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宁教授从湿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2022-11-29 14:57何玉蓉朱永苹萧慧莹杨星星许裕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肠病木香健脾

何玉蓉,朱永苹,萧慧莹,杨星星,韩 健,许裕伟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3.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指导 林寿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一种功能性肠病,常以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而反复发作的腹痛为临床表现[1]。排便习惯异常往往可见便秘、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可能伴有腹胀等症状[2],而临床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相关器质性病变来解释这些症状。罗马Ⅳ诊断标准将IBS按其临床表现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不定型(IBS-U)四个亚型[3]。国内研究显示[4],我国以IBS-D患者最为多见。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还不明确,为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林寿宁教授是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西名中医,长期从事临床消化系统疾病诊疗,对治疗IBS-D从理论到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多灼见而应手取效。笔者有幸跟诊林教授,特将其从湿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经验归纳如下。

1 病因病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当属中医学“泄泻”和“腹痛”范畴。泄泻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指出风、寒、湿、热均可引起泄泻[5]。《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言:“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下为飧泄。”《素问·举痛论篇》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由此可见,饮食不洁、起居无常和情志不遂均易导致泄泻。另外,泄泻、腹痛也可由于长期体质虚弱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林寿宁教授认为病因虽然包含外邪侵袭,但主要还是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如饮食、睡眠不规律、长时间情志不畅等,导致脾运失健,或肝郁气滞、横克脾土,或肾阳虚,火不温土,小肠分清泌浊功能下降,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浊停聚肠腑,导致泄泻、腹痛的发生[6]。虽病因众多,但其基本病机为“湿浊内停、肠道传导失司”。综上所述,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湿,治疗也应以理湿为大法。

2 辨证论治

2.1 湿郁肠腑证 此证所言之湿即为寒湿,患者常表现为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大便溏烂,脘闷纳少,舌质淡红或偏暗,苔白厚或白腻,脉弦滑。林寿宁教授以行气解郁、化湿健脾为治法,自拟肠病方治疗。药物组成:苍术,制半夏,薏苡仁,陈皮,鸡内金,地榆,槐花。方中使用苍术、制半夏、薏苡仁健脾除湿共为君药;陈皮理气燥湿、鸡内金消食健胃,二者助脾胃化湿共为臣药;地榆、槐花凉血养阴,以防燥湿太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健脾、燥湿养阴之功效。林教授常以此方为基础加减,善用白术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木香、砂仁行气化湿,炒麦芽增强消食健胃之功,或姜厚朴温中理气燥湿,延胡索行气止痛,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等。林教授特别强调此方中地榆应炒炭用,再加姜炭,可增强其温中止泻之效。认为湿郁肠腑证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为常见的证型,大部分患者都可按此证进行辨治。即使是久病正虚,只要以湿滞为主,证为实者,治疗也应先祛邪,畅通肠腑,勿轻易使用收敛药物,以防“关门留寇”之弊。

2.2 寒热错杂证 此证为寒热湿错杂致病,常表现为便前腹痛,大便时溏时泻,腹胀或肠鸣,便后痛减,口苦或口臭,畏寒,受凉则发。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滑。治以化湿健脾、清热利湿,林教授自拟肠病方合葛根芩连汤为基础方加减。以肠病方加入清热生津止泻之葛根、清热燥湿之黄芩、黄连为基础,再根据患者病情运用白术、茯苓、木香、砂仁、炒麦芽、厚朴、甘草等药灵活加减,湿热偏盛者还可配伍蒲公英清热利湿,马齿苋凉血止泻等。

2.3 脾胃虚弱证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虚弱,则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遂发为泄泻。常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微不注意,就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完谷不化,纳少腹胀,肢倦乏力,舌质淡有齿印,苔白,脉缓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渗湿止泻,林教授常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方中党参补脾肺之气,白术既补气健脾,又燥湿止泻,茯苓利水渗湿,此三药为君;山药善补气养阴,兼收涩之效,莲子既补脾胃,又涩肠止泻,薏苡仁健脾利湿,炒白扁豆补脾化湿止泻,共助君药健脾益气、止泻;佐以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开胃,桔梗提升肺气,使补而不滞,又载诸药上行,以达培土生金之效;甘草为使,既益气和中,又调和诸药,全方补虚中兼渗利涩敛,共奏健脾益胃、渗湿止泻之功。

