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柱 张恒瑞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指导意见》的提出是遵循我国新时期农村农业发展特点,始终贯彻落实我国新时代的思想要求,并对农村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在保障重要农产品和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将农业和其他产业融合一起,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促使农业发展多样化,推动现代化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提升对农产品的加工,以便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彼此双方需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农业要求,及时种植和采收,提高原料基地的建设,推进原料基地实现标准化,打造优质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对农产品的种质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发展多样化的农产品,培育推广适合加工的专用品种,合理安排农产品的加工生产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打造知名农产品加工品牌,进行标准化的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为了提高加工体系的效率,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延时类初加工和食品类初加工,提高冷藏保鲜技术,处理好原料,并且做好原料的杀菌、储藏和包装,及时腌制农产品等工作,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推进农产品系列化产品的开发,系列产品应以方便快捷、养生保健、营养价值等方向发展,支持主食加工产品的发展,将主食制作成面制、米制、带陷等食品,培育创新型模式,加强物流运输和冷链技术,直接把原料基地和餐饮门店结合一起,将食材一步到位,进而扩展农产品加工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体系走向循环、高效的方向。
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研发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寻找更加专业的加工技术,并且增加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加大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创新加工技术,推动农产品精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价值,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联合加工企业、技术装备企业以及研发团队,共同建设加工技术研发平台,共享资源信息,提升加工装备的功能,促使加工装备智能化,创建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将农产品加工技术高效地应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中,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限。
以县域的农业为主,积极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前后端统一发展的局面,研发育种,提高生产,产品加工,运输销售,提升农业的整个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形成规模化的农业全产业链,组织有条件的龙头企业搭建全产业链数字平台,把农业经营主体都归入到平台里,创建全产业链,使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信息达到共享,共同创建知名品牌,而且渠道可以共同使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可以追溯。
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前提应该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坚持绿色发展,不得破坏生态环境,在开发生产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把生产和生态都列入重点工作中。重视对草原、湖泊、森林、山丘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加强对花海、牧场、湖泊水库等田园风光的利用,充分发挥农业的积极作用,借助农业种植净化空气,种植防风林抵挡风沙,避免水土流失等,加强对农业物质遗产的保护,并且做好农村非物质遗产的传承,加强培育新一代的乡村文化人,发扬农村积极向上的当地文化,传承农村特色民族文化,善于利用民族村寨、传统特色建筑等农村资源。
在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时,要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确保人和自然能和谐共存,在发展农业农村时要依托于自然资源,重视农耕文化的发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保护农业资源,并且要善于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建立农业循环体系,提高能源的使用率,节约保护资源,打造创新的生态涵养产品,例如星空露营、健康氧吧等生态旅游,开发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线路,既可避免过度开发生态资源,也能维护生态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支持鼓励实训基地的建设,重视农业科研成果,开发农村科普教程,教授种养技巧,提高农业的生产力。
重视乡村文化产品的发展和推广,将现代要素、美学艺术以及时尚元素等融入到乡村民俗文化中,深入发掘乡村的活态文化,推广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族服饰等乡村文化产品,根据各地区地域的不同点,或民族特色等开发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项目,促进传统的乡村民俗经济的发展,全面支持乡村文创产品的创作,鼓励乡村戏剧曲艺的制作,发展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提高乡土品牌的知名度。在重点打造乡村文化产业,形成良好的文明乡风,大力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坚持贯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精神,提高村农的素质。
以乡村资源作为发展的基础,开发多业态、多层次、多功能的乡村休闲体验产品,并且综合乡村各种体验项目。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以看景点的方式,例如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民俗村等,也可以是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的体验互动式的旅游。根据农村当地的特色食品,打造品尝乡村美味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品尝农村的风味小吃、农家宴、乡土特产等,举办特色农产品文化节,例如湖南崀山脐橙文化节等。开发以农村乡村风俗为依托的产品,发展农村村落观光游、民俗体验游、民族风情游等多种模式的旅游方式,宣传具有民族民俗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等产品。开发以农村文化或故事为基础的旅游线路,发展亲子游、文化体验等形态,创办农村民间传统文化、故事的相关演出,用故事吸引游客,让游客体验农村当地的文化风俗。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同时,也要注重乡村休闲旅游的质量,提高对乡村环境的治理,积极引导乡村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加强乡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旅馆、酒店、民宿的建设,增设农村公厕,改善农村的环境质量,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速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在管理乡村休闲旅游时,可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制度规范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标准,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打造乡村休闲游的知名度,创建有口碑的品牌,让消费者体验乡村品质。
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确保物流运输的畅通,提高前端仓库的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产品的发展,开发农村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以此带动农村农业的全面发展。
加强农村的布局,积极引导各类主体进入农村,建立健全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在农村增设快递点,支持企业入驻农村,鼓励金融机构的投资,推进资源的共享,强化服务农产品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电商意识,将电商直播带货、移动菜篮子等模式代入农村,加强农村电商主体的培训,促进农业多渠道地发展。
为了扩大农产品供应链,需要提升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等技术,将农产品生产供应地集中化,增加质量追溯设备和智能设备的配置,对农产品实施一对一的跟踪监测,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加强物流运输的建设,保障农产品能在第一时间送达消费者手中。打造农产品产地市场新型模式,引导电商企业入驻农产品产地,直接对接区域性农产品,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
拓宽电商服务功能,充分借助农村网络的优点,采取便捷、低成本的措施,有效地衔接县级的仓储物流,建立并完善农村的网络销售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网络销售的发展,可以零售出售农产品,可在大型电商平台开店,还可以是批发、直播或是分销等模式,全面推广新模式的发展,形成全网营销模式。除了注重线上销售之外,也要重视线下的销售,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销售模式。
重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实现全网的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高对农产品质量的把控。严格规范农产品的种植以及禽畜类的养殖,制定相关的种养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的意识,加强对农产品田间的管理,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后处理、包装运输等,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相关信息可采集追溯,全方位的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