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绿:湘赣边区“盘”出新色彩

2022-11-30 16:14
科学大观园 2022年23期
关键词:小河湖南发展

这些年,罗霄山脉湘赣边区因为两个省份的一项“合作”,发展变得愈发明朗和活色生香。

2019年,湖南、江西两省就“推進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启动首次联席会议。红色文化旅游合作、萍水(渌水)河流域综合治理、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等议题,一一被“摆”上对话“桌面”。在共同开拓区域合作新空间,全面推动湘赣边区开放发展的共识下,两省聚力发展边区传统优势产业,做深红色旅游产业,做强创新型产业。

几年下来,湘赣边区“盘”出新色彩。

湖南浏阳市,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的积极倡导方。近年来,浏阳市牵头联合湘赣边县(市)开展了诸多合作。

全球70%的花炮原辅材料集散的浏阳市大瑶镇,位于江西萍乡、湖南浏阳、湖南醴陵等三地联通的黄金节点,这为当地开展湘赣边区合作提供了便利。以大瑶国际花炮商贸城为例,商贸城五分之一的企业为江西人投资,与江西商贸往来超总交易额的四分之一。16个花炮仓储,三分之一的业务围绕江西花炮企业展开……收获合作“红利”的大瑶镇,又着力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现代化示范镇”,谋求湘赣边产业共兴、交通共联、民生共享。

“萍”水“湘”逢,不当边界当门户。

开春后,一辆辆满载湖南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原材料的货运专列,驶入湘东工业园铁路专用货站。赣湘区域合作的加强,让越来越多的湖南企业把湘东作为转运枢纽。

近年来,江西萍乡湘东区与湖南的合作已成“常态”。湘东区建起了“赣湘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承接引进湖南长株潭地区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湘籍企业配套产业链。近3年,湘东区新注册成立的6400余家工商企业中,湘籍人员投资或参股企业接近总量的50%。

90多年前,湘赣边区流传一首民谣:“清早钉橡皮,中午捞虾米,晚上捉泥鳅;荒年向天要,仙果观音泥。”道出了当地生活之艰苦。

今天,“红旅游”“绿产业”的发展,使得百姓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南平江县加义镇泊头村,一步一景十里画廊,苗木油茶成片生长,食品加工等产业如火如荼。谁见了,都不会把它和“山区贫困村”联系起来。

5年前,这里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如今,通过开发红色旅游,为村里带来了游客,也带来了增收。与碧桂园等多企业合作建苗木基地、油茶基地,支持村中致富带头人创办酱干厂、红薯粉丝加工厂、红茶厂……实实在在盘活了当地生产资源和经济。“空壳村”“盘”成了脱贫示范村。

因“半条被子”故事闻名的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村,近年来积极建设“湖南(沙洲)红色文旅特色产业园”。曾经0.9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如今发展成了规划面积183平方公里的“大沙洲”。

江西大江边村围绕“红色+绿色”“红色转多彩”理念,积极引入红色文旅项目,让全村60%以上的百姓吃上了“旅游饭”,探索出了“党建+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穷山村,今天化身“绿富美”。

祠堂文化是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一大特色。近年来,这里着力打造修水历史文化街区,并进行老城改造,打造秋收起义红色文化街区。

一手抓“红旅游”,一手忙“绿产业”。

“绿产业”让萍乡发生巨变。萍乡有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矿产区,长达近130年的煤炭开采给萍乡留下了近9万亩的废弃矿山。近年来,萍乡市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治理后,中医药养生小镇、矿坑公园、脐橙果园一一建了起来,全市6万多亩废弃矿山变身绿水青山,和百姓的“金山银山”。

与江西省上栗县接壤的株洲醴陵市,积极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助力当地陶瓷传统产业形成了集陶瓷的材料、制造、机械、颜料、配送物流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此外,这里的玻璃、服饰、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也在蓬勃发展。

曾经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湖南株洲炎陵,则借着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东风,以电子商务与特色农业融合,实现了特色水果黄桃产业价值链的延链增效。仅去年,全县黄桃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26.3亿元。

江西大江边村围绕“红色+绿色”“红色转多彩”理念,积极引入红色文旅项目,让全村60%以上的百姓吃上了“旅游饭”,探索出了“党建+红色旅游+绿色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昔日穷山村,今天化身“绿富美”。

湖南浏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将军之乡”。作为浏阳最偏远的乡镇,地处湘赣边界的小河乡曾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重要区域、红军“后勤基地”,拥有原生态青山绿水,发展了玉针香优质稻、绿色蔬菜、金丝皇菊、良种油茶、“三黑”(黑兔、黑山羊、黑旱鸭)等产业,客家群落、农民画室特色十足。

