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B61/T 307.6-2021的紫阳富硒白茶质量等级标准解读

2022-11-29 06:26邱红英苏京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2年6期
关键词:紫阳县白茶鲜叶

段 勇 邱红英 苏京晶

(1.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西安 710048;2.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陕西 安康 725399)

随着陕西省紫阳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适用标准问题逐步显现。为了满足紫阳白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紫阳白茶产品质量,2021年,陕西省颁布了DB61/T 307.6-2021《紫阳富硒茶生产 第6部分:白茶质量等级》。本文对DB61/T 307.6-2021标准的核心内容及技术创新点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并对实施宣贯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帮助茶农、茶企理解和实施标准,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和意义

(一)紫阳白茶生产历史久远陕西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史载始于西周,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3°-34°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 000 m之间,四季雨水充沛,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期较长。紫阳白茶生产历史亦为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清代《紫阳县志》载“白茶至贵,清明时摘之,名曰芽茶”。2003年陕西省档案局公布的清代贡茶信票显示,早在清光绪三年陕西贡茶中就有紫阳白茶[1]。

(二)紫阳白茶产业不断发展紫阳白茶产业的发展,以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质的茶树种质资源等为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陕南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茶叶资源优势,茶园面积不断扩大,成品茶年产量稳步增长,茶叶质量不断提高。紫阳县从20世纪80年代的2 667余hm2零星分散的茶园,逐步发展为2021年成块连片的1.7万hm2标准化茶园,面积增长了5倍多。紫阳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412家,2021年全县成品茶产量达9 523 t;茶叶产品种类也从传统的主导产品绿茶逐步发展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等茶类。

随着紫阳白茶加工工艺的不断完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紫阳白茶市场前景也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攀升而不断走好,效益越来越明显。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已有一大批茶叶企业开始生产紫阳白茶,有效推动了紫阳白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打造出一批品质优良、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的紫阳白茶品牌。2021年紫阳全县年产紫阳白茶量达到了332 t,占成品茶年总产量的3.5%。

(三)标准制定的意义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实施标准化战略是紫阳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国家已颁布实施了GB/T 22291-2017《白茶》[2]和GB/T 31751-2015《紧压白茶》[3],但由于两个标准对鲜叶原料的茶树品种有明确限定要求,紫阳白茶因使用的茶树品种不同,不能完全适用。同时,虽然紫阳县许多白茶生产企业制定了自己的白茶企业标准,但仍有部分企业的部分白茶产品无标可依。为满足紫阳白茶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升紫阳白茶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收入,完善陕西省茶叶标准体系,填补陕西省尚无白茶地方标准的空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18年,紫阳县茶业发展中心联合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申请立项,修订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 307.1~7-2013《紫阳富硒茶标准综合体》。在标准综合体中,充分考虑紫阳白茶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增加制定了DB61/T 307.6-2021《紫阳富硒茶生产 第6部分:白茶质量等级》[4]。该标准已于2021年1月正式发布,并于2021年2月开始实施。

二、标准总体概况

(一)标准基本情况DB61/T 307.6-2021标准系首次制定发布。该标准是作为DB61/T 307《紫阳富硒茶生产标准综合体》的第6部分,与其他第1~5部分共同构成了DB61/T 307标准综合体的有机整体,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紫阳富硒茶生产标准体系,用于指导和规范紫阳富硒茶的生产加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二)标准编写规则DB61/T 307.6-2021标准是严格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并参考GB/T 20001.10-2014《标准编写规则 第10部分:产品标准》给出的规则进行科学设计、规范起草。同时,按照GB/T 1.1-2020的要求,该标准对可能涉及的专利问题作出声明,表明了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重视和保护。

(三)标准结构组成DB61/T 307.6-2021标准从结构上划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共8个部分。标准说明清晰准确,标准结构规范完整。

