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英雄·战争
——评杨大群长篇小说《鸭绿江传》

2022-11-30 11:23李张建王晓晨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关键词:鸭绿江战场战士

李张建 王晓晨(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战争文化要求把文学创作纳入军事轨道,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一种动力。”[1]因此,战地文学成为战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文学在朝鲜战场上深沉呐喊与激情鼓舞,如潮汐涨落般持久延续。历史以雄浑的声音召唤着作家,作家在颠沛流离的战火中奔走呼号,或慷慨激昂,或忧愤沉思。陆柱国的《上甘岭》讲述着悲壮动人的英雄故事,魏巍的《东方》呈现出恢宏浩荡的艺术风格,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抒发了细腻朦胧的情感。这些作家站在人道主义的界碑之旁审视战争,通过构造的传奇性场面渲染了巍峨坚毅的民族精神。

如果说,路翎笔下描绘的是异域风情独具的画卷、月光照耀的战场、金达莱花香四溢的山川,那么东北作家杨大群笔下的朝鲜战场则是以刀尖划开土地的一道道伤疤,饱含着爱与亲人离散的眼泪、痛苦与悲愤。作品揭露了侵略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的苦痛与灾难。他的长篇小说《鸭绿江传》以雄健刚劲的笔触,书写了战火硝烟中的人性光芒,歌颂了血影泪痕中的铁血英雄,宣扬了凛然不可侮慢的民族正气。

一、战火硝烟中的温柔光影——女性形象

杨大群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寻找美的河流,阐释着中朝两国女性在战争中的勇敢抗争精神,折射出人性的光与影。在《鸭绿江传》中,他拥有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既赋予人物情感以历史的分量,又从战争中洗练心灵,在寻找荒野战场的悲苦苍凉中不时散发出人性的温存。在残酷的战场中,无论是老妇还是少女,无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战场上挥洒生命,体现人生价值。作品折射出女性在这场战争中有如大江般容纳百川的家国情怀和浩荡洒脱的生命魄力。

战争环境下的中朝妇女被赋予了特定的女性意义,她们看起来善良柔弱,实际却坚强无比,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杨大群笔下女性形象被凸显出来,她们在乱世中闪烁着坚毅的人性光辉。作家杨大群以热情的笔触书写了战争年代的“女性成长史”。行文运笔明澈流畅,于粗犷之中见真情。无论是热情朴实、乐于助人的中国妈妈李桂兰,还是温柔善良、勤劳贤惠的朝鲜阿玛尼金圣女,抑或是勇敢坚强、谨慎细腻的女战士朴明姬……作者以战斗的热情入文,将女性的莹洁心灵和异域山川的荒野战场联系起来,于乱世悲苦中透露出人性的美好。

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出,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在于发现那些只能为小说所发现的东西,将生活置于不灭的光照之下。杨大群在《鸭绿江传》中写了在战火硝烟中坚毅而美丽的精魂,呼唤着遥远战场上女性散发出的温柔光芒。他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寻找人性的关怀与温情。小说中写到中国妇女李桂兰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运送弹药物资,故事情节穿插紧密。同时,对李桂兰在战争中痛失儿子的心理描写也不乏细腻之处,在土地的悲怆与战场的残酷下,映衬出女性温柔与坚强并存的精神品质。作者在描写朝鲜阿玛尼金圣女在志愿军战士作战过程中的后援时,落笔是温情的,轻轻地勾勒出温柔坚韧、深明大义的女性形象,其作品从家庭到战场,从生活到战场,从书写女性情感到绘制乱世风云,在战争的痛苦中彰显人性的光彩。

女性视角的亲情叙事有力地展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作家杨大群巧妙地运用巧合、伏笔,穿插于情节之中,牵连着来自中朝两个平凡家庭两代人的命运,挟带着深厚的感情流动,使读者沉浸到江水绵长而人情美好的情感世界中。小说开头写中国妇女李桂兰和朝鲜女性金圣女在日军巡逻扫射的危急时刻,分别抱住对方家庭的孩子,从牵动人心的故事中升华出人性的“善”与“美”。在北方厚重的土地和悲壮的山川中,散发出柔丽的光影,从明亮深邃的鸭绿江水中映衬出李桂兰和金圣女冰清玉洁的人品性情,景色与人物、形象与情感相互渗透,烘托出深厚的意境。

