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刘煦明 编辑 | 王芳丽
那达慕大会上的射箭比赛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尼特右旗第十四届那达慕大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离开满洲里沿着中东铁路向东,俄国风味就很快淡去了,重新回到了草原民族的生活。有人说,草原民族“余暇从事点打猎而已”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草原民族的生活除了塞外牛羊,还有欢乐——蒙古族著名的盛会“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各部落大集会期间进行的赛马、射箭、摔跤竞技活动,后来又增加了下棋、歌舞等文体活动和表演。那达慕在每年农历八月初至中旬期间举办,正好是牧民们收获之后、入冬之前的难得的闲暇时光,于是大会人才济济、摩肩接踵,乃至成为地方最高长官主持的官方活动。从县市到村镇,各层级地方都热衷举办自己的那达慕大会,类似内地的运动会。那达慕在整个内蒙古地区都是非常盛大的节日,对外地游客而言也是不可错过的盛会。
幸好,向导胡日查消息灵通,打听到了7月11日有村级那达慕大会,还有难得一见的万马奔腾!
万马奔腾活动不是每次那达慕大会上都有,因为调集千万匹马殊非易事,一般天亮之后就要开始预热,也就是说,想看万马奔腾的盛况,在7月份凌晨四点左右就得赶到现场。
我对此实在徒唤奈何,但本地人习惯了三四点天亮,照常兴致勃勃赶热闹。我们早晨八点半从海拉尔出发时,胡日查告诉我,他的朋友早晨四点天亮就过去了。
从海拉尔城区向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在332国道上拐进一条水泥路,右侧是陈旗夏营地巴彦哈达苏木牧场,驶下烟尘滚滚的草原土路,终于到了背靠山丘的会场。山丘上是巴噶营地,营建了一个小景区的规模。
山丘下大会场的平原上,人和车已经铺开一大片,观众围成一个大圆圈,环绕着近两千平米的空地。来草原五次,第一次围观这样的盛会,我也不由得有点兴奋。
背靠山丘的红色舞台虽然小,但也显示出隆重,舞台右侧已经准备好了举着彩色旗帜的仪仗队,后来我才知道这些盛装打扮挂着绶带的男女都是仪式上要接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广场中央则是已经展开国旗准备着的仪仗队。
大约十点,歌声响起,仪式终于要开始了。国旗护卫队带领各仪仗队、马队、机械车队进行列队行进展示。第一项正式流程是那达慕表彰仪式:表彰优秀老干部党员、优秀党员、劳动模范、优秀青年、优秀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畜超200头牧户、大畜超100头牧户、铁姑娘等几种荣誉获得者。大畜也就是牛、马、骆驼之类的,一匹马价格上万,一头牛顶三匹马,大畜超过100头就相当于百万资产,在一个村里确实算是大户了。
台上的表彰仪式对台下观众来说相当于自由活动环节。外圈的观众散了大半,周围空旷了很多,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叫卖“西瓜、西瓜”,还有小吃车卖着烤肠、冰粥、果汁之类的。
一位领完奖举着奖杯佩着奖章的劳动模范老奶奶摇摇晃晃往观众外围走过来,我请胡日查帮忙上去询问能否合影,得到了允许,于是我有点激动地站到老奶奶身边,握手祝她平安健康、长命百岁。
胡日查说她的奖杯上写着劳动模范,奖章和绶带上写的铁姑娘,也就是特别能干的女牧民。除了奖章奖杯,她摇摇晃晃深一脚浅一脚的步子也是多年艰辛劳作的结果——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天早晨,牧民妇女每天都要早起劳作,徒手挤牛奶,双腿夹住奶桶不能掉在地上。严寒加上僵硬的姿势,老寒腿也就成了牧区妇女的“标配”了。
表彰仪式结束,主持人终于宣布接下来是搏克比赛、射箭、搭蒙古包比赛。观众们马上围成小圈期待着:活动开始了一个小时,终于要进入真正的那达慕了!
那达慕上的搏克选手 摄影/刘煦明
大约十二点,搏克终于开始了。先是40岁以下组,128位选手两两比试进行淘汰赛,胜者进入下一轮。
选手们都穿上了搏克专用的夹克“昭德格”,是胸口挖空肩部拉低的皮背心,在胯部用皮带束紧,有的背心背上是图案,有的写着巴尔虎、鄂温克之类的,下身家常长裤、长靴,有的也穿上了全套正式服装,绸布裤子,靴子上绑了黄绸带,十足的蒙古大汉形象。
一般是十几位选手一场,分成两队从两侧甩着胳膊跳着大步上场,无论高矮胖瘦,个个都晒得头脸黝黑。到场中央以后,有的还双手合十祈祷,然后再根据抽签一一结对,各自选一块比试场地开始。
快的组可能一两分钟就以一个扫腿结束战斗,实力相当的持续了七八分钟还分不出胜负,有时互相抵住双手,有时互相抓住腰带伏下身腾挪,谁也不肯松懈,扭着转了大半场。
到了约定时间还没有分出胜负,裁判就会过来要求双方必须触碰对方身体进行搏斗,裁判会抛硬币决定选手的手放在对方什么部位。
有的组体型相差悬殊,就会引来观众的额外关注;有厉害的选手给对手来了个抱摔躺地,也会引起一阵掌声和喝彩。
搏克比赛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还没有到决赛,差不多三个半小时后的三点半,终于暂时停止了比赛,40岁以下选手已经决出了八强,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此时观众走了大半。中午的阳光十分炙热,我也全凭着看热闹的劲头支撑着一直守在现场。
接下来是40岁以上32位选手搏克比赛。40岁以上比完以后,才开始40岁以下选手的八强决赛。我实在等不了了,决定去附近哈达图镇上吃晚饭。
那达慕大会上赛马的孩子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山丘背面穿过巴彦哈达牧场,除了偶尔出现的砖瓦房和汽车,这里是最纯朴的草原,在夕阳余晖中如同油画,羊群像白色甲虫在画上爬行着,牛不慌不忙地踱着步。
我分不清自己在画中,还是在画外。
晚上近七点我回到舞台时,现场正在进行陈巴尔虎旗青年歌手斯布德巴尔虎民歌《巴尔虎靴子》CD专辑发布会,这是一位看起来有点腼腆的蒙古姑娘,但一开嗓唱歌,却是高亢嘹亮、气势恢弘。
台上还没开始表演,台下已经跳上了:一个一岁多梳着小辫裹着蒙古袍的小男孩蹦蹦跳跳,三个虎头虎脑的巴尔虎小孩奔跑着舞彩带。不慌不忙的备场之后,乌兰牧骑表演终于开始了。首先是各民族服装展示,然后是蒙古族群舞,接着由本嘎查妇女独唱本地民歌。
在霞光之中,台下几对妇女也随着音乐跳起了双人舞,台侧几位穿蒙古袍围白色或蓝色头巾的老大妈坐在椅子上一边看一边闲聊,随后我才知道下一个节目就是这几位老姐妹们上台合唱民歌。
孩子们继续跑来跑去舞着彩带,没有任何人清场阻止,我开始感受到那达慕大会的真谛——在水草最丰盛的时节,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简单的快乐。
晚上八点,小商贩开始收摊了,我们也往回走,刚下山坡就遇到一群回家的马群奔驰在草原上。守了一整天没能见到万马奔腾,就把它们当作对我们的守候的补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