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姿桦,杨 震
(塔里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筑牢信仰、抵抗诱惑、克难制胜、捍卫真理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史。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凝心聚气,铸造了中国共产党人无坚不摧的政治灵魂。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具有新环境、新特点、新变化的伟大斗争考验,更需总结回顾党在百年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历程中孕育、形成的丰富经验。对于在新时代筑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主心骨,推动当下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新发展,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基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目标。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敢战敢胜的精神旗帜,更是保持党团结统一、铁心向党的政治灵魂。首先,理想信念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追求。一部党章就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在党章中就明确宣告了党的政治纲领,扬起了党的政治旗帜。共同的政治追求和主张,是党凝心聚力的强大信仰之基,对于增强党的向心力吸纳力发挥重要作用。其次,理想信念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共识。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共产党不变的政治共识,历经共产党人的百年不懈奋斗,逐渐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政治共识。在新时代,这样的政治共识日渐成为全党团结统一、奋勇前进的思想之源,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中央周围的思想之源。最后,理想信念把准了中国共产党政治方向。政治方向实则就是政治追求、政治信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表明了党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从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向道路的根本体现。把稳思想之舵,才能避免走上歪路斜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理想信念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建党、治党、强党的重要抓手。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也是与日益坚定理想信念相伴相生、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梳理一百年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历程,可分为萌芽形成、全面推进、开拓创新三个历史时期。
自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萌芽形成期。这一历史时期,是党的幼年时期,时常陷入敌人的围剿、封锁当中,理想信念发生丝毫的动摇都有可能引发党的生存危机。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压迫。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积极配合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心任务而展开的。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对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进行剖析。党在成立初期,由于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缺乏接受科学理论教育的机会,致使在革命低潮时期容易受“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潮侵蚀,甚至在党内滋生了“红旗能打多久”的对时局的悲观估量和疑问。毛泽东怀着对信仰的忠贞、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先后撰写了一系列文章,阐明红色政权的产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是历史必然。安慰拂去了广大官兵对革命前途的过分忧虑和失望,回击了党内充斥的错误思想,坚定了他们继续革命的主心骨。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物产阶级思想”,[1]毛泽东意识到“教育的问题”是红军党内最迫切的问题,应“加紧教育,批评不正确思想”,[2]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而撰写了《古田会议决议案》,不仅肃清了党内的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错误思想。将对党员的教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武器有力回击各种错误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至此,党的思想建设被提到重要议程。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在革命实践中日渐成熟,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成为全党全军奋勇向前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改造中国的思想深入人心,极大凝聚了全党全军的战斗力,对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加强组织纪律建设中保障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展开。充分发挥党的各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保证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组织制度基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以往党的政治主张难以准确传达到普通党员和基层士兵,在营、连以下均没有设立党的组织的经验教训,提出具有开创性的“支部建在连上”方法,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保障了党的政治主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及时深入贯彻到基层。同时,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指导下,再教育活动中为广大官兵建构起“为劳苦大众打天下”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对广大官兵进行了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明确了为谁扛枪和为谁打仗这个核心问题。通过一个共同的理想,将广大官兵凝聚起来铸就起强大的战斗力。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更加关注组织纪律建设,中央宣传部颁布了《关于重印<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前言》,该文件明确指出了要实现解放战争的胜利需要党内统一意志,坚持党的铁的纪律,加强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抑制革命阵营内部的各种动摇倾向,击破敌人的各种阴谋诡计,实现国家的统一。我党的严明纪律和民主制度有效克服了党内存在错误思想和作风,优良严谨的军队作风使共产党员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进一步坚定了共产党员和群众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激发了我军的高昂革命斗志和炽热的战斗激情,从而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向农村的转移,为最终取得全国解放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创办工人刊物、开设干部培训班,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仅有53名党员,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对工人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启蒙工作,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专门创办了工人刊物,如《劳动界》《工人周刊》《劳动与妇女》,向工人和学生宣传新思想,实施经常性地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工人阶级斗争的觉悟和水平,逐步构建起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和追求,为日后掀起工人运动的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极大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战斗力,在罢工运动的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工人所掌握,从而转换成为可靠的物质力量。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有步骤性地成立干部学校48所。在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阶段,党制定实施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战略部署,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筑牢革命理想为首要任务。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在中国革命实践的运用,增强了广大党员和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使之明辨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加深了他们抗日必胜、革命必胜的信心,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打下了重要思想基础。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进入了不断进取又历经曲折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期。这一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是巩固新生政权并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也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在生产劳动中对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大生产、热爱劳动的满腔热血,树立起为社会主义生产建设奋斗的理想信念。
第一,颁布规章条例和建立监察制度,保障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理论教育的决定(草案)》、《关于处理贪污浪费及官僚主义错误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决议(草案)》等具有战略性的党内法规和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为更好融合理想教育资源提供保障。同时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以社会各界认识为对象,以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为目标,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内容,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成立了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关键一环,通过科学的思想教育,使共产党员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以国家利益为重积极投身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的各项建设当中。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成立了纪律监察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在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监督作用。党内监察和监督机构的设置,初步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建设的规范化和严格化。为党鼓舞和带领全国民众投身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第二,通过开展运动的形式,进一步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在抗美援朝时期,党在国内通过报纸、期刊、学校等方式,在共产党员和群众中充分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宣传工作。爱国主义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结合,使得爱国主义的内涵更加丰富,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一个爱国主义者必然也是一个拥有无私大爱的国际主义者。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鼓励了以大批党员和群众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也要拥有国际主义精神把解放全人类作为最终奋斗目标,积极帮助世界上其他正处于被侵略处境中的国家和人民。正是凭借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敢于斗争、不怕困难和对共产主义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背景下,历经艰苦卓绝的战斗,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1950年党中央开展了全面的整风运动,此次运动以防止干部革命意志衰退、个人意识膨胀的进一步滋生,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坚定政治信仰为重点展开。这次的整风运动,时间虽短,但却意义深远,它推动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纠正了党内滋生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成为合格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基本素质和对共产主义光明前途的坚定理想信念,使党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党的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更为同年冬季揭幕的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作了作风整顿和思想准备。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面临国内外的诸多挑战。国际上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和平演变,国内方面执政党也面临着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在新环境和新任务下与时俱进进入创新发展时期。随着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断调整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也逐渐显现,成为激励亿万中华儿女砥砺前行、无畏艰险、趁势而上,在新征程中继续续写壮丽篇章的精神之源。
