有序的种植管理方式保障玉米产量。以银川等地的种植管理经验和农业生产的管理技术全面升级为背景,针对宁夏地区特殊天气状况、玉米种植需求,玉米种植管理应当从抗旱能力评价、风险调整和灌溉应对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避免玉米产量受到天气因素影响。
整体抗旱评价主要通过抗旱能力分析对地区农业种植情况进行应对能力预估,为后续管理调整提供参考,帮助管理环节作出相应的准备。一般来说,农业抗旱能力评价主要对环境、劳动力、劳动投入以及机械化水平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般来说,环境因素作为自然客观因素无法通过干预手段进行调节,而劳动力、劳动投入和机械化水平则是一个地区农业种植发展能够发生变化,能够进行人力调节的环节。其中劳动力主要以人数为基本表现,劳动参与人数能够决定农业种植总量。劳动投入则是劳动者能够在农业生产当中投入的经济水平,劳动机械则是指机械化水平,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例如在宁夏地区,位于北部的永宁、贺兰等地农民年均收入可达10000元,相比之下南部地区如同心、海原等农民年均收入仅为6000元,因此在玉米种植中,北部地区农民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农机、农药等资源,投入更高,同时机械化水平也更理想。
针对宁夏所开展的玉米种植管理需要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来对当地的玉米抗旱能力作出分析评价,一般认为,在相同外部环境条件下,农业劳动力投入更高、机械化水平更高,相应的玉米种植的抗旱能力也就更强。而在宁夏地区,不同地带的天气条件有所不同,因此在评价中还要引入天气等环境因素参与评价,最终可以看到,宁夏地区在实际的玉米种植当中,地处引黄灌区附近的县市抗旱能力相对较高,其中银川、永宁、青铜峡等地区抗旱水平较为理想,这些地区能够通过机械化投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天气因素影响,保障一定水平的与痴迷产量,但是在西吉、固原等区域,由于当地农业投入情况不尽理想,导致相应的抗旱水平也较低,难以有效抵御自然天气所造成的干旱威胁,玉米产量波动较大。这一结果与此前脆弱性分析结果相近,表明与宁夏地区的实际玉米种植情况相符合,玉米种植管理需要采用抗旱评估策略针对当地各区域的玉米种植情况进行动态评估。
在动态评估基础上,玉米种植管理还应当形成对于自然危害的风险监控系统,利用监控方式,对低抗旱能力地区发生玉米减产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引入干旱危险变化趋势,对减产量、可能产生威胁的干旱问题等作出预估,进而制定相应的管控手段,进行补救。
宁夏地区的玉米气候风险问题有着显著的空间特点,其中以中宁县为分界点,以北地区相较之下风险较低,虽然降水量较少,但得益于地处黄河周边,拥有更为丰富的径流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土壤肥力。被誉为塞上江南的走廊地区则拥有相对广阔的平原,对于玉米种植而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保障。在该地区的玉米种植中,大型机械的全面铺设、高效高产成为可能。而南部地区的地势起伏较大,土壤肥力不足,相比之下玉米种植的减产风险较高。
天气影响下的农业种植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宁夏地区南北之间因降水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差异,导致抗减产风险有所不同,在进行玉米种植管理中,则可以采用分区管控等措施,来进行分别调控、全局优化,以保证管理资源充分有效的发挥效果。目前以玉米为代表的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方面,灌溉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对于环境因素的弥补作用也最为直接,在分区管理中,如何进行优化灌溉是宁夏地区玉米种植管理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后续的管理中,宁夏玉米种植管理可以将管灌、微灌、喷灌等多种节水灌溉模式进行融合,搭建符合地区要求的节水工程,来提高地区的抗旱能力,降低脆弱性,提高产量。
对于北部地区,虽然降水薄弱,但是仰赖于黄河径流资源和大面积平原机械化玉米种植,在风险性方面是整个宁夏地区最低,因此在种植管理方面,主要应当对当前粗放式灌溉模式进行优化,更新灌溉设备来避免浪费,同时有效规避盐碱化的发展。
对于中部地区,干旱情况处于中等水平,玉米种植存在一定的干旱风险。在种植管理方面可以通过调整用水结构的方式,结合作物规律和天气降水情况,分批次、分时段地进行合理灌溉。与此同时,应当结合农民听证,重新进行水价调节,保障农民利益。
对于南部山去,则应当通过建立库井灌溉模式,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发展旱作雨养的玉米种植模式,可以采用小畦灌溉形态,来保证玉米种植的水量充足。同时应当加强退耕还林的生态保护,保障长久可持续的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的抗旱、增产能力,保障稳定持久的玉米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