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熊冬萍 范兆龙
梅州市中医医院一内科(梅州51400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阶段,具体表现为液体潴留、乏力、呼吸困难等[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CHF发病率显著增高,CHF的死亡率在40%左右[2]。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治疗CHF的常用药物,药物治疗虽然对受损心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整体疗效仍旧欠佳。临床有研究证实:有氧运动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3]。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信平台管理模式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管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以微信为平台对患者实行健康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果[4]。基于此,为探究CHF治疗中步行运动训练的效果,本文对梅州市中医医院一内科2020年11月—2021年12月住院的90例CHF患者研究,具体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梅州市中医医院一内科2020年11月—2021年12月住院的90例CHF患者,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n=45),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在42~75岁,平均(58.62±5.04)岁;病程在1~6年,平均(3.52±1.44)年;NYHA分级:10例Ⅱ级、35例Ⅲ级;疾病类型:5例扩张型心肌病、1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冠心病。对比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43~74岁,平均(58.58±5.01)岁;病程2~5年,平均(3.54±1.42)年;NYHA分级:12例Ⅱ级、33例Ⅲ级;疾病类型:4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冠心病。2组相比P>0.05,可比较。
诊断标准:均满足《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5]中对“CHF”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40周岁,不限男、女;②对答切题、意识清醒;③NYHA分级在Ⅱ-Ⅲ级;④临床资料齐全、完整;⑤均知情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字。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包炎、心肌炎等疾病者;②入组前1月接受过对症治疗者;③妊娠、哺乳期女性;④残疾、卧床不起者;⑤中途转院、死亡、退出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心源性休克者;⑧合并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者;⑨过敏体质者。
2组在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量,接受低流量吸氧治疗。
对比组:予以比索洛尔,口服,起始剂量是1.25 mg,每日1次,结合患者心率、血压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10 mg以内;培哚普利,口服,起始剂量2 mg,每日1次,结合患者血压、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8 mg以内;存在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予以螺内酯20 mg,口服,每日一次;有液体潴留表现的患者予以呋塞米20 mg,口服,每日一次,每日最大剂量控制在60 mg以内。连续治疗3月。
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步行运动训练:(1)成立微信平台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科室护士、主治医生组成,不包括实习生,护士长担任小组长,职责是监督、指导小组开展护理工作。在患者入院后护士指导患者或者家属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加入CHF微信管理群中,群内昵称修改为姓名+疾病。科室每周指派护士负责管理微信群,在群内发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步行运动训练模板,每周更新1次,每周负责微信群的护士应及时在群内解答患者或家属提出的疑问,每周安排1次群内病友互动会,患者可在群内积极发言自己运动训练期间遇到的问题或者分享自身运动康复的经验,为其他病友树立榜样,坚定其他病友坚持步行运动训练的信心。(2)步行运动训练内容:根据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结果,评估机体对于运动的耐受能力,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步行运动前3天,将低于6分钟步行距离的最大距离10%~20%作为步行运动的基础运动量,结合体力情况,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增加运动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方式包括热身、锻炼期以及恢复运动。锻炼期一般运动25~40 min,运动项目以步行为主,保证20 min内步行2 000~3 000步。恢复运动时间控制在5 min左右,运动项目以慢走为主。运动期间患者若出现头晕、胸闷、乏力、大汗、气短、心悸等不适,应及时停止运动,并接受对症处理。
治疗方案结束后,对比2组:(1)临床疗效: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消失是显效。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改善、减轻是有效。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无变化是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45×100.00%[6]。(2)心脏功能指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飞利浦ie33)检测LVEDd、LVESd、LVEF。(3)血清NT-proBNP、D-D:以ELISA法检测NT-proBNP,以免疫比浊法检测D-D。(4)6分钟步行距离:让患者在平直的走廊中以自身最快的速度行走,测量6分钟的步行距离,期间一旦发现肌肉疼痛、头晕、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停止休息并接受对症治疗,可中止试验或者暂时休息[7]。(5)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fe, ADL)评分:包括上下楼梯、穿衣等,总分是100分,日常生活能力越强,最终计分越高[8]。(6)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包括情感领域(5个条目)、身体领域(8个条目)、其他领域(8个条目),以0~5级评分法评定,无计0分,很明显计5分,生活质量越高,最终计分越低[9]。
2.1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比组(66.67%),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 [n=45,n(%)]
观察组治疗前心脏功能指标与对比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心脏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血清NT-proBNP、D-D与对比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3。
表3 血清NT-proBNP、D-D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6分钟步行距离、ADL评分与对比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4。
表4 6分钟步行距离、ADL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MLHFQ评分与对比组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均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5。
表5 MLHFQ评分对比 分)
CHF是由于多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出现体循环、肺循环淤血[10]。分娩、妊娠、感染、钠盐摄入量较多、心律失常、输液、情绪激动、过度体力劳动等均为诱发CHF的危险因素[11]。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CHF患者多达800多万。CHF随着病情进展、加重,患者会发生电解质紊乱、心源性肝硬化、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2]。强心、扩血管、利尿是临床治疗CHF的常用药物,虽然对CHF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对患者LVEF改善效果不理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运动训练可有效增强CHF患者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13]。但该观点仍旧需要临床加强证实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平台的应用、普及、推广,微信平台被应用于疾病治疗中,凭借着及时、方便、快捷等优点发挥了较大价值,在提高患者院外生活质量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比组(66.67%),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T-proBNP、D-D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ADL评分均高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后MLHFQ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表明基于微信平台步行运动训练在CHF治疗中效果显著。分析如下:微信平台将枯燥、单一的运动训练转变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运动锻炼,患者以及家属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反复观看学习,实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线上交流的目的,甚至还发挥了上门访视的作用,弥补了传统面对面口头宣教的不足。步行运动训练具有改善骨骼肌功能、机体微循环的作用,通过增强骨骼肌耐力、肌力,提高骨骼肌的氧化酶活性,提高抗炎能力。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基础药物治疗还可以降低LVEDd、LVESd,改善心脏侧枝循环,提高、改善心脏功能。步行运动训练的最大特点是:有效、安全、低廉,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心理负担,患者接受度较高[14]。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基于微信平台步行运动训练,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优势互补,协同作用,可有效增强CHF患者心脏功能,改善病情。在李春连[15]等研究中,接受6分钟步行运动训练的康复训练组治疗后NT-proBNP(267.8±35.5)pg/mL低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治疗组(378.4±69.2)pg/mL,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96.4%)高于常规治疗组(72.7%),P<0.05,与本研究结果接近,证实了步行运动训练在改善CHF患者病情方面效果显著。
但需要注意的是,CHF患者在步行运动训练之前,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步行运动训练的安全性,进行运动试验以及必要的检查,明确患者是否有禁忌症、适应症,评估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步行运动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主动配合,训练之前医生应耐心、详细地告知患者步行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好解释工作,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多加鼓励、安慰,增强患者步行运动训练的依从性、积极性。
综上所述,CHF患者在接受比索洛尔、培哚普利、螺内酯、呋塞米等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基于微信平台步行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临床症状,增强运动耐力,改善生存质量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