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真真,申 思,孙 红
(北京协和医院,北京 100005)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如何提升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务干部是党组织的中坚力量,是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1]。基层党建做得好不好,党务干部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大背景下,强化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专职党务干部凝心聚力的作用,是值得实践和探索的课题。
大型公立医院以临床为主体,存在“重业务中心、轻政治核心”[2]的现象,党建工作力度性、连续性、系统性较薄弱[3],专职党务干部往往配备不足,发挥作用不明显,导致部分医院出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等问题,缺乏吸引力及凝聚力,无法适应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要求,成为制约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发展的因素。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适应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医院发展需求的干部队伍,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需求[4]。
党务干部是党建工作的规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成效。时下,有的党务干部理论不精、业务不熟、作风不实,这其中既有党务干部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医疗机构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党务干部本该是党建工作的利器,因此提高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要让他们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干好有发展[5]。
有的医院对党建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对党务干部的成长缺乏规范的培养与规划,导致专职党务干部的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上升路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容易产生职业迷茫和倦怠,对党建工作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意见》中指出,公立医院要将党的领导融入医院治理的各环节,积极探索党建规律,层层压实党建责任,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某大型医院多年来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注重配齐配强党总支、支部书记,以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为目标着力培养建设党务干部队伍。医院党委按照“将支部设在科室上”的原则,设置党总支和党支部,全部覆盖各科处室。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探索建立“双培养”机制。
2.1.1 专职党总支书记与兼职党总支副书记相结合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党总支的上下联动作用,以党总支为抓手,带动党支部加强党组织建设。选拔年资高、党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正处级干部担任专职党总支书记。专职党总支书记由党委书记直接领导。选拔党总支内优秀的科室主任或副主任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将这些学科带头人和核心组里的好苗子放到党总支里参与党务工作,提高他们的政治修养和理想信念。党总支委员会中既有懂管理会协调的行政管理干部,又有熟悉一线情况具有群众基础的临床专家,有利于党总支的领导班子平衡发展,更好地开展工作。
2.1.2 兼职党总支书记与专职党总支副书记相结合
当党总支书记是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时,由于临床工作任务繁重,选拔优秀青年管理干部担任党总支的专职总支副书记,全力协助党总支书记管理总支党务工作,参与总支内科室的行政管理,协调总支整体工作,落实医院和党委的工作部署。
2.1.3 专职书记与行政职能部门关键岗位轮转
党总支是连接党委与党支部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干部的好平台,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党总支专职书记队伍建设,把有潜力的管理干部放到党总支专职书记、副书记的岗位上培养和锻炼,再轮转到行政职能部门关键岗位,使之既懂党务又懂业务,有助于干部积累基层经验,扩宽管理思维。
2.1.4 重点科室设置专职支部书记
党的建设基础在基层,重点在支部。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就要抓住重点科室这些“关键部位”“关键环节”。为了做到政治和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两样强,医院党委在人、财、物管理关键岗位设立专职党支部书记,选拔表现优异的处长助理任职,接受党务业务双重锻炼,同时加强所在部门管理力量。
2.2.1 工作机制上注重渗透融合
医院党委重视将党建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实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同向同行,齐抓共管,形成协同效应。专职党务干部不仅主抓党建工作,同时要抓思想政治建设,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状态并加以正确引导,还要参与科室管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绩效考核等方面把握方向、发挥作用。
2.2.2 建立党建工作核心队伍
医院党委在重要活动、重点工作部署前都要召开党总支书记会,会上党总支书记围绕主题充分发表意见建议,成为医院党委的“智囊团”,为党委做好顶层设计出谋划策。充分利用党总支书记微信工作群,建设党群部门与总支书记、总支书记与总支书记之间沟通交流的园地,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2.2.3 完善权责一致的管理制度
医院党委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在选好用好管好专职书记上着力,在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中赋予专职书记相应权利,参与医院中心工作的方案设计和落地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协调作用,激发主观能动性,在医院学科建设、党建主题活动、落实医改、医院“两会”、七一大会、运动会、总结表彰大会等重要工作中作为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党支部书记工作能力[6]。
2.2.4 探索党务干部与业务干部的交叉使用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关心机关党务干部的成长进步,把机关党务工作作为培养领导人才的重要岗位,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党务工作者,加大党务干部与其他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使机关党务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活力”[7]。将专职书记岗位与行政职能部门的关键岗位进行轮转和交叉使用,为党务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机制保障。党总支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和摇篮,在此岗位锻炼过的干部,政治站位、协调能力、管理水平都能得到全面提升,成长得更快。党委坚持把专职书记岗位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岗位,将党务干部与行政干部的双向交流纳入干部培养的整体规划,把优秀的行政管理干部交流到党务管理岗位,把经过党务岗位锻炼成熟的干部放到重要岗位使用,使他们丰富阅历,锻炼才干,拓宽党务干部事业出口,盘活党务干部人才资源。
2.2.5 在培养锻炼专职书记上下足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的要求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好干部不是天生的,需要组织的精心培养。医院党委在平时工作中对专职书记既关心帮助,又敢于大胆使用,加任务压担子,使党务干部在平常工作中多经受历练、多积累经验,敢于啃硬骨头。比如,在学科建设中发挥党总支书记作用,协调整合总支资源,帮助科室探索、延伸发展方向;发挥专职党支部书记作用,做好重点科室思想政治工作,推进解决长期阻碍科室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8]。医院党委团结带领全院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履职尽责,锐意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发展,共同致力于伟大的医疗事业,切实为患者的健康服务[9],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跃升新台阶。医院连续11年蝉联中国医院排行榜榜首,在国家首次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医院派出涵盖17个专业、41个科室的186名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分四批驰援武汉,实现了“精心救治患者同时零感染”的目标,成为深受国家和人民信赖的托底力量,获得抗疫先进集体及个人表彰36项,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院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专职党务干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党务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要结合专职党务干部的自身特点和要求,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推进党务干部培训工作。每年安排至少1次集中轮训,及时更新党务工作手册,将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建立党建目标考核标准,通过专项考核、年终述职、360度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对落实党建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努力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务实干的党务干部,为党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
《意见》明确指出:探索建立党务干部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推动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在职务(职称)评审中改革创新,探索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10],使党务干部职业生涯有方向有奔头。对党务工作做得好的专职党务干部加大其在绩效、职务晋升中的权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荣誉感,促进党务干部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