三、标准技术创新点解读

(一)标准的适用范围DB61/T 307.6-2021标准规定“本文件适用于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行政区域内生长的茶树适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工序制成的富硒白茶质量等级的评定”。与GB/T 22291-2017标准相比,DB61/T 307.6-2021标准在充分尊重GB/T 22291-2017标准中“本标准适用于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规定的同时,根据实际地域限制需要,对鲜叶的来源限定为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行政区域内生长的”,保证了鲜叶原料的地域性品质特征,体现了标准的特定性;对“茶树适制品种”进行限定,从鲜叶原料的角度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品质,具有创新性。

(二)对紫阳富硒白茶的定义DB61/T 307.6-2021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T 20001.1-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1部分:术语》的规定对“紫阳富硒白茶”进行科学规范定义,并在“术语和定义”中明确定义“紫阳富硒白茶”是“以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行政区域内生长的茶树适制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序制成的硒含量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茶叶”。该标准除了对鲜叶原料的产地、茶树品种的适制性和加工工艺作了规定以外,还专门对茶叶中硒含量作了“符合本文件规定”的限定,体现了紫阳富硒白茶的富硒品质特点。

(三)对产品分类分级的规定产品分类方面,紫阳富硒白茶的鲜叶原料,多数以紫阳群体种茶树品种或陕茶1号茶树品种为原料,其他适制茶树品种也有少量采用。GB/T 22291-2017标准对鲜叶原料的规定是“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为原料”“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为原料”“寿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为原料”。可见,白毫银针和白牡丹这2个白茶品种对茶叶原料所属茶树品种有明确限定,不适用于紫阳富硒白茶生产实际。因此,DB61/T 307.6-2021标准充分考虑到紫阳富硒白茶在鲜叶原料的采用上与GB/T 22291-2017标准存在茶树品种不完全相同的问题,未对产品作花色品种上的划分,统称为紫阳富硒白茶。故较GB/T 22291-2017标准而言,DB61/T 307.6-2021标准在茶树品种的适用范围方面更加广泛,有利于茶树鲜叶资源的有效利用及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产品分级方面,GB/T 22291-2017标准对不同类别的白茶分别划分了等级,其中白毫银针分为特级、一级,白牡丹和贡眉分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寿眉分为一级、二级。而DB61/T 307.6-2021标准未对紫阳富硒白茶进行分类,是根据紫阳富硒白茶鲜叶原料的嫩度和成品茶感官品质的不同,统一将产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5个级别。这一产品级别设计,是依据紫阳富硒白茶的生产实际并兼顾市场需求,使产品质量形成不同等级系列,既有利于在茶叶销售中以质论价,又有利于鲜叶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不同消费档次和不同消费习惯人群的需求。

(四)对原料的要求DB61/T 307.6-2021标准在原料要求方面,作出“应选用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行政区域内种植的”限定,旨在保障鲜叶原料的地域性品质特征;作出“茶树适制品种的鲜叶”的限定,旨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品质。同时,为了规范各等级鲜叶原料质量,该标准结合陕西白茶生产加工实际,创新设计规定了各级别鲜叶原料要求(见表1),较GB/T 22291-2017标准而言更科学、严谨。

表1 DB61/T 307.6-2021标准的鲜叶原料要求

由表1可见,DB61/T 307.6-2021标准将对鲜叶原料的嫩度要求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5个级别,同时对各级别鲜叶原料的嫩度作了具体规定,旨在从原料质量上保证产品质量。

(五)对感官品质的要求为了更加准确评价紫阳富硒白茶的感官品质,DB61/T 307.6-2021标准在感官审评因子的设定上,对各级别的茶叶按照国家标准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5]的规定,设定8个审评因子,保持了与国家标准审评方法的一致性。其中,感官指标的确定,是在参照GB/T 22291-2017标准及大量紫阳白茶样品实测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的;感官术语是严格按照GB/T 14487-201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6]执行的,体现了紫阳白茶香高、味浓的品质特点。具体感官品质要求见表2。

