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萌
11月的祁县已初现寒气,但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吹制车间,身着蓝色单薄工衣忙碌着的罗琴琴,此时额头上却挂着一层汗水。她左手将推杆顶部玻璃杯身下面粘着的料推至天然气灯上烤匀,又迅速拉回身边,右手拿起浸泡在水中的钳子将烤得红彤彤的料一拉,那个叫做“挺”的部位就出现了,再飞快地在铁槽里滚一下,既冷却又整形,之后敲掉拉挺的顶部玻璃,一个杯子的拉挺就完成了。
罗琴琴是大华玻璃实业的拉挺工,拉挺是吹制玻璃器皿工艺中关键的一环,要求拉出的“挺”在长短、粗细以及光泽度上要有非常高的精度,误差要控制在肉眼不能分辨的范围内。行里人都知道,拉挺工属于技术工,工作强度大、技术含量高,是男人的专属工种,很少有女工干拉挺。在大华公司近2000名职工队伍中,干人工拉挺的有10多人,罗琴琴是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一个合格率达到97%的人。
罗琴琴18岁就进入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上班,进厂时干跑腿的送货工,后来干过整型工。但是,这些都不是技术活,挣钱不多,所有工人都能干得了,没有什么挑战性。“我要学真正的技术活,成为受人敬重的技术工,我要学拉挺。”她的想法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不少人劝她:“咱厂可还没有女的干拉挺,你看,都是清一色的男的,要求眼疾手快、产品尺度规格精确,难度很大呀。”
罗琴琴天生有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想学拉挺,并不是她的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多次央求后,师傅看到她的诚心和决心,决定收她为徒。
罗琴琴说:“刚开始练的时候,为了不影响班组合格率和产值,我就等同事下班后,用剩下的缸底料练习。有时没料了,我就到下一个班组,到拉挺师傅旁跟着人家学习,经常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带班师傅被她执着的精神打动,答应让她试试。罗琴琴说:“刚拿起钳子时,心里没底,而且很紧张,所以第一天的合格率只有50%。影响了整个班组的合格率,心里挺愧疚,也挺自责。”从那天起,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掌握好这门技术。
罗琴琴上班时和别人一樣练习,下班了,留下来再练两个多小时。这种日子,罗琴琴过了一年半,不仅精通掌握了100毫米短挺的拉法,也熟练掌握了超过200毫米以上长挺的技术要领。
罗琴琴说,拉挺的工艺其实就是烤和拉两步,烤料时天然气的火焰必须是金黄色的,料的温度才能保持在要求的300摄氏度左右,在把料推到火上的一刹那,迅速将推杆旋转一圈。这样,杯身下面黏着的料才能软硬适中,受热均匀。拉挺时的钳子是在水里浸过的,钳子接触料时的温度应该在100摄氏度以上,拉挺时要用巧劲而不是蛮力。用力稍大些,长了,杯子的口径就大了;用力不够,短了,杯子的口径就小了。挺的长短、粗细直接决定了杯子口径的大小以及杯子的合格率。
罗琴琴说,拉挺考验的不仅是人的眼力、超级准确的手感,还有耐高温的能力。吹制车间温度高,即使在数九寒天,工友们穿单衣干活,一会儿也就湿透了。最难熬的是夏天,车间热浪袭人,温度在40多摄氏度,有时接近50摄氏度,却不能开窗户,因为玻璃器皿遇风易炸。
在交流中,记者发现,30多岁的罗琴琴有着一双与年龄不相符的手,粗糙的手指关节处有着厚厚的老茧。“现在好多了,最辛苦时满手都是老茧和被明火烫出的泡,钻心的疼,但坚持一下也就过去了。”罗琴琴腼腆笑道。每次上班,她都需要拿着长约1.5米、重1公斤的高温推杆推拉5、6千次,尽管带着三层线手套,尽管已经是从业十几年的“老工人”,尽管手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但时不时还是会磨起水泡。
多年的拉挺使罗琴琴练就了一双慧眼、一双魔术手。只要瞄一眼样品,摸一下杯子,就知道客户要求的尺寸,知道自己在拉挺的时候该使多大劲。拿制作红酒杯来说,罗琴琴一个班能拉将近3000支挺子,合格率在97%以上,高于目前机器制造的最高合格率95%,更远远高于平均合格率75%,经她制作的玻璃杯,杯身都是等长的,上下误差不超过1毫米。
大华公司的玻璃器皿产品98%以上都出口国外,其中,欧美市场占到70%以上,酒具产量占到全球的80%以上。该公司每天生产的1.5万只人工吹制的拉挺式香槟杯中,有1/3出自罗琴琴之手,全部出口到欧美市场。
同事成美林评价她:“罗琴琴是一位乐观主义者,平时总是笑呵呵的,而且还是我们的师傅,在工作时,技术方面如果我们有不会的,都去请教她。她总是亲自上手,不厌其烦地教我们。”
罗琴琴,十几年如一日,正是凭借这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她获得了“祁县五一劳动奖章”“晋中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祁县玻璃器皿工匠”“晋中市最美工匠提名奖”等多项荣誉,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罗琴琴说:“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钻研技术,做好传帮带工作,带出更多的技术能手,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