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我们应重新定义学生的既定角色,从而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一、学步自健者。1977年8月,《人民教育》编辑部向叶圣陶先生征稿,叶圣陶写了一首诗,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学生犹如学步自健者,只有从一开始就“令自举足”,“不虞颠仆患”,才能“独行颇便利”,更能“日行千里”。
“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基本理念:学生是“学步自健者”,读、思、算、展、讲、探、疑、记、写、练等“学步”活动,只能由学生自己一步步地学,一步步地练,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步。
二、自食自强者。学习犹如吃饭,饭不仅要一口一口地吃,更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愿意吃,自己主动地吃,有食欲,有健康的胃,有求知学习的强烈饥渴需要。食物里的营养,要靠学生自己去吃,自己去消化,自己去吸收。如此,学习中的营养成分,才能滋养学生的肌体,才能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
“1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是“自食自强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吃饭,也不能自己把东西嚼烂了喂给学生吃甚至强行灌给学生吃。那样,知识的营养被教师吸收了,学生就只能拾人牙慧,只能吃些没营养的“垃圾食品”,于身体害处极大。
因此,课堂上,学习就像吃饭,学生沉浸于知识与思想的课堂里,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他们自己一点点地吸收消化所学知识与思想中的精华营养,促进自己知识、思想、品格、心理、个性的成长,促进自己精神生命的成长,促进自己文化心灵的成长。
三、远行自航者。过去总把教师比成渡船或摆渡人,那么学生则是渡船上的乘客。学生乖乖地坐在船上,坐等渡船或摆渡人把自己由人生的此岸送到人生的彼岸。至于乘坐什么船,船怎么划,用怎样的工具和方法劃,坐着船要到哪里去,船行江中遇到急流险滩、遇到风暴雷电、遇到船漏船倾怎么应对等一切问题,都不是学生这个乘客所要关心、所能关心、甚至所能解决的。
“121”课堂,倡导学生不仅是“乘客”或“旅客”,更是“远行自航者”。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自己驾船去远航,或自己去摆渡。学生可自己驾着船,航行在知识与学问的河流或大海里。可自己驾着船从人生的此岸,到达自己理想的人生彼岸。航行中,乘坐什么船,船要怎么划,用怎样的工具和方法划,特别是坐着船要到哪里去,船在惊涛骇浪里,在暴风雷电下,船倾船漏,该怎么抢险避险,学生自己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再像过去那样,全由教师说了算。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第一职业中学校 胡国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