女性透视下揭露战争的历史浩劫。女性与世沉浮的命运遭际与战势走向紧密相关。李桂兰在日寇侵略东北时,失去了丈夫,在朝鲜战争危及鸭绿江边时,战士晓清亲眼看着妈妈在他之前奔过江对岸,到敌后战场救助伤残士兵、援助苦难的朝鲜人民、不顾危险为前线运送物资……满纸亲切,娓娓道来,于自然之处更见真情,从而彰显了女性坚强的生命气魄,散发着人性的光芒,在苦难中夹杂着温情。作者聚焦女性在乱世中的命运,关心她们的人生抉择,探索女性的灵魂与她们的人生价值。

可以说,《鸭绿江传》中的文本叙事,透视出女性在这场异域战争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凸显了女性的历史意义与战争贡献。作品于平凡从容之中挖掘深刻,在紧张的战事环境中闪烁着生命的光彩,以疏略明快的笔致勾勒出坚强卓绝的女性形象。作者通过对朝鲜女战士朴明姬在拆卸炸弹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描写,以及她在艰苦环境下坚强分娩的人生经历,游刃有余地舒展了明姬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她勇敢坚毅、敢于奉献的崇高信念。因为拆卸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而这个勇敢的姑娘在敌机接连轰炸过程中,像修表工挑动表丝那样谨慎,连眼睫毛都没有忽闪一下。作品在世俗性与传奇性中相互交织,人物形象生动贴切,在烽烟弥漫的战火中增添了一道温柔光影。

战争唤醒了女性对自身在国家危难之际发挥作用的深度思考。作者力透纸背地展现了中朝女性深明大义的民族情怀,潜藏着性别体悟与文化沉思。作家没有把朴明姬的心灵局限在焦灼、紧张的战局中,而是通过时代背景下女性对国家与民族、战争与生命、家庭与生活的思考,寻觅着遥远的梦境和未来的期盼。在捍卫国土、效身战场的坚毅信念下,其言行之中又处处氤氲着温情。就这样把一个在战火中坚强勇敢、从容自若的女性胸怀写得如鸭绿江畔那般辽阔伟岸,由此谱写出一首战争风云中的美好人性颂歌。

因此,小说升华了对战争反抗和女性映象相交融的意境。女性的叙事视角在流利洒脱中蕴蓄着细腻,在女性形象的与世沉浮及心灵坚守中贯注着对家国领土的坚定捍卫,以及女性在特定时代对生命价值的别样追求。而女性的叙事视角在战争情节的硬性结构中,不时以软性结构调动生活片段,呼唤着崇高的心灵,升华着丰富的情感。在历史与时代的维度上,那种浓墨重彩的战争场面和艰难的生活历程相互交织着,作家思考着战争年代的生存与死亡、民族与和平。

二、浴血奋战中的战斗历程——英雄叙事

卡莱尔认为“英雄主义是一种与民族生存、历史进步相关联的古老情感,是人类历史的灵魂”[2]。无论是岳飞笔下“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抑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从古至今,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刻画了铁血英雄与民族国魂。如果说当代作家中有谁承袭了英雄叙事的绪余,那么杨大群应该算是一个。他以一枝强悍的笔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与“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坚定信念。

