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鹏飞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怀仁制梁场位于集大原铁路正线DK18+600 线路左侧,梁场总建筑面积176666m2。选址在怀仁市亲和乡内,紧邻怀应线,远离居民生活区,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进出场利用既有021 乡道。为减少用地,梁场采用横列式布置,存梁台座采用双层存梁方式。梁场承担821 孔箱梁预制任务,其中24m 梁59 孔,32m梁762 孔。
梁场内共设制梁台座20 个(预留4 个,32/24m 共用台座2 个,静载台座1 个),存梁台座70 个(其中32/24m 共用存梁台座14 个),其中2 个静载试验台座,14个32/24m 共用台座,地基处理方式为换填及扩大基础。
拟建场地位于怀仁市,地形较为平坦,所处地貌单元为冲洪积平原。根据钻探资料、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综合分析,拟建场地地基土从上至下共分为8 层,第1 层至第8 层依次为:素填土(Q42ml)、粉土(Q4al+pl)、粉砂(Q4al+pl)、粉质黏土(Q4al+pl)、粉砂(Q4al+pl)、粉质黏土(Q3al+pl)、粉质黏土(Q3al+pl)、粉质黏土(Q3al+pl)。
该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受侧向径流及大气降水补给,勘探期间实测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现状地面下1.5~3.0m 之间[1]。
拟建场地20.0m 深度范围内地基土主要由素填土、粉质黏土、粉砂组成,分别属于软弱土、中软土。20m 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估算值Vse 介于150~250m/s 之间。
另外,根据钻探资料可知,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50m,由此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 50011—2010)表4.1.6 划分该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2]。
存梁台座支座为0.8×0.8×0.75m,支座上部按100×100mm 间距布设8mm 钢筋,保护层按50mm 考虑(支座四周可适当配置钢筋防止局部受压开裂);扩大基础按阶梯形基础设计,上层尺寸2×7×0.5m,下层尺寸4×9×0.6m,在基础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布置两层钢筋网,配筋按f12mm@200mm,保护层厚度按50mm。台座与基础均采用C30 混凝土。
在基础下面按5.5×11×0.6m 换填水泥土(水泥与土按体积比2∶8),分2 层碾压夯实,压实标准需达到《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13 页的要求,且确保其地基承载力不低于250kPa。水泥土下部换填0.9m 砂砾或片石,分层碾压密实。换填层下部的原状土地基承载力按140kPa、水位按地面下1.5m 考虑,存梁台座横断面图和纵断面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图1 存梁台座横断面图
图2 存梁台座纵断面图
按双层存梁考虑,单片箱梁重量按720t 计。
其一,梁体与台座接触面积A=4×0.8×0.8=2.56m2,台座承受压力f==5.62MPa<[ fc]=14.3MPa,满足要求。
其二,扩大基础受力按柔性基础,则换填水泥土的受力:
pk1=+ 1.85 × 26=248kPa < 250kPa,满足要求。
其三,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第12 页:
粉细砂原状土承载力修正:faz=140 + 1.0××( 2.6 - 0.5 )=169kPa。
换填垫层底部:
