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肌肉力学性能探讨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作用机制

2022-12-01 07:16陈丽媛沈重庆李长辉
智慧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肌张力骨骼肌肌力

陈丽媛,沈重庆,李长辉*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0 引言

慢性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rain,CLMS)是由于腰部长期过度负重和(或)姿势不良,使腰部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出现过度疲劳无法缓解而致慢性积累性损伤,造成腰部弥漫性酸胀痛,好发于20~50岁人群[1]。据文献报道,腰痛逐年攀升的发病率与互联网时代伏案工作方式和现代生活模式的转变密不可分[2-3]。对于成人,尤其是职业人群(如IT行业、司机、服务员等)[4]在长期单一重复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固定的身体姿态(如“非自然”强迫体位:不良的坐姿、站位、蹲位为主)下进行作业是造成慢性腰肌劳损的重要原因。

这是由于腰部肌群为维持相对稳态需要反复承受较大的静态负荷而呈持续紧张状态,未能合理放松导致肌张力持续升高,加之平素缺乏锻炼,肌力不足,使肌肉的过度使用性损伤更易发生[5]。而肌张力、肌力又属于肌肉力学性能范畴,他们的改变可简要理解为骨骼肌的收缩特性的改变[6]。中医推拿对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确切[7-8],但目前的相关研究主要处于临床疗效观察层面,力学方面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故从肌肉力学层面对推拿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1 肌张力与慢性腰肌劳损的关系

1.1 肌张力升高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属软组织张力的范畴,生理性肌张力与肌肉的黏弹性、收缩程度相关,而异常的张力可以引起局部疼痛[9]。肌张力异常升高意味着肌肉已经处于疲劳状态,肌肉疲劳时将不能继续提供活动所需要的适当的肌张力和肌肉收缩力量[10]。

对比健康人,研究发现[11]慢性腰痛患者的腰部肌张力更高,且症状明显侧较对侧张力明显偏高。当腰椎前屈时,腰椎后方的软组织承受牵拉应力负荷增大,身体会通过使肌肉、韧带﹑筋膜长度缩短来增加收缩力以减少腰椎结构的不稳定,随着前屈时间延长,肌肉正常的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腰部肌肉疲劳无法改善,肌张力异常升高,而腰椎为了继续维持平衡,会通过强化改变突出侧肌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来达到承受加大的应力负荷[12]。所以许多慢性腰痛患者不仅感到身体“僵硬”,也能在腰背部触及结节或条索。

张学林[5]等认为肌张力变化引起骨骼肌组织结构变化,继而发展为劳损;他们提出用骨骼肌张力整合复合体失衡来解释劳损机制更为完整。骨骼肌以肌束膜为主线构成了一个张力整合复合体,连续的机械张力应激使肌束膜承受过大的张力,导致肌束膜胶原纤维沉积、硬度增加而弹性减少,受力大且频繁的组织会出现纤维断裂损伤;硬度增加的肌束膜也会造成神经、血管反复被挤压、牵拉,形成微损伤累积[13]。继而发生无菌性炎症,水肿、炎性物质渗出,刺激局部的神经造成神经冲动,从而持续产生疼痛,加重肌肉痉挛,引发慢性腰肌劳损[14]。

1.2 推拿对肌张力的影响

推拿是通过力学手法作用于受损、僵硬或疼痛部位的肌肉组织以减轻患者痛苦,并促进组织康复的一种物理手段,其舒筋活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已成为一种共识[15]。研究表明[16-17],手法治疗对骨骼肌损伤组织形态重建有正面影响,可以矫正损伤骨骼肌肌纤维排列,同时还可以改善肌肉微环境,减少肌细胞的坏死,降低由肌肉纤维降解造成的细胞应急反应。李兵等[18]运用师氏理筋手法治疗慢性腰痛合并条索状筋结的患者,通过B超观察发现理筋手法治疗后较治疗前条索状筋结厚度、长度、大小明显减小甚至消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史鹏博等[19]用平乐郭氏正骨理筋手法与常规手法作对比治疗腰痛患者,采用肌张力作为腰背肌力学效应评价指标之一,治疗10d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效改善腰部肌肉痉挛。另外,推拿产生的力学效应也能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肌肉痉挛,及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因子吸收,消除疼痛而间接解除肌紧张,故能有效消除骨骼肌过度紧张和僵硬,促进肌肉收缩性能的恢复,保持肌肉的正常弹性[20]。