作家杨大群的笔下刻画了一系列英雄人物,志愿军战士便是杨大群塑造的英雄人物。小说中的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彰显了百摧不灭的民族精神。在杨大群的小说《鸭绿江传》中,有两条作战主线:一是徐世清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陆军作战部队,二是以朴明禹为代表的朝鲜铁翅空军部队。这两支队伍纪律严明,士兵们也彰显了超越民族界限的伟大友谊。特别是这两支队伍在夺得洲心岛、强登黾南机场等战斗中的默契配合,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无畏精神。小说中那沾满血与泪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尽管面对艰难困苦的现实战争环境,仍体现出敢于牺牲的精神。小说中,战士们面对荒凉冰冷的严寒天气,面对断水缺粮的物资匮乏,面对你死我亡的残酷战场,面对人的身体与精神巨大的战争压力,表现出一种坚忍执着、英勇无畏的精神信念。可以说,《鸭绿江传》这部小说表达了战士们在民族精神和人道主义上的自我超越性,作者将志愿军战士坚不可摧的民族灵魂及与侵略者的无畏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作家杨大群赞颂每一位英雄,他更钟情于建构志愿军战士的传奇性。在《鸭绿江传》中,尽管战场战火弥漫,杨大群采用一种粗犷洒脱的笔调透视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正义凛然。不仅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完成了其对一个个壮志英雄的形象塑造,同时,作家杨大群更是赋予了英雄人物以传奇色彩。尽管这部小说呈现出悲壮的格调,但其独具匠心地赋予了徐世清、周鼎、朴明禹等战士形象以传奇式的英雄色彩,彰显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从而在一幕幕战火纷飞中,作品展现出中朝战士在战场上奋勇向前、效死疆场的赤胆忠诚。作家杨大群通过描写紧迫的战事相互交错,勾勒出敌我消长、进退之情势,中朝战士在战势之变间行走的历史战争画卷。作家杨大群全方位地渲染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徐世清及朴明禹带有传奇色彩的作战过程,如炮连连长徐世清在战斗中首冲前列,以炮弹车轮碾碎敌机的空中翅膀;与敌军大战洲心岛;艰难中挺进摩云山。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还有朝鲜空军铁翅大队长朴明禹在空中与敌人周旋,以其高超的飞技如宝刀般腰斩敌机群。徐世清所在部队以其智勇双全节节取胜,在反攻“绞杀战”的游击战斗中气势恢宏,高射炮火将敌机射落在江岸……作者在建构小说的故事情节时彰显了英雄人物的传奇性,而正是这种传奇色彩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更加显示了英雄人物的无畏杀敌的艺术效果。

尽管小说《鸭绿江传》描写战争,但作家杨大群通过英雄叙事并没有将小说局限于枪林弹雨的表面渲染之上,而是把朝鲜人民遭受的战争创伤和中朝战士们捍卫和平的正义之气在广阔的视野中连接起来,作品不仅塑造了中朝的伟大的英雄人物,同时,作者还将英雄叙事的视角聚焦于普通的战士身上,诉说着每一位战士的不平凡的人生,更讲述着普通战士的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精神。小说中的年轻战士徐晓清以鲜血挥洒战场,在敌人面前将生命置之度外,用生命来保卫鸭绿江大桥;炮班班长王秀在“死亡之谷”战斗中,顶着重病、冒着爆炸危险发射炮弹,双手手指全被烫伤仍拼死前进,最终在摩云山下壮烈牺牲。这群全身都是血迹与泥土的战士以自身的意志与血肉铺建起前进的道路,他们以生命捍卫和平,以生命抵抗侵略,终于在向三八线的节节反攻中,在血与泪的行进中,使民族进行曲响彻云霄,抵抗侵略的意志充盈于每一个角落。作者以此深情赞颂了战火硝烟中的“最可爱的人”,赞颂着每一位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战士。

