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笑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这10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1]这一科学论断,依靠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民群众的说服和教化。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对民众的思想动员,建构起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形态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
文本是指人们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交流等的需要而由语言文字类等各种符号构成的系统,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思想政治教育文本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一定的语境中,将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根据一定规则和特定的目标,构成的蕴含思想政治教育意蕴的符号系统。大体可划分为三类即语言文字类、文学艺术类和影像视觉类。”[2]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发展实践相结合,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成果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一系列符号系统。语言文字类文本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重要核心形态,也是最常用的文本形态。比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共产党》以及陈望道先生翻译的第一本中文本《共产党宣言》等,都属于标志性的语言文字类文本形态,但仅仅是单一的语言文字类文本还不足以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随着党的各项事业的开展以及研究的深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逐步突破语言学边界,开始向戏剧、诗歌、图画以及广播、音频、视频等方面拓展,同时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在党的革命、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价值指向也具有针对性,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贯穿于救国、建国、富国、强国的伟大奋斗目标之中,鲜明表现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担的不同的历史任务。
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唤醒发动民众,挽救支离破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为建立新中国而努力。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重视群众的组织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工人和农民的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翻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创立刊物,发行报纸、通俗读物,戏剧,标语口号,街头小诗,文学作品,影视剧作等多样的文本形式,一方面提升党的理论认知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大众化的传播普及到民众中去,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重要的文本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初期,就提出要与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在群众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用工人群众易懂的语言解释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同时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他们把《共产党宣言》《每周评论》《劳动周刊》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进步刊物通过先进分子在工人中传阅,使广大工人认识到自身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并逐步树立起共产主义信仰。为了更好领导中国革命,完成新民主革命的任务,党逐渐确立了与其他的政治力量合作的方针。党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在《向导》发表文章,提出了加强工农之间的联盟;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加深了对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认识,从而逐渐确立了各革命阶级联合的统战政策。这些都见诸于党的各种决议案、通告和宣言中。考虑到当时民众文化水平的有限性,除了发挥语言文字类文本教育作用的同时,党还创建了以话剧、戏曲、诗歌、演讲等为主要形式的文学艺术类文本,将党的意识形态灌输到群众中去。例如为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编排的话剧《童女曙光》;为支援五卅惨案,常州京剧社义演京剧《探阴山》等。中国共产党人李之龙非常热爱戏剧,他曾说:“枪炮只能攻城,而艺术可以攻心,搞戏剧工作就是干革命。”[3]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人还创作出“打油诗”来影响和发动群众,如“富人坐在家中吃鱼肉,农民劳苦做工喝薄粥。富人哈哈笑,穷人个个苦,不分东南和西北,富人笑穷人哭。”[4]从上述发展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来唤醒群众,揭露封建势力的剥削和压迫,鼓舞人民群众加入到革命斗争中去。但这一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本体系尚处于初步创立和发展阶段,其内容、形式等各方面还不完整和系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一时期,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性,当时最主要的思想政治宣传形式就是“红色标语”,因而红色标语也成为了主要的文本形式。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指出:“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5]如宣传共产党的性质的,“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宣传红军性质的,“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宣传土地革命运动的,“农友们联合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宣传红色政权的,“建设工农兵苏维埃政权”等。这些标语凝聚了军心民心,对于瓦解敌人,动员群众参与革命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随后,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科学地预测了抗战的发展进程,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在这期间党还建立起了统一的党报系统,并且创办了针对不同群体的杂志。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出版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对统一党的思想影响重大。同时以话剧、戏剧、歌曲、打油诗等主要形式的文学艺术类文本也运用较多,如《团结就是力量》就是军民口中普遍传唱的歌曲。与此同时,视觉影像类文本也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如电影《延安与八路军》以及引进苏联的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等。除此之外,如宣传英雄人物的《立功报喜》等漫画、年画,以生动的形象来传递党的政策主张。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逐渐趋于系统和成熟。解放战争时期,由于蒋介石忙于内战的准备,国内环境相对和平,各个边区抓紧出版了一系列马列文集和毛泽东著作,对壮大无产阶级队伍意义重大。1949年西北战斗剧社创作的歌剧《刘胡兰》深受人民喜爱,直至今日,刘胡兰的形象已被拍成各种文艺作品,成为党宣传革命英雄事迹的重要素材。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团结民众投入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建设中。新中国成立的前七年,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贯穿于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改造中,以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1956年八大的召开,做出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这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同年,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刘少奇作了《对文艺工作的几点意见》,郭沫若作了《向科学技术进军》,陆定一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肯定了知识分子的作用,鼓励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957年2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11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重要讲话,明确了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上不能采取对抗的方式,只能用说服教育来解决,这对后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1958年由于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遭受挫折。1962年,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调整,1963年,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雷锋战士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雷锋”形象被排成话剧、歌舞剧等,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伟大,改善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不良风气,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但由于党内指导思想上左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加之党内一些领导人对我国形势出现了误判,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不得不在曲折中艰难前行,由于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为阶级斗争服务,使得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遭到破坏。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展示了新中国发展的特色,通过发表一系列富有感召力的讲话、文件,在短时间内凝聚了人心,使广大民众团结一致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华民族实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拨乱反正中发展起来的,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写信给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的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6]1978年5月,《理论动态》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拉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过去“形式主义”“空头政治”等错误原则,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从“以阶级斗争为刚”转变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实现了新的结合,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指导。在此之后开创了各行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如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同年7月转批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等,1984年中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杂志《思想教育研究》,此后大量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已出版了论著、教材约350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方面的69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8种,思想政治教育史6种,青年学19种,德育学30种,文献论文集36种,辞典工具书16种,其他80余种等。[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以往的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产生了影响,党中央提出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涌现出来,在“五个一工程”指引下,像《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拥有各项荣誉的优秀之作,共有电影122部、电视剧291部、戏剧243部、歌曲193首、广播剧159部。这些都是党领导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本,是建设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记录和写照,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
