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成长
——浅谈紫砂壶“大漠知英”的创作

2022-11-29 08:03钱界平
江苏陶瓷 2022年5期
关键词:胡杨大漠紫砂壶

钱界平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经历几百年的发展,从北宋至今,以顽强的生命力披荆斩棘、跨越时代的洪流不断发展,最终以其它传统器所不能比拟的创新力和文化力屹立于中国文化艺术之林。紫砂壶走过了多少个春秋,走过了多少战乱,那些历史、那些经历早已与它融为一体,沉淀为如今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紫砂壶作为茶的载体,首先表现出茶文化的属性,又因为世人的喜爱和创新,融合了多种工艺形式,集艺术之大成,集中华文化之大成,呈现出其它艺术品所不及的风貌,让人想一探究竟。

1 紫砂壶“大漠知英”的造型欣赏

紫砂壶发展至今器型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助工具的增多,如今的紫砂壶工艺更为精细,外表光润如玉。但是,“供春壶”一直是例外,据传“供春壶”是世界上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不像其它器型所追求的精工细作,其粗糙的肌理、突出的树瘤表现出一种原始感和粗犷感。紫砂壶“大漠知英”(见图1)即是沿袭“供春壶”的制作理念,不片面地追求工艺细致,秉承自然法则,来达到自然质朴的效果。此壶身筒饱满圆润,但壶体表面却并不光润平整,壶表有如皲裂的树皮,纹理粗糙,表面还有树洞,如同被虫鸟雕琢,疤结之痕、开裂之迹都十分明显,流露着岁月经久、风雨侵蚀的痕迹,它的外观并不精细,却展现出一种古朴的雅韵,岁月悠长之感;壶盖为截盖形式,与壶体合而为一、严丝合缝,形成统一的整体;壶钮如同一截枯掉的树枝,虽枯竭还在顽强地显露出生命迹象;壶流为一弯流,暗接形式从壶身胥出;壶把如同一段枯木,流、把与壶身统一,开裂的肌理相互呼应。壶身虽扁而厚重,显示出老朽的迹象,却并不坍塌,而是显示出沧桑的生命之力,流、把亦提携起精神之气。细细欣赏还会发现有一片新生的树叶突出于壶表,立体生动,这一细节暗示了“枯木逢春”的希望。整壶的形体结构、壶嘴、壶把的搭配都是借助于自然形象触发的“顿悟”,此壶看似有悖常理,不追求精巧明针的细腻、不追求造型的规则,但正是这种勇于创新的突破,将树干的百年沧桑、枝节的老辣刚劲展露无遗,那看似无意的不规则,实则都是有意的设计,自然的变化、不拘传统的风度让人从中感受到残缺之美、古拙之美、生命之美,让人联想到大漠的环境恶劣、胡杨的顽强,呼应了主题,充满了独特的艺术情趣。

图1 大漠知英壶

2 紫砂壶“大漠知英”的文化意境

胡杨,生命永恒的象征;胡杨,历史发展的见证;胡杨,走向未来的希望。最令我敬佩的是大漠胡杨,千年不亡、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顽强生命力和不惧环境恶劣,顶天立地成长的品德。不朽的胡杨,它见证了古代帝王争霸西域、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旷世厮杀;不屈的胡杨,它见证了古代文明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响,它见证了南来北往的商贾点燃篝火、载歌载舞、笛声悠扬的大漠辉煌;永恒的胡杨,它见证了大漠绿洲楼兰古国的崛起屹立、鼎盛富强,也见证了楼兰古国由盛到衰、由衰到亡的漫长历史变迁。看夕阳西下,赏云卷云舒,是一种意境的舒缓与享受,而静卧于胡杨林之中,欣赏胡杨那多情的摇摆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心灵享受,我喜欢胡杨那傲视大漠飞沙走石、傲视大漠风霜雨雪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我喜欢胡杨那不惧孤独冷漠、不惧世态炎凉的高尚品德;我喜欢和胡杨零距离接触,躺在它盘根错节的根须上,头枕双手闭上眼睛倾听风与枝叶的对话,倾听沙与根须的呢喃;我喜欢胡杨与风沙雨雪即使生命中无终结的竞争搏击对手,又是交流互补不离不弃的伙伴。它们携手度过了难忘的岁月,它们携手雕刻了历史发展的沧桑;我喜欢胡杨,它既是大漠生命的奇迹,又是大漠进化的希望。胡杨,无愧的大漠脊梁,这也是紫砂壶“大漠知英”的主旨所在,越是环境恶劣,越能体现一个人的意志,人生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们能像胡杨一样在逆境中前行和成长,激发自己的生命力量,不断突破自我,追寻更高的生命层次。

3 结语

一件旷世之作足以抵过一万件平庸之作,“供春壶”即是如此,时至今日,依然有无数后人在学习“供春壶”的制作技巧,观照制壶人的心境,以求学得几分一个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的才情和灵性全部化入壶中,并且能够和谐地体现于壶的每一个细节,融会贯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的变化,很多艺人都在追求创新。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谨记,紫砂壶是传统的,唯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保持紫砂壶的本色,保持紫砂壶古色古香的韵味,让其代表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胡杨大漠紫砂壶
千年胡杨
大美胡杨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大漠千年
家风伴我成长
大漠落日
胡杨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