此外,杨大群还善于进行战士的心理描摹,而这种心理更多的是通过战士的言谈举止体现出来的;同时作家杨大群还把战士们的情感变化潜藏在战争时局之中,通过战争的起落显露战士们的内在情感之变。可以说,作家杨大群落笔于张弛之间,讲究分寸,写得疏密有致,波澜起伏。战士之间的心理、对话和行为描写流畅自然。在炮火中横渡鸭绿江大桥的情节描写中,每个炮手都不约而同地回望祖国,默念着将以最大的勇敢,消灭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战士形象,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强烈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作家杨大群的英雄描写,还为我们展现了英雄战士温婉细腻的战友情谊。有战争便有伤亡,志愿军战士在血泊之中为阵亡战友哀悼,战士们的内心是伤感的、悲痛的。作品的死亡描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但同时作品也流露出战士间的伟大情感与友谊。作家杨大群不仅仅描写了战士从敌人狂轰滥炸、浓烟火海中冲上鸭绿江大桥,组成铁流,踏着废墟和焦土沿江前进,在血与火之中的奋战,也穿插式地勾勒出英雄豪杰亲切动人的风采。纵观小说创作,我们不难看出杨大群的英雄人物叙事视角,表现了中朝两国军人的民族精神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流露。作家在叙述中,除了灵活地穿插着紧迫的作战情节、灰暗的战争场面,及焦灼紧张的气氛之外,也复合交织着域外民族危机的多重矛盾。小说更为难得的是在故事情节建构中表露着亲人、伴侣与挚友之间聚散离合的波折命运,特别是面对死亡时内心复杂的情感。作家的运笔是厚重的,他将曲折离奇的故事中渗透着几分壮丽,跌宕多姿的战争叙事给读者带来紧张的期待,充溢着既慷慨悲壮又充满温情的民族英雄主义格调。

可以说,《鸭绿江传》是一部以战士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民族正气之歌。杨大群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映射着血影与泪痕,诉说着浴血奋战的反抗,蕴蓄着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气魄。从这种战争的悲凉与残酷之感中表现出艰苦卓绝、碧血丹心的民族信念,于质朴苍茫的格调中显示出中朝两国军人如寒冬松柏般坚强、高洁的生命魄力,蕴含着作家对战争必将胜利,以及正义精神世代永存的希冀。

三、血影泪痕中的悲壮审视——战争反思

现代叙事学认为,任何叙事都具有一定叙事视点,杨大群以悲天悯人的深沉眼光,谛视着那片哀鸿遍野、凋零破败的土地。他满怀着沉痛与悲壮,抗争是带着血迹泪痕的,而杨大群的叙事视点寄予着他对战争与生命的深刻体悟与反思。战争纷乱,使作家悲愤地发掘着民族精神;山川流血,给这部小说增添了几分豪壮与惨烈。杨大群展现了一个雪野荒原上枪林弹雨的战场,蕴含着他对战争、生命与人性的思索。

战争聚焦下对苦难的书写,是作家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在《鸭绿江传》中,作者深沉地咀嚼着朝鲜人民深受苦难的悲凉,通过对战争场景的独特书写和朝鲜人民苦难沉重的生活揭露,他以忧愤的眼光凝视着那片身处民族危难的异国之土的黑暗之夜,从客体描述到主观思考,在忧伤悲愤的北国烽烟中进行战争叙事。最明显的是满目疮痍的场景书写:残垣凋敝的房屋、烽烟四起的荒野、血流成河的横尸白骨、亲人之间的生死永别,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满纸悲凉……那苍茫的山川大地都蒙上了荒凉破败的战争烟尘,而纯真孩童的涕泪哭声更是成为战争侵略者残酷罪行的见证,字里行间燃烧着悲愤的怒火。

作者在战争摧残生命的伤感中,审视战争的无情与罪恶,传达出对生命的尊重。杨大群深沉地审视着朝鲜人民生活的苦难、心里的悲痛。他以郁结沉痛之笔,揭露美帝国主义挑起的这场战争给朝鲜人民造成的精神创伤与现实苦难,格调是沉郁而凝重的。小女孩双手捂着脸,望着那烧焦的房屋,她失去了阿妈妮和小弟弟,她伤心欲绝。小说中,韩向洙带着失去亲人的苦痛,她在给战士叔叔的信中写到“春天是炸不断的,请战士叔叔们为千百万的朝鲜儿童报仇”[3]的时候,更使读者看到了遥远战场的血与泪,审视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渗透着作家对生死、信仰、战争的体悟,从而为小说叙事提供了结构与意义上的链接。

