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琼台师范学院 王 彤
◎ 海南省技师学院 朱俊兰
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而后在全国各大师范类高校广泛运用,是目前各师范高校在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掌握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所主要开设的一门校内实践类课程,是让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在创设的微型模拟教室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实践教学,通过模拟教学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以达到强化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促进对教材的熟悉了解、加强对课堂的掌控以及提升课堂应变能力等目的,使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尽快完成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从而为走上讲台做好积累、铺垫和过渡。
微格教学作为连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桥梁,同时又是师范生从学生身份转换到教师身份的平台,还是学生从高校走向中小学讲台的过渡场所,在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等方面不同于一般的教师教育课程,目前微格教学的开展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现状。
1.课程设置。以我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为例,1~5学期开设的教师教育相关课程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技能、学科教材分析、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等,而微格课程主要开设在第6学期,在学生学习完各种教育教学类课程之后进行集中微格实践训练,以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与微格教学关系密切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开设时间是在第3~4学期,语文教学技能与设计等课程一般开设在第5学期。而在第6学期才开设的微格教学正是需要大量运用在第3~5学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进行教学实践。由此可见,微格教学开设的时间与学科教育教学课程开设时间相隔较远,使得微格教学与其他相关理论学科之间缺少有机衔接,出现内容孤立的现状。
据研究者观察统计,我国各师范类高校把教育实习或顶岗支教作为教师教育类学生在第6学期的主要任务,那么为了保证教育实习或顶岗支教获得充分的时间,学校一般会在教育实习或支教前的1~9周集中开设微课教学课程。这就导致从时间分配上来看,作为校内最重要的实践课程,微格教学却只有短短的9周时间。相较其他学期安排的教师教育课程,如开课时间达到两个学期36周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微格教学的开设周数只有其四分之一。由于微格教学开设时间的欠缺,导致学生的教学实践缺少时间的保证,这样就难以较好地实现微格教学的目的。
开展模拟授课微格教学的微格教室,由于和真实的中小学教室授课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如课堂学生人数较少、同班同学扮演学生缺少真实感、教室较小,难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声音、学生回答的问题过于完美,缺少真实师生间的敬畏和热爱等,就是传统微格教学所展现出来的实践性不强、实效性难以保障的问题。
2.教学实施。就研究者与多位微格教学的指导教师交流了解,其对微格教学的认知和理念不够清晰,认为微格教学就是学生自主实践和锻炼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就存在教师主导作用欠缺的问题。由于缺少教师有目的地指引和规划,以学生自由选择实践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模拟授课,导致学生微格教学随意化、无序化,进而在微格讲评环节就出现知识零散缺少系统性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在微格实践中形成系统完整完备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体系。
在微格录制结束后的讲评环节,基本上以两种方式为主:一是通过设备现场对学生的授课进行讲评;第二种就是下次上课集中讲评。
第一种讲评方式,教师在总控室观摩学生在微格教室模拟授课结束后,利用设备通过语音采用非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的授课进行评课和指导,这种评课方式由于不是面对面进行指导和讲评,所以讲评效果不够理想。另外因为每次讲评都是在不同的小组内部开展,其他小组的成员无法参与和聆听,所以受众范围较少。第三个结果就是学生在模拟授课时会产生被老师监控的心理,不能完全投入课堂之中,影响学生的表现和发挥。
第二种是讲评方式是让学生将在微格中模拟教学所录制的视频进行保存,在下次上课时面对全班同学集中进行讲评。这种方式是全班同学集中观摩某学生的授课视频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掌握听课评课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提高学生评课的技能,同时也能最大化地让所有学生吸取知识,获得成长。但是这种讲评方式,每次每位学生的讲评都要依次经过:观摩视频—本人自评—他人点评—教师补充—知识总结等五个环节,这种讲评方式耗时费力,往往一节课只能观摩讲评2~3位学生的授课视频,难以使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辐射面有限,无法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第一种评课方式,由于受到设备制约以及考虑到学生授课时的紧张心理,因而这种评课方式不常使用。所以,微格教学的评课方式主要以第二种方式为主。那么,就微格的评课方式而言会呈现出:学生小组录课—全班集体评课这样一成不变的方式,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评课方式显得单一,缺少变化且枯燥,因此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课程改革是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窗口,《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等方面都指明了改革方向和路径。