pk2=+( 1.5 - 1.1 )×18 +( 2.6 - 1.5 )×18=166.6kPa 试验台座开挖至3.35m,实测承载力为196kPa。根据地勘显示,该层位于粉细砂层,承载力为140kPa,满足要求。开挖完成后对地基进行回填片石,分3 层填筑压实,每层厚30cm。片石换填完成后,回填2∶8水泥改良土,分2 层填筑压实,每层厚30cm。换填完成后,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均大于250kPa,试验合格后进行扩大基础施工[3]。 待扩大基础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压,采用20t 汽车吊进行配重压载,预压方式采用逐块预压,分三级进行:50%、80%、100%。预压总重量为150t,预压满载后必须保证连续24h 最大沉降量不超过2mm,累计持荷不少于72h。满载观测稳定后,继续逐块施加承载力至破坏状态,记录极限承载力。 在配重块上标记承压位置,用吊车四点平衡起吊,按标记位置缓慢轻放,每次吊放时使台座均衡受力,第一级加载按50%(75t)观测,第二级加载按80%(120t)观测,第三级加载按100%(150t)观测,累计堆载10 层[4]。 5.4.1 在距离预压台座30m 外,隐蔽性、通视性好的地方选取基准点,基准点在没有确定稳定性前不得使用,在台座侧边对称埋设2 个沉降观测点。台座预压前,确定沉降观测点稳定后可开始观测。观测分两阶段,第一阶段为未施加承载力的稳定观测,在台座上预埋观测点。第二阶段为加载后的沉降速率观测,观测点设在第一块配重块的固定点位[5]。 5.4.2 在台座预压载荷达到50% 后用水准仪对台座每4h 记录1 次沉降数据,观测1 天后如无异常,可加荷到80%;开始二级沉降观测,每4h 记录1 次沉降数据,观测1 天后如无异常,可加荷到100%;开始三级沉降观测,持续3 天,直到稳定后进行数据分析,确定台座沉降值[6]。 5.4.3 每次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沉降量沉降差、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并进行分析。如出现变化量异常时,则停止预压试验,分析台座承载力情况。 试验结束后处理试验数据得到沉降试验沉降变化图,如图3所示。 图3 沉降试验沉降变化图 5.5.1 台座强度达到30MPa 状态稳定无明显沉降变化后,进行首次加载。从沉降试验沉降变化图可以看到,首次加载50%(75t),加载16h 后,沉降2.7cm,持续8h 后趋于稳定,沉降0.3cm。 5.5.2 首次加载稳定后进行二级加载。沉降数据显示:二级加载80%(120t),加载8h 后,沉降0.6cm,持续16h 后趋于稳定,沉降0.2cm。 5.5.3 二次加载稳定后进行三级加载。沉降数据显示:三级加载100%(150t),加载2h 后,沉降0.8cm;8h 后,沉降0.4cm,19h 后趋于稳定,沉降0.2cm。 5.5.4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第一,周围的土明显侧向挤出; 第二,压力-沉降曲线出现徒降段; 第三,在某一级荷载下,24h 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标准。 试验台座沉降形式为均匀沉降,加载后整体沉降5.2cm。通过沉降数据显示:首次加载时,沉降较为显著,约3cm;二级、三级加载时,沉降量较小,约1cm,沉降趋势较小,约0.2cm,满足要求[7]。 按照试验台座施工工艺,对现场双层存梁台座基础进行开挖,开挖至粉细砂层后进行换填施工,检验合格后进行扩大基础施工,扩大基础具体尺寸为9×4×0.6m,加台尺寸为7×2×0.6m,垫石尺寸为0.8×0.8×0.75m。施工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双层存梁。在存梁过程中,通过对存梁台座加强监控,观测存梁台座四支点沉降,整理观测数据得到CL9-1-1 沉降及沉降速率随累计天数变化图,见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沉降为均匀沉降,误差均不大于2mm,满足要求[8]。 图4 CL9-1-1 沉降及沉降速率随累计天数变化图 存梁台座采用扩大基础,采用扩大基础与管桩或钻孔桩基础效益对比如表1所示。采用扩大基础每个存梁台座成本约4.3 万元,每天可施工完成5 个台座。若采用管桩或钻孔桩基础每个台座成本约14.7 万元,每天施工完成2 个台座。相比较每个台座可节约10.4万元,同时减少了管桩静压设备的投入,工期也得到了可靠的保障,为项目快速进场奠定了基础[9]。 表1 采用扩大基础与管桩或钻孔桩基础效益对比 对怀仁制梁场富水软弱地质双层存梁台座地基进行处理施工,通过试验台座及现场实际施工检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为今后高速铁路类似地质地基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类似地质双层存梁台座采用该种地基处理方式,提高了施工功效,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为铁路施工快速上场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5 试验台座施工
5.1 施工流程
5.2 试验过程
5.3 配重加载办法
5.4 沉降观测方法
5.5 沉降数据分析
5.6 试验总结
6 双层存梁台座施工
7 效益分析
8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