杨大群从“人学”视角反思战争,体现出普遍的历史意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作者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透视出朝鲜人民的困苦境遇与顽强反抗,在国土和生命被反复摧残中迸发出抗争的生命之火。在东方硝烟四起的战场上,以徐世清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冒险救下了一个又一个无辜孩童,以儿童的纯真视角反观敌军惨无人道的战争罪行,从而透视出一种忧愤与壮志交织、邪恶与善良并存的生存方式。行文运笔于粗犷中见真情,蕴含着作家对人类文化的思考,揭露了战争摧残生命的罪恶,展现了中华民族捍卫世界和平的人道主义关怀,以及在国家危亡之际朝鲜人民在血与火中坚不可摧的意志和顽强的生机,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杨大群的战争书写,无论是宏大叙述,还是细节描刻,都对战争进行了反思。他没有过分渲染那些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而是从容不迫地随手拈来一处细节、一番对话,透视出不同身世经历、不同民族立场的人们面对风起云涌的战局变幻时感受各异的心扉,在扎实的落笔中显出峻拔。另一方面,他以嘲讽的冷峻眼光,揭露美国军队的荒唐、丑恶与妄自尊大,从多维角度展现了战争造成的人性扭曲。在战事紧迫的情况下,美军王牌驾驶员少尉在东京举办钢琴演奏会;纽约航空俱乐部举行空军出征表演,脸上画着橄榄果,头戴小丑帽,说这样就能打胜仗;美国远东舰队舰长在空中袭击前组织香水舞会……作者冷眼横视着美国军队的骄横傲慢与种种滑稽行为,力图探索着战争与人性异化根源,并揭露了其不可避免的战败结局。

杨大群的《鸭绿江传》牵系着中朝友谊,又深切地阐释着民族大义,展示着中朝两国军民在国家危难之时的奋起抗争与热血奉献的崇高品质。在那片混着血与火的土地上,寄予着作家对山高水长的中朝友谊的赞美。宽阔而悠长的鸭绿江畔,连接着中朝两国绵延不断的深厚情谊。无论是徐福贵和朴存根在日军凌辱下相互解救的生死之交,还是徐世清和朴德禹在朝鲜战场上配合作战的兄弟情谊,都负载着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友谊长存的民族情感,流泻着不可阻挡的意志激流。

从生命的意义上说,战争没有胜败,留给国家与人民的都是无尽的创伤。《鸭绿江传》这部长篇之作既有忧愤的战争深思,又有深沉的人生抉择;既有伟大的民族气魄,又有执着的信仰追求;既有温柔的烽火柔情,又有悲楚的生离死别。杨大群通过中朝军民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争书写,超越纷纭的人事书写和场面渲染,趋向深邃的哲理与文化思考。他以笔锋蘸血的战争书写,使捍卫和平的正义心灵与发动侵略的邪恶意图发生碰撞,以完成他对江水深邃的鸭绿江畔血染的民族灵魂的讴歌,以及对硝烟弥漫的灰暗战场的悲愤审视。

结 语

可以说,杨大群的《鸭绿江传》从历史和文化的深处,勾勒出中朝两国军民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倔强不屈、坚毅强悍的生命魄力。作者深切地探寻着中华民族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刻在志愿军战士心中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展示着悲苦的朝鲜战场中坚毅与温柔同在的崇高品质。没有民族血脉的精神探险和艺术呈现,一个作家成不了真正优秀的作家。这个从白水黑土地走出来的东北作家,以对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本能冲动,行走于战争、历史与人性之间,领略着东方战场上凛冽的冰雪寒风与鸭绿江的奔腾浩荡,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叙事中蕴蓄着慷慨、悲壮的生命意蕴。

猜你喜欢
鸭绿江战场战士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鸭绿江》杂志经典插画巡礼之二十三
欢迎订刊《鸭绿江·华夏诗歌》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当年跨过鸭绿江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赤焰战场RED2
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