而课程模块化又为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实践课程微格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可能。基于此,在微格教学的模块化改革和创新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践实效性原则。教师职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都突出强调实践性课程。在国际教师教育理念转型和制度变革过程中,“回归实践”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微格教学的开设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多次的微格模拟教学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深化、固化和内化,以达到将理论知识方法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就必须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实效性,就是学生经过微格教学的学习和锻炼,其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和进步,对知识技能的运用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是微格实训室硬件设备的支持。首先从数量上来看,微格教室的数量需要满足师范类高校所有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需要。这就需要建立更多的微格教室,从而让学生不会因为缺少微格教室而无法完成实践课程。其次微格教室的硬件设备的优化和更新。只有最大限度地做到对真实教室的模拟,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授课体验。所以除了具有黑板、讲台、粉笔等必备品之外,紧随时代潮流的投影多媒体系统、一体化操作平台、便捷的录课系统也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是实践课时数量的保证。实验证明,一项技能的熟练和养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打磨。而教师教学技能是包含了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能力、教师三笔一画及口语等基本功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等综合性系统复杂的实践能力。所以为了使学生初步达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掌握,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作为支持。使学生在不断地实践中分别掌握具体的教学技能和方法,然后进行综合使用。
三是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微课教学实践观。首先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应发挥好自己的引领指引作用。要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掌握学生对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具体需求和所具有的能力水平,同时还要紧跟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了解教育界的发展趋势和热点,统观全局制定科学合理的微格教学实施方法和实施内容,使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经过微格课后能获得全面的提升。其次作为微格教学的实践主体,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实践观念,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实践机会,认真准备和授课,以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为目的。
第三步:在单路径馈线恢复方案施行后,配电网的初始状态发生变化,对第二阶段主变负载率进行修改,通过MOPSO算法求解数学模型,计算多路径馈线的最小恢复供电时间以及最大恢复供电能力。
四是要有明确具体的训练目的。总的来看,微格教学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为培养合格的教师做好准备。那么如何达成这样一个最终目标,就是要确立具体细致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一:心理适应讲台,消除或减少紧张恐惧情绪。
阶段目标二:仪态行为规范,语言动作表情符合教师要求。
阶段目标三: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常见教学技能和方法。
阶段目标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整授课。
只有制定明确的阶段目标,才能循序渐进地指引学生一步步地实现最终的目标,落实微格教学的实效性。
2.整体有序性原则。不同师范专业的微格实践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具有微格教学的总体特征,又要符合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特点,所以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应的专业学科特点进行设计,使之呈现出整体性和有序性。
以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即可以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将整个微格教学过程分为两个大的模块:外在的教学技能运用模块和内在的课程内容讲授模块。两大模块又可以根据课堂的实施环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形成的顺序分为更多的模块(见图1)。
3.灵活开放性原则。课程模块化是将宏观整体的知识理论结构或体系分解成许多结构完整又能灵活搭配组合的单元。那么对于微格课程而言,在模块化的实施和建构中,肯定要遵循灵活自由的原则。在教学中同时面对不同班级不同知识体系和学情的学生,教师还应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要根据具体学情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微格实践模块。