从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至今,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引导民众,建设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与时俱进,在内容上体现了新时代特征,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完复兴之路时发表了重要讲话,阐述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2014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出版,随之二卷三卷相继出版,这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也是这一时期具有标志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党中央适当对党章进行了修改,明确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写进党章,这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其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首次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理念,这不仅有利于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同时也能够推动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2021年时值建党百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大家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布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地区在此号召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同时中共中央电视频道推出大型优秀红色影视剧,如《觉醒年代》,以更生动形象的立体人物与场景对普通民众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洗礼;歌舞剧《幸福红》表现了脱贫后老百姓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抗疫题材的电视系列剧《最美逆行者》充分展现了抗疫一线平凡的英雄,弘扬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构建起了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站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上,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实现理论与形式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善于总结经验,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途径。”[8]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创制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对于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创制的经验,对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实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在黑暗中找到一条通向黎明的道路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示范。此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曾动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精神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其文本便承载着社会主导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正是如此,才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文本鲜明的社会主义方向。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9]其在引导社会价值观念、调节社会行为规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的生成、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同时也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和指导。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准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建设的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从而探索出文本体系建设的规律,保证了党在挫折与困难中依然能够稳步前行。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局势风起云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发展的不稳定性。纵观中国近代发展的历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一刻放松对我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渗透,他们企图用物质诱惑、腐朽文化等手段动摇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习近平反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民族的凝聚力。苏联共产党就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因此,面对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创新发展必须要立足实践,厚植理论自信,始终保持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打破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素材。同时也要坚持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实现高度融合。除此之外,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发展的同时,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避免出现形而上学,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的灵活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时,为了兼顾不同群体的认知接受水平,体现文本的话语分配,应该积极鼓励发动各个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体参与到文本的生产过程中来,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倾听民意、反映民情、深入民心。
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力量。坚持人民中心的立场,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转化为群众化的语言,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生活,为群众所理解、认可与接受。坚持人民中心立场,就是要回应群众的主体地位,让群众主动发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文本宣传的成效。比如,延安时期,党除了组织成立专门的宣传机构外,还团结和发动知识分子、文艺界人员等各种力量来进行文本的生产,建立统一战线。这些人员基本上都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他们与普通群众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同时,以群众为导向的《解放日报》为了增强普通群众的可读性,还与当地的文艺结合起来,边区人民通过打油诗、秧歌和漫画等形式参与到报刊的创作中来,有些作品甚至出自农民,这极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有效性,鼓舞了边区人民参与抗战的热情。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生产,理应把握好不同群体的需求,并发动群众参与进来,使得党相关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被更多的群众理解和认同,同时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作为社会实践的反映,受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观念等一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尽管如此,但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也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及时调整文本的内容与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比如: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这个独特的语境和争取抗战胜利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内容素材的选择集中于动员群众参与抗战,坚定群众抗日信心上;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语境和建设新中国的目标,这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内容素材的选择集中于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动员大家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面对打开国门,全力追赶时代发展语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这时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内容素材的选择集中于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因时而进的体现。只有积极回应时代的语境和目标,对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构建有针对性的文本体系,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的说服力,提升社会成员对文本的认同度。
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还需要因势而新,在进行文本创制时,要以时代发展的语境和要实现的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文本宣传与阐释,从而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以时代语境和目标为着眼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有效性的重要方式。通过回应现时目标,找准问题的关键,探寻合适的解决途径与方式,总结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能够经得起实践和群众检验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从而提升文本的有效性。以时代语境和目标为着眼点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也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新时代我们不仅要立足于国内的实际,更要放眼全球,用国际视野和前瞻思维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的时代性和全局性。在面对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挑战时,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敢于“亮剑”,用理论的彻底性批驳西方的种种攻击和挑战,各个击破西方的语言文本陷阱,提升中国话语的力量,从而使中国在世界上获得广泛的认同,创制一套不仅具有中国特色更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
文本传播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因此,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选择不同形式不同渠道的传播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土地革命时期,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甚至很多人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在对民众宣传党中央的政策时,一般采用标语、漫画、地方戏剧等形式,这种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更能激起群众的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改革开放以后,视觉影视开始大范围进入在百姓的视野,通过电视剧、电影这种影视艺术,将社会主导意识形态植入其中,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给社会成员,营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提升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十八大以来,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本传播形式,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占领网络高地。党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可以通过各种微博、微信、抖音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等,以生动直观的传播方式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构想与具体的发展改革措施传递到社会成员面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工作更要与时俱进,以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增强民众的参与感、体验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在宣传教育群众,坚定立场,凝聚民心等方面的有效性。从而构建更加系统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
总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文本生产主体的广泛性,坚持文本内容编排的时代性,坚持文本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才能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文本体系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