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专创” 融合的创新基础案例设计路径探究

2022-11-29 05:13戴玉洁
大连干部学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案例思政

戴玉洁

(辽东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辽宁 丹东 118003)

一、探究背景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承担着更大的使命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1],教育培养人才、人才创新科技、科技支撑发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创新教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出了 “坚持 ‘以本为本’,推进 ‘四个回归’”[3]。推进创新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思政教育这一部署的重要举措,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深化德育与智育相统一,践行课程的育人功能。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服务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满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及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纲要》)的指导下[5,6],在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紧密结合,是深化创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经过多年教学探索,辽东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教研室建立了全校创新基础教学新系统,基于创新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及面对的开设对象,充分考虑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对理工类、经管类、艺术类课程组进行思政要素的挖掘,从各专业的发展历史和专业知识中挖掘课程思政案例和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案例,赋予创新基础课程成长的土壤。

教学案例将真实、典型的事件与相关知识相结合,给学生带来启示。相比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去探究其中的创新知识和专业奥秘更有兴趣也更直接。将课程思政、专创融合设计到教学案例中,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情景,还能让学生感知以人为本的创新过程,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建立自信心、树立荣誉感、时代使命感和职业责任感,增强分析判断能力,并学会与人沟通、协作。

二、 “思专创”融合的创新基础案例资源库建设

创新基础案例首先需要保障创新基础的知识结构,可列举个体或团队领导者所面临问题时,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构思与设计。一般会在案例中包含背景材料、描述案例事件的机遇、困难和挑战,案例中关键人物处理事务时的各式方法等[7]。其次,案例应与艺术专业相关或与之关键人物相关,在案例中包含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艺术专业相关的问题。再次,需要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注重思想引领。将案例素材提炼、组织、融合,用案例构建出一个丰富多彩、多维立体的现实的镜像环境,充分发挥案例生动活泼、润物无声、感染力强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观察、思考、感受的信息场,引导学生挖掘传统艺术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内涵,陶冶美好情操。

案例资源的建设需要课程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为了保障创新基础教学案例资源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课程组在分析了专业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以创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以课程思政为引领,规划了创新基础案例资源建设的实施路径 (如图1所示),明确创新基础案例资源建设构架。

图1 创新基础案例资源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专创融合和立德树人并举,设计教学案例标准

为保障案例设计结果,课程组在多年专创融合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思政教学要求。《纲要》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强调了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别明确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8]。同时《纲要》中指出课程思政是隐性的,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课程的专业特点和育人目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学[9,10],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结合思政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设计创新案例标准。案例以创新基础知识为主题、以专业的相关素材为依托,以思政思想为指导,分别设定了如下设计标准。

一是案例主题标准。创新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知识产权、互联网思维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基础课所选的案例事件主题要以创造性思维、创新技法、知识产权、互联网思维为重点;选取的素材立意要新,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契合,不能总是重复以前的观点和内容;案例应该与时代接轨、以人为本,服务国家、地方的发展战略,从而引起学生兴趣去研究学习案例。

二是案例内容标准。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点和思政引导性,对这些案例内容进行筛选设计。在对案例素材内容选择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实践性及与艺术专业的相关性。对素材进行设计形成案例,要使案例支撑内容与创新基础的培养目标一致,要将创新基础的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融合,运用创新基础的知识分析案例中人物、事件、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法律法规、互联网思维等,分析的过程要体现教学内容重点、难点。

三是案例思政标准。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出发,按照 《纲要》的指导,结合创新基础的课程内容、艺术专业的专业内容和职业引导目标,多角度挖掘思政素材。抓住创新教育与思政教育有相通性的特点,结合课程的内容组织和设计案例,力求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方位,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对价值层面的引导和培育,将创新的种子根植于学生心中,待条件成熟后 “开花结果”[11]。在案例的设计上,引导学生探索案例中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能力,使政治方向和育人维度相统一。

(二)善用多路径,为教学案例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辽东学院艺术类学生的艺术特长是美术,所学的专业是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动画、视觉传达等专业。按照 《纲要》中对艺术学类专业的思政指导,可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12]。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14]创新教育需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丰富课程的思想引导,提升大学生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

以创新基础课程的知识系统结构为纲,按照制定好的案例标准进行案例素材的收集,然后按照课程内容及教学目的整理编写案例。设计编写时,以不同形式将课程的重点、难点、思政目标融入到案例的开发设计当中,案例应突出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和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15]。同时要注意案例的启发性和通用性等。为了达到案例的设计标准,课程组尝试从以下五个路径进行案例素材的收集和设计。

1.从中国红色基因中寻找案例。将红色基因紧密结合创新教育内容。 《创新基础》是辽东学院的一门公共课,也是专创融合类课程,在其中引入思政内容,实现课程思政成为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增加课程育人价值。 《纲要》要求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16]。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团结引领人民,结合中国实际国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赓续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了创新、实干的优良传统。这一过程的创新思想和奋斗精神都是需要学生继承发扬的红色基因。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同时辽东学院所处城市丹东是一座英雄城市,有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基因融入艺术创新中,有利于提升艺术作品的地域文化形象。将红色基因与创新教育内容结合,增强创新实践与思政思想的融合度,用案例引导学生去实践创新,磨砺意志,在创新中成长,如设计案例 《解放军为什么能赢》 《伟人的创新思想》 《红色基因与农特产品包装》等案例。

