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锋,李兴华
(恩施市中心医院放射影像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甲状腺结节是指因炎症、退行性病变、肿瘤等因素引起的甲状腺内肿块[1],好发于女性和老年人[2]。由于甲状腺结节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多数患者仅感颈部轻微不适,其他检查结果并无异常,易导致疾病发生漏诊与误诊[3],且随着病情持续发展,机体可能发生多种功能性病变,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式主要取决于甲状腺结节的性质[4],因此,为准确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必要探究科学有效的检测指标。现阶段,超声检查是临床评价甲状腺结节常用方法,可有效判别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等情况,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较低[5]。64排增强CT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内部形态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但64排增强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仍有待考究,鉴于此,本文通过采集资料,研究64排增强CT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以期为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恩施市中心医院心胸甲乳外科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4例,依据手术或穿刺病理学活检结果分为恶性组(34例)与良性组(60 例)。恶性组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为22~63岁,均龄(42.76±2.15)岁;病程为2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15±0.24)年;肿瘤类型:甲状腺滤泡癌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髓样癌3例。良性组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为23~64岁,均龄(43.05±2.06)岁;病程为3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19±0.2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无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②无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的患者;③符合《诊断学》第8版[6]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标准,且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④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⑤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的患者;②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临床诊断的患者;④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⑤既往有颈部、甲状腺手术史的患者。
两组患者均采用64排螺旋CT机(型号:Brilliance 64排128层)进行增强扫描,仪器相关参数设定为:电压120 kV,电流300 mA,重建层厚3.0~5.0 mm,螺距0.75 mm,层厚5 mm,视野350 mm×350 mm。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在扫描开始前嘱患者勿在扫描过程中进行吞咽动作,保持平静呼吸,扫描范围为下颌角至颈部主动脉弓。扫描完成后,使用高压注射器穿刺患者右侧肘静脉,继续进行增强扫描,以3.5~4.0 mL/s的流速将对比剂与0.9%氯化钠溶液注入患者右侧肘静脉,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I/mL)60~80 mL,依据扫描时间确定总量,0.9%氯化钠溶液用量为30 mL,一期扫描完成后,动脉期、静脉期各延迟5 s,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阅片,如果两者意见不统一,应共同探讨,给出准确诊断结果。
①64排增强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学价值: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例数和恶性例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对比,计算出64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
②64排增强CT影像学特征: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结节的形态(规则/不规则)、囊变(无/有)、直径(>20 mm/5~20 mm/<5 mm)、边界(清晰/模糊)、钙化(细点颗粒状/弧形条片状)等不同扫描特征的例数,分别计算各种特征例数所占总病例数的比例。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4排增强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6.17%(81/94),灵敏度为79.41%(27/34),特异度为90.00%(54/60),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88.52%(54/61),Kappa值0.700,见表1。
表1 64排螺旋CT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结果单位:例
恶性组形态不规则、结节边界模糊、细点颗粒状钙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但两组囊变率及直径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64排增强CT影像学特征比较[n(%)]
以结节的边界(清晰=0、模糊=1)、结节的形态(规则=0、不规则=1)、结节的钙化状态(弧形条片状=0、细点颗粒状=1)为协变量(是否根据表2内容赋值),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恶性=1、良性=0)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的边界、形态及钙化状态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64排CT影像学特征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病例1:患者,女,52岁,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腺瘤,64排增强CT检查显示甲状腺左叶增大,见大小约2.5 cm×2.5 cm×2.7 cm团片状等/低密度影,边界欠清,増强扫描后大部分病灶呈明显强化,其内见小片状无强化区,见图1。
图1 左侧甲状腺腺瘤
病例2:患者,女,25岁,病理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64排增强CT检查显示甲状腺左侧叶体积增大,见团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大小约2.0 cm×1.7 cm,其内见点状钙化影,增强后中度不均匀强化,见图2。
图2 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是机体合成并储存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内分泌器官[7],受到炎症、肿瘤等因素影响常发生甲状腺病变,其中甲状腺结节为甲状腺的常见病变[8]。甲状腺结节通常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9],恶性结节又称为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结节的7%[10],其病情发展迅速,若未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治疗,患者预后较差。因此,探究一种能精确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检查方式,对临床早期诊断甲状腺病变十分重要。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64排增强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率为86.17%,灵敏度为79.41%,特异度为90.00%,说明64排增强CT可有效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这与杨春雷[11]等报道结果相似。分析原因,由于甲状腺血供丰富,且实质内碘含量较高[12],因此,在64排CT平扫呈高密度,增强CT扫描后强化显著,CT影像上可显现出较好的天然对比度[13]。故64排增强CT扫描可清晰显示出甲状腺内结节的形态、大小、数目、边界、钙化状态、密度及与正常组织的解剖关系等情况[14],进而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本研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的边界、形态及钙化状态是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影响因素。说明甲状腺结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细颗粒状钙化是诊断恶性结节的典型特征,这与周礼平[15]等报道结果相符。良性结节大多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弧形条片状钙化、密度均匀[16],而恶性结节则大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细颗粒状钙化,且结节突破包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多存在淋巴结转移[17]。且本文结果还显示,恶性组形态不规则率、结节边界模糊率、细点颗粒状钙化率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但两组囊变率及直径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64排增强CT扫描较常规CT扫描可更清晰地显示结节的边界、形态及钙化状态,进而可更准确地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有效降低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综上所述,64排增强CT对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可有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病变并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