由表2可见,由特级到四级,感官品质要求梯度降低。特级茶外形、内质品质尤为突出,旨在引导紫阳富硒白茶生产加工企业选用优质原料,提高生产加工工艺控制能力,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产品价值,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四级茶作为最末等级,外形、内质品质与前级有较大差距,一方面考虑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另一方面意在兜底产业发展需求,使小微企业有起步发展的空间和可能,从而保障紫阳富硒白茶产业市场的竞争活力。

表2 DB61/T 307.6-2021标准的感官品质要求

(六)对理化指标的规定DB61/T 307.6-2021标准理化检测项目的设定,是按照国家《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2006版)》的规定并在参照GB/T 22291-2017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富硒茶的品质特点予以设定的,旨在与国家规定和国家标准保持协调一致的同时,体现紫阳富硒白茶富含硒成分的特点。理化指标的标值是在参照GB/T 22291-2017标准及大量紫阳白茶样品实测结果的基础上确定的。DB61/T 307.6-2021标准与GB/T 22291-2017标准的理化指标对比见表3。

由表3可见,GB/T 22291-2017标准对理化指标没有分级定值,而是统一作了规定,而DB61/T 307.6-2021标准为了体现不同品质茶叶理化指标的不同,在水分和水浸出物指标上将特级和一级归为一类,二级、三级和四级归为一类,分别确定了指标值。较GB/T 22291-2017标准而言,DB61/T 307.6-2021标准在理化指标的设计上对检验项目按级别确定指标值的处理方法,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和提高。

表3 DB61/T 307.6-2021标准与GB/T 22291-2017标准中的理化指标对比

DB61/T 307.6-2021标准在水分指标值设置上,二级~四级要求与国家标准一致,特级~一级要求比国家标准更严格,体现了高级别紫阳富硒白茶水分控制严于国家标准的特点。同时,水浸出物指标值要求也普遍高于GB/T 22291-2017标准,特级~一级高出6个百分点,二级~四级高出2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了陕西茶叶生长纬度高、生长期长、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高的品质特点,表明了紫阳白茶的品质明显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

此外,硒含量指标是紫阳富硒白茶的特征指标,其的设定与标准“定义”中“硒含量符合本文件规定”的表述相呼应。该指标值是在参照GH/T 1090-2014《富硒茶》[7]、DB61/T 556-2018《富硒含硒食品与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8]和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9]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的。

(七)对检验规则中硒含量的判定DB61/T 307.6-2021标准对检验规则的要求,保持了与GB/T 22291-2017等有关国家标准的一致性。DB61/T 307.6-2021标准在硒含量的判定上是依据GB 28050-2011标准中“矿物质(不包括钠)含量的允许误差范围是≥80%标示值”的规定执行,即硒含量实测值≥0.12 mg/kg时,判定为硒含量合格,同时硒含量需≤4.0 mg/kg。

四、标准实施宣贯的对策建议

标准是国家质量基础的3大重要支柱之一。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茶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是陕西茶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用好用实标准,在实施DB61/T 307.6-2021标准中应当遵循4方面原则:一是生产加工、经营企业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经营活动,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要求;二是生产加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鲜叶原料标准要求,在保证鲜叶原料质量的同时,确保符合鲜叶原料的产地要求和茶树品种要求;三是生产加工企业应确保产品中硒含量符合标准的要求,否则,不可标称“富硒茶”;四是生产加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DB61/307.6-2021标准颁布实施1年来,对紫阳白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标准引领作用。但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有些企业还存在对标准具体内容理解不够透彻、质量管理把关不够到位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该标准的宣贯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等方式组织企业加强对标准的学习,不断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强化标准的贯彻实施效果,充分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不断促进紫阳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紫阳县白茶鲜叶
绘本
绘本
一个毛绒玩具就能拉动脱贫?——紫阳县新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攻坚
一个深贫镇的“预习课”——紫阳县毛坝镇“重眼下脱贫更重长久致富”
用好一把“叫鸡米”——紫阳县毛坝镇盘厢河流域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