2 肌力与慢性腰肌劳损的关系

2.1 肌力下降

肌力即肌肉力量,是神经肌肉系统的一种功能,参与工作的肌纤维数量和体积以及肌肉的长度与收缩速度等因素均会对其产生影响[21]。当肌肉疲劳时,在形态结构方面表现为肌纤维横截面积下降,一方面是总体肌纤维的减少,另一方面是慢肌纤维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减少的比例越多,则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抗疲劳的能力越低,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可导致腰背肌慢性损伤[22]。研究表明[23]慢性腰痛病人腰部肌群与健康人相比更易疲劳,这与慢性腰肌疲劳导致的腰部肌肉收缩功能的减弱、肌力下降密切相关。另外,腰部肌力的下降尤以腰伸肌降低明显,这可能由于腰部屈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更频繁,能得到锻炼和强化,故屈肌的肌纤维募集数量相对稳定,而后伸活动明显相反[24]。

日常生活中肌肉即会通过调整工作分配改变肌力矩来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当腰部慢性劳损时,肌力减弱,姿势控制能力下降,生物力学模式异常,导致局部肌肉紧张痉挛无法缓解,肌张力继续增高,不利于血液循环和炎症物质代谢,使已发生的腰痛加重[25-26]。同时,患者常常出于对疼痛的预期和对活动损伤的恐惧而选择减少腰部活动,此时腰椎关节或肌肉活动的下降常可导致已经发生力学性质减弱的腰椎周围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而带来的肌肉力量的进一步下降,腰部肌群功能失调[26-28]。

2.2 推拿对肌力的影响

推拿手法可以通过松解腰部肌群,调整肌肉张力,改善肌肉功能,对肌肉力量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郭锰等[29]将70例腰痛患者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通过等速表面肌电图测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峰值扭矩(P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推拿手法治疗能改善腰部伸肌肌力,且推拿优于牵引。周楠等[30-31]以手法治疗对腰痛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得出推拿手法在改善腰椎周围肌群收缩力量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腰部屈、伸肌群之间的协调能力,有利于恢复腰肌的力学性能,缓解肌肉疲劳,消除肌肉组织的异常应力,重建力学平衡。

事实上,手法治疗对于腰部肌张力、肌力的调节虽然属于被动的,但患者会由于疼痛开始得到缓解而对腰部活动持有积极态度,增加主动活动及锻炼的可能性。这是因为患者对疾病及所带来的疼痛的认知在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起着重要作用[32-33],而主动锻炼腰肌力量对于消除肌肉废用性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的锻炼方法包括传统功法(如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现代康复(如本体感觉神经肌肉训练、PNF、HIT)及瑜伽等[34-35]。

3 结语

腰部长期过度负重会造成肌肉疲劳无法缓解,为了持续维持腰椎稳定性,肌张力异常升高而引起骨骼肌结构变化,使肌肉收缩功能受到影响,肌力下降,伴随炎症反应带来的疼痛,发生慢性腰肌劳损,当疼痛反射性引起肌紧张,肌张力继续升高,因恐惧疼痛引起的肌肉废用性萎缩使肌力进一步下降。故肌张力、肌力的变化是慢性腰肌劳损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它们是互为关联的。综上所述,推拿手法可能通过对骨骼肌损伤结构修复的正向影响,缓解肌痉挛,降低肌张力,促进恢复肌肉的收缩功能,对因骨骼肌结构改变带来的肌力下降有一定的改善,继而对慢性腰肌劳损产生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肌张力骨骼肌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鸢尾素(Irisin):运动诱导骨骼肌自噬的新靶点
巨噬细胞在骨骼肌损伤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运动与骨骼肌的重构研究
剔除巨噬细胞可通过抑制肌再生因子和Akt/mTOR信号通路损害骨骼肌再生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别让肌张力障碍成为健康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