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科技工作者要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加强农村科普组织建设,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提升科技小院科普服务能力。
认真聆听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回顾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尤其是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千年梦想,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中国贡献,这就是践行“人民至上”。作为一名六零后单位在岗老同志,更加深刻领悟“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倍感自豪、倍觉振奋、倍增信心,同时更加自觉地“听党话 感党恩 跟党走”。进入新时代,喜迎二十大,振兴农技协,奋进新征程,努力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做贡献。土豆院士朱有勇、菌草专家林占熺等陆续走进“二十大党代表通道”,真实展示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战场上正汇聚着科技、人才、组织的磅礴力量,服务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农业强国。回顾往事,农技协曾“雨后春笋,万紫千红”;展望未来,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喜迎春天,奋力投身振兴农技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科技组织“新动能”。
农技协发展的第一个春天,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发展,广大农村兴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农村专业技术协會是在八亿农民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总方针,以户营为基础,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顺应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生产、依靠科学致富的强烈愿望而诞生的。1981年12月召开的农业(包括多种经营)技术承包经营交流会上,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裴丽生发表了题为《大力开展群众化社会化的科普活动 把科学技术及时送到八亿农民手里》的讲话。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推动成立农技协,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承包”,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培养农村知识青年和致富能手,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为农村消除愚昧落后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央《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文件肯定了农村科普协会的作用,中国科协及时召开农村科普工作座谈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到会并提到农村科普组织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增产致富的积极作用。科技界、农业界等也均给予肯定和支持。何康:“专业技术研究会从技术方面通过农村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把群众组织起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它对于促进我们科学技术的普及,提高我们农民的素质,以及促进整个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这个工作还在发展,我们应该支持、扶持这个事业”;钱学森:“科协、各级学会要成为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的坚强后盾”;宋健:“农业现代化的骨架可能就是协会”。由此,农技协组织建设得以蓬勃发展。
农技协发展的第二个春天,得益于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强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明确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任务。中国科协强化主责主业意识,敢创新勇担当,积极推进拓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新领域、新赛道,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肯定与支持。同时,大家也深刻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村发展既要靠政策、靠科技、靠资源,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如果不能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乡土人才(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就可能事倍功半、步履艰难。中国科协2005年10月及时组织召开农村科普工作座谈会,200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聚焦优先支持三农,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在总结山西农村科普成功经验基础上,共同推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针对农技协的基层组织、带头人和科普示范基地这三要素,给予财政经费奖补大力支持,“以点带面”“榜样示范”,深受广大基层农民朋友、科技人员和基层农技协的欢迎,称之为“及时雨”“高效肥”。通过这一“奖优”方式有效带动更多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全国农村科普新局面。之后共有八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组织得以巩固和大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又迎来了农技协组织发展的第三个春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张玉卓强调:“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断创造科协组织的时代荣光。”“我们要坚持眼睛向下、大抓基层建设。科技工作者要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加强农村科普组织建设,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提升科技小院科普服务能力。通过体系重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推动农技协振兴,提高农技协组织发展活力。”这些都指明了农技协组织服务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的时代方位和改革建设方向。
当前,农技协正面临数量不断减少、组织凝聚乏力、服务效能不足等困境。结合“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振兴农技协,再上新台阶”,自己关于加强和改进农技协组织建设的一点思考及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强政治引领,让党建全面融入农技协组织振兴的血液。深刻领会党的全面领导是开创未来最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聚焦靶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三农”科技工作者践行科技为民理念,下沉乡村一线,主动融入基层两中心,有效支撑“三长”,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推进“双引领双服务双获得”,坚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组织发展道路,服务乡村振兴之组织振兴使命。
第二,进一步加强自我革命,推动农技协组织积极全面融入国家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顺应新要求,重构新体系,规范协会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分支机构建设,提升依法依章治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梳理基层农技协组织和人才底数,吹响集结号,紧紧围绕组织、人才、平台、产品、能力、品牌“六位一体”目标,积极组织动员开展农村科普服务,提升农技协组织活力,提升科技小院科普服务能力。强化开放协同。积极推进农技协与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共生共赢机制,全面融入国家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和企业科协联动,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服务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为农技协组织插上信息化智慧翅膀。全面融入智慧科协大平台,用好“三国一家”渠道和资源。数字赋能,助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乡土人才培养、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服务、马铃薯产业线上科普、学会服务大厅等,再积极对接“天赋科技云”“惠农网”等各方数字乡村信息平台,汇聚各类信息资源,围绕需求导向,积极开展高效精准科技服务。
第四,大力加强“政策支持、经费保障”,为农技协组织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初心,精准扶持基层农技协组织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农技协工作的意见,召开中国科协农村(科普)工作会议。加强与农业、科技、金融等部门联合协同,争取出台关于支持农技协开展科技服务的政策。积极开展战略合作,争取各类社会化资源的支持。降低门槛,探索试点“农技协青苗项目”——科协组织备案制先期培育孵化。
(作者为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秘书长、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中心副主任 王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