第一,以党校、行政学院及各类干部学院为主体的理想信念教育机构逐步形成,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党校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重要阵地,党校教育是改革开放的新历史时期下,确保党员干部不被西方价值观左右、保持精神独立和科学信仰筑牢理想信念的主要渠道。1983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决定指出“为党培训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党性强、作风好,又有现代化建设知识的领导骨干。”[3]在系统、科学、规范的党校教育中,不断巩固党员干部队伍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为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中心任务服务,对党校正规化建设,尤其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全新规划,使党校培训实现了由短期到正规化培训为主的转型。1990年9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在选和拔任用干部中,在认真考察干部的政绩的同时,更要重点考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以用人标准检验党校教育的时效性,确保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在各种风险诱惑面前能坚定立场、经受考验的人手中。
第二,在开展党的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巩固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的演进历程,经历了从“运动”到“活动”再到“主题教育”。反映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和发展目标下,对理想信念教育认识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创新。从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延安整风,在“运动”中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切实改进了马克思主义工作作风,并强调要将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为主要内容,锻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人格魅力。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坚持对思想上的不正确倾向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针,不搞运动和‘大批判’。”[4]这一历史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逐步摆脱了“运动”的形式向“活动”转变。党中央先后展开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此时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更具导向性、实践性、组织性,是增强党员自身政治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方式。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创造性地将主题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如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各有侧重的主题教育都坚持以“思想理论武装”为主旨开展,以提升党员群体的精神之“钙”、改进党员作风、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勇于攻坚克难的信念为最终目的。与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相比,更具灵活性、经常性、深入性,建立主题教育有利于推进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向系统化、常态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第三,进一步深化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克服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落实不到位,预防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进入新时代,随着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不断蓬勃发展,教育工作逐渐向教育活动是否落实到位,效果是否显著方向发展。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为迈入新时代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督政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问责机制。首先建立并完善理想信念教育报告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不切实开展教育活动的进行曝光。其次,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问责的反馈机制,对于被问责单位,要及时向教育督导机构上报整改结果。最后,建立“回头看”体制机制。对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预防问题反弹。健全理想信念教育的评估机制,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活动。在督学方面,通过加强相关法规建设,打通理想信念教育督导的盲点,同时建立专项经费支持为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提供保障。新时代强化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是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非凡奋斗历程中,围绕理想信念教育做了大量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积攒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为我们党继续探索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新理念,提供了重要借鉴和遵循。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是党安身立命的核心法宝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精神旗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与战争是时代主题,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为建立新中国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党的中心工作和首要目标。这一历史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在党员干部、革命战士、工农群众中加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力度,加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尽可能全面地让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使之自觉自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无可争辩的信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为真理、为理想敢于献身的壮志豪情,凝聚了全党全军的战斗力,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与此同时,因为战争的胜利,党内滋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和享乐主义倾向。为解决些问题,党围绕当时的工作重心,进行了自上而下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同时,明辨实践共产主义的长期性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关系,激发起一代代党员群众接续奋斗建设新中国的热情。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中心工作转向经济建设。随着国门的打开,思想的解放,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和价值观也开始涌入,对党员群众特别对是青年人在思想造成了侵扰。中国共产党在全社会加强了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引导党员群众正确明辨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并将实现“中国梦”的现实理想与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统一起来,极大调动了全社会的积极因素,鼓舞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宏伟目标接续奋进。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之上。”[5]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获得成功的一条宝贵经验。理想信念不会凭空产生于人们的头脑中,也不会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是必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而全面的学习后产生的。没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单纯依靠朴素的情感认同树立的理想信念是不牢靠的,是容易产生动摇的,是“缺钙”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念作为支撑,只有建立在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历史的正确认识之上,建立在对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发自觉地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才能使理想信念深入心坎,从而筑起理想信念的铜墙铁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方能锻造出中国共产党人铁一般的意志。
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适合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6]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法,是我们克敌制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制胜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采取灌输教育法、表彰英雄模范法、说服教育法等,此时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都呈现出明显的探索性特点。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充分利用执政党优势,运用报纸、广播等宣传工具,在全国营造良好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并逐渐形成了以说理教育、民主讨论、摆事实讲道理为核心的教育方法,这一时期党的教育方法表现出整体性和说理性等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开启了科学化、专门化、制度化进程,教育方法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形成了以疏导、融入渗透为特点的教育方法。梳理党百年来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由不断探索到积淀深化,再到科学构建的演进趋势,为当前今后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开拓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