2.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案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7]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推动世界发展的四大发明;敦煌壁画跨越千年的国风漫画;王维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这些案例既有创新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同时也是对中华美育精神的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象征。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思想是以和谐创新为范式的自主创新体系,它的运行历史形成了一个体系化的建制,包涵和谐创新论、过程创新论和道路创新论以及价值创新论等基本内容[18]。深入解读传统艺术所承载的英雄人物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阐发传统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悟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四大发明中的创新方法》为例,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还可以增加我们文化自信;同时分析为什么我国近代工业革命落后于西方,引导学生应用好创新思维、利用科学的创新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案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雨般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头脑和心灵。

3.从艺术创新的当代应用设计案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是我国的经济增长重要动力,文化产业创新是其中重要一环[19]。艺术应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艺术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艺术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水平、优质量的作品宣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让艺术渗入生活。在创新案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创新基础案例: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故事、蔡国强火药画的创作、冰墩墩IP 设计背后的故事、三星堆的挖掘…… 。这些与艺术相关的案例不仅向学生展示了艺术服务于人民生活,同时艺术创造方式的创新、内容形式的创新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等又让艺术有了新生,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繁荣的必由之路。

4.从科技前沿和商业创新中寻找案例。社会总是在发展的,科技在进步,商业模式在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的技术与专业结合推动了文娱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思维改变了原来的商业模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世界带给人们更多维度的感知,人们也已经逐渐确信沉浸感和游戏化是现代艺术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新媒体艺术在线上展出与发展的历程,也是艺术从物理世界进入数字世界的过程。创新案例应立足当下,展示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使艺术作品有新的应用场景,如动漫产业的新商业模式;同时艺术作品也有了新的创作方式,如人工智能创作画。商业中的案例,如 “中国积木”与“乐高积木”之争等。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析创新过程及应用,还能给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通过这方面案例的设计,可以提醒学生要用发展的思维来观察这个世界,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5.从专业发展史设计案例。瑰丽的中国艺术发展到今天孕育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中华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从神话传说女娲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世界开始,中国人一直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成长。陶器、玉器、青铜器、草书、行书、山水画、工笔画等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意蕴,彰显了华夏大地独有的艺术基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继承是艺术发展的根基,但不能简单的照搬照抄,应该加以合理的取舍;创新是艺术的活力与生机,但不是完全的离开传统,而是与实践结合对原有事物的合理部分发扬光大。服饰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化反映,中国人将儒家思想中做人的道理、朴素的天地观融入服饰设计。通过服饰设计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其中的创新思维及所蕴藏的文化意蕴。我国古代在文学、书法等艺术领域都注重创新,而且艺术大师们的创新思想、工匠精神、爱国情怀也是学生学习的楷模。

如图2所示, “思专创”融合创新基础案例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创新知识,培养专业情怀,提高政治思想意识。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集体观念、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有很强的作用。依附艺术专业知识和职业应用目标,在不同案例的影响下,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创新实践自然而然地向思政引导方向发展,从而能够最有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学生价值取向并使之与创新和专业融合。

图2 “思专创”融合创新基础案例设计路径

(三)创新基础案例的应用反馈与更新完善

案例设计完成后,按照创新基础的知识结构组织,并按统一的格式要求编写,形成案例库。将案例库以课程资源、拓展阅读等方法,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为了能使案例质量不断提升,案例内容具有实效性,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一是反复打磨提升质量。一个经典案例需要反复打磨、不断完善。案例是否能服务于相关的理论、原理,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掌握案例细节并了解学生知识和专业等情况。教研部门创新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就案例进行研讨互动、碰撞火花,提高案例的应用质量;研讨过程中,重在看选择的案例是否经典,放在课程体系中是否合适。

二是应用与反馈。通过多个渠道应用案例,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拓展阅读、反思分析,并留出拓展阅读报告等相关作业,再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生对案例的反馈。对反馈数据及作业结果进行分析,如考察案例的应用对学生的启发怎么样、对学生能力提升效果如何等。在分析案例效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并实施。

三是更新完善案例,即对反馈不佳的案例及时调整,并要实时关注相关专业的发展,以便实时补充新的案例,进而可以保证创新基础案例资源的整体运行质量。同时,对于反馈良好的案例进一步完善,制作成视频或微课,以达到案例最佳使用效果。

三、结语

年轻一代在 “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时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 “思专创”设计思想融入创新基础教学的各案例中,支持教学改革的各环节,优化资源进行合理的设计实施方案,使教学知识内涵更加丰富[20]。本研究探讨了 “思专创”融合的创新基础教学案例的设计路径和流程,以将课程思政、专业、创新相融合为案例设计目标,从多个路径出发探索设计创新基础案例,维护教学案例的实时更新。“思专创”融合的创新基础教学案例增加了课程的维度,把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场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探析和决策的案例,使学生置身于实践情境中去思考、分析和讨论。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提供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厚植服务人民情怀,让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让 “思专创”融合有效落地。

猜你喜欢
基础案例思政
“不等式”基础巩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整式”基础巩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