脱贫后,如何振兴乡村?“世外原乡”小河乡把农副产品与文娱产业相结合,携手湖南卫视孕育一档乡村振兴全新节目——《云上的小店》,以“便利店”形式深入村民日常生活,挖掘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难题与困境,书写一段文娱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文化自信新故事。

通过荧幕,小河乡农特产品走出“深闺”,实现“山货出山”。“小河乡光污染小,地理位置优越,是湖南乃至周边几个省市最好观星地之一,节目组携手小河乡搭建天文台,为孩子们普及天文知识的同时吸引更多人来欣赏浩瀚宇宙。”小河乡党委书记邵劭说。

在邵劭看来,新媒体平台和网络直播也是助力小河乡农产品推广的新出路。为拓宽农产品销路,小河乡充分利用浏阳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新建物流集散中心、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通过直播带货、网络点单、物流快递,使小河乡物流“毛细血管”更畅通,“山货出山”效率加快步伐。

小河乡邀请电商专家对全乡30余名鄉村主播进行直播带货培训。“日常割草、喂兔后,就学习直播带货。很多农户也加入农村主播队伍,更多青年人自愿回到农村,用新媒体为家乡带货。”直播这一新模式让年近60岁的黑兔养殖户罗银秀的香辣兔销售额翻番。

2022年,小河乡将农民画作搬到线上销售,推动画室产业大力发展,培养农民画师460名,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小河乡从不知名的湘赣边陲小镇晋升为‘网红小镇’,观光旅游的人气慢慢撬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邵劭说,小河乡将致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大乡村主播电商培训规模,推动小河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风景秀美的泊头村位于平江县东部,以前村集体收入为零,为典型山区贫困村、产业空壳村。根据泊头村地形地貌,驻村工作队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种植,采取“村级+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由泊头村、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及周边23户贫困农户合作,种植杨梅和梨子220亩。

光发展水果种植不够,财政部驻村帮扶队引进碧桂园扶贫帮扶项目,建成苗木基地,村民每年可获稳定租金收益,村集体每年获土地固定分红资金。村集体还与致富带头人共同入股经营特色农作物产业,先后建成苗木基地、油茶基地、茶叶基地和小香薯基地等,全村贫困户享受产业分红。

“酱干厂、红茶厂等特色产业在泊头村发展热火朝天,‘家门口就业,不出村务工’在今天的泊头村成现实。驻村工作队还在村里开设农民夜校,帮助村民学习致富本领。”财政部驻平江县泊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骁告诉记者。

去年,泊头村启动加义镇汨罗江“十里画廊”文化旅游项目,村集体牵头联合周边5个村集体以资源入股,通过汨罗江竹筏漂流及汨罗江畔沙滩树林越野车项目,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

“泊头村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成功逆袭成平江县乡村振兴示范村。”李骁表示,泊头村正以红色旅游为契机,进一步修缮红十六军驻地旧址、罗纳川故居,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湖南宜章县玉溪镇创业青年陈卯,几年前与人合伙创办公司销售脐橙。看好市场行情,陈卯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短缺。很快,50万元“果农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果农贷”是宜章县在原来“扶贫小额信贷”基础上,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贷”系列信贷产品,还有“湘女贷”“油茶贷”“民宿贷”等,覆盖面广、利率低、额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同时免抵押、免担保,主要面向农村地区脱贫人口、农户、专业大户、小微企业等涉农经济主体。

这一金融信贷服务产品,打出系列组合拳,构筑起“资金贷得到、用得好”“资金还得了、发展可持续”的全过程跟踪“防火墙”,探索了一条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宜章路径”。

“乡村振兴贷”推向市场后,得到宜章广大农户认可,贷款客户数迅速由“个数”变成“群数”。截至去年底,宜章县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11348户,金额16.65亿元。

2020年,该县关溪乡东源村村民范仰宽向宜章农商行申请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建起养鹅场。如今,养鹅场由当初不足500只发展到了2000只,他还办起民宿,买了小车,年收入达10万元。

“我是靠小额信贷脱的贫,现在又有乡村振兴贷款。下一步就是想把民宿扩大、餐饮做好,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范仰宽说。

该县还创新服务方式,推出网上“一键式”放贷服务,实现“授信一步到位、办贷一次不跑、资金一键到位”,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将湘赣边区域打造成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

抢抓新机遇,共创新作为,听!巍巍罗霄山脉两侧,冲锋号又在吹响。

◎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小河湖南发展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贪吃的小河马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清澈的小河
Evaluation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epatic Injury by Traditional Drugs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