依旧以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既可以教学技能的形成为序列依次进行模块化训练,还可以在相应的教学技能模块化中插入不同语文领域的文本进行模块化训练。例如在板书技能模块化训练中,我们可以分别训练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板书实践、阅读教学板书实践、作文教学板书实践等。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开放地增加新的实践模块,如在进行阅读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朗读教学模块,在作文教学中增加课外阅读积累指导教学模块。在这样灵活开放的原则的指引下,在开展微格教学时,可以实时根据学生情况和需求灵活多变地组织教学安排,多样性地开展内容丰富目的明确的微格教学。
在充分遵循模块化课程改革原则的基础上,为实现微格教学实践实效性,避免出现缺少引导杂乱无序的低效课堂,微格教学模块化应该建立“基础+核心+发展”的三位一体结构体系。在此三大模块中,核心模块属于必修模块,基础和发展属于灵活变化的机动模块。在三大模块下,又细分为更多的子模块,每个子模块都是独立且灵活的完整个体,能够根据需要从教学时间和教学次序上进行灵活调整和补充,以充分体现“短小”“灵活”“实用”“开放”的模块特点和功能。
1.教师能力素养模块(基础模块)。基础层模块就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模块,区别于非师范专业而所必须具备的教师能力和素养,这个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子模块(见图2),这些子模块共同构成了一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此模块包含的四个小模块属于选修模块,以口语表达模块为例,据调查统计,在我国师范类高校中,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均在第一和第二学期有开设“教师口语”和“普通话教程”等相关课程,能够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而其他几个子模块的设立和口语表达模块相似。而在微格教学中将这四个子模块列为基础模块,一是因为学生此时使用的相关素养和技能距离曾经学习时相隔较远,此时再次列出,能够有效让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印象,并且借助实践更好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二是此基础模块中的四个子模块均属于选修模块,就是为了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教,灵活选择开展教学,从而有效节约课时,为核心模块争取更多实践机会。
2.学科专业技能模块(核心模块)。学科专业技能模块是依托不同教师教育类学科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内容而设置的模块。此模块属于必修模块,旨在经过微格实践,使学生获得对于具体学科的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基本能力和素养。
依旧以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此专业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那么所对应的专业技能就要以语文课的教学为依托,所以此核心模块就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子模块(见图3)。
在五大领域的模块下,一共包含识字写字教学模块、阅读教学模块、作文教学模块、口语交际模块和综合性学习模块五个三级模块。而在这五个三级模块中,根据语文教学中五大领域所占比重的多少和难易程度,以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模块为重点实践教学模块。
在文体教学模块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所面向的教育层次而定,对面向小学的语文教师而言,文体教学模块中就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出现的文体为主,包括童话寓言故事教学模块、记叙文教学模块、说明文教学模块、古诗词教学模块和文言文教学模块。而面向初中或高中的语文教师,就以初中或高中的语文教材中的常见文体为主。此模块既是从语文科学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组成进行设置,同时也可与五大领域模块中的具体模块教学相辅相成。例如在进行阅读模块的实践中,可以灵活安排配合开展记叙文模块,既能使学生对阅读教学的方法、教学环节以及教学内容有了清晰的认知,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叙文教学的教学重点和实施策略。
3.个人成长综合模块(发展模块)。发展模块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在基础模块的支持下,经过核心模块的实践后,以一个准教师的身份所需要获得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综合性的实践模块。此模块设置的核心理念一是聚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观摩赏析;二是引起教学者身份的转变,使学生以教师的身份和视角参与实践教学教研活动。
在此发展模块下,一共包含三个子模块:教育教学观察模块、同课异构模块、集体教研模块。三个模块既是相互独立的完整教学实践单元,又可以相互交叉组合。以教育教学观察模块的实施为例,在组织学生教学观摩后,就可以开展集体教研模块,使学生观有所感,感有所言。深化教学观摩的体会和理解,同时还能进一步掌握听课和评课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同课异构模块的设置,能够激励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挖掘,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有趣味的教学过程和方法,然后再经过教育教学观察模块,通过观摩名师对于此文本的讲授,使学生对于名师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能对自己的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给学生带来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收获。
在微格教学模块化实施过程中,应该以核心的专业学科技能模块为重点,在其中融合对基础模块的回顾,同时根据学生对核心模块以及基础模块的掌握情况,在适当的时机下开展发展模块的教学。实现以核心模块为主,基础模块为辅,发展模块为提高的实施策略。
微格教学模块化改革作为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具体尝试,要克服实施中的诸多困难,同时还应不断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使模块化下的微格教学更具灵活新颖和实效性,促使我国教师实践综合能力得到更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