2.4 脾肾阳虚证 脾阳与肾之真阳密切关联,命门之火能上助脾胃,腐熟水谷,帮助肠胃的消化吸收[7]。若肾阳虚衰,命火不足,便不能温煦脾土,脾胃运化失常,则易致水湿内生,趋于肠道,引发泄泻。正如张景岳所言“肾为胃之关......即令人洞泄不止也”。从临床特点看,此证多见于年老体弱者,或大病之后。常在黎明之前出现腹脐疼痛,肠鸣而泻,泻后则安,多伴有腰膝冷痛,形寒肢冷,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林教授治以温肾暖脾、化湿止泻,常以四神丸加减。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之火为君;肉豆蔻暖脾涩肠为臣,与补骨脂相配,则温肾暖脾、固涩止泻相得益彰;吴茱萸助阳止泻,五味子酸敛固涩,二者共为佐药;大枣补中益气,生姜温胃散寒共为使药。林教授常在四神丸的基础上,伍以苍术燥湿健脾,并运用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之品,使温化之寒湿得以从小便排出体外;再者,兼气虚者,可予黄芪、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兼气滞者,用木香、砂仁行气化湿;兼食滞者,常以神曲、鸡内金消食和胃等。林教授还特别强调肉豆蔻必须去油,否则虽有补肾之功,却无止泻之力,相反还会因为其本身的油质影响使大便稀烂[9]。而吴茱萸属于大辛大热之品,久用有伤津之虞,故使用时应注意中病即止。

3 医案举隅

患者,女,54岁,2020年10月14日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初诊。主诉:大便次数增多2年。患者自诉2年前因进食寒凉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日2~5次,便质稀烂,不成形,常伴腹胀、左侧腹部隐痛,经多方求治,症状虽偶有缓解,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症见:大便每日2~5次,便质稀烂,伴腹胀、左侧腹部隐痛,泻后痛减,矢气多,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感,纳食不香,寐欠佳,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西医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为泄泻,证属湿郁肠腑型,以行气解郁、化湿健脾为治法,方用肠病方加减。药用:麸炒白术10 g,地榆炭15 g,醋延胡索10 g,姜炭3 g,佛手7 g,麦芽20 g,炒鸡内金15 g,茯苓15 g,木香7 g,砂仁10 g,姜半夏10 g,陈皮5 g,甘草3 g。免煎剂7剂,每日1剂,水冲服。2020年10月20日二诊,诉药后大便有所改善,每日2~3次,较前稍成形,腹胀、痛减轻,矢气减少,食欲稍有改善,寐仍欠佳,舌淡红,苔白厚,脉弦。予上方去木香、姜炭,地榆炭改为20 g,加合欢皮15 g。10剂,每日1剂,水冲服。2020年11月1日三诊,诉大便日行1~2次,已成形,腹胀明显减轻,腹痛消失,纳食增加,睡眠改善,舌淡红,苔白,脉弦,病情基本缓解,改以调理脾胃为主,于上方基础上去姜半夏、合欢皮、醋延胡索等,加麸炒苍术10 g,猪苓10 g,焦六神曲15 g,木香7 g。7剂,每日1剂,水冲服。药后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病情未见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因饮食不慎致脾运失健、湿浊内停、肠道传导失司而发为腹痛、泄泻。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证属湿郁肠腑型,以行气解郁、化湿健脾为治法,拟肠病方加减。方中白术、姜半夏健脾除湿,陈皮理气燥湿,炒鸡内金、麦芽消食健胃,地榆炭凉血养阴,木香、砂仁行气化湿,佛手理气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延胡索行气止痛,姜炭增强其温中止泻之效,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服上药后,大便稍成形,次数有所减少,腹胀、腹痛减轻,矢气减少,寐仍欠佳,舌淡红,苔白厚,脉弦,考虑患者气机较前畅通,但湿滞仍重,故二诊守上方去木香、姜炭,加大地榆炭用量,以防燥湿太过伤阴,另加用合欢皮解郁安神。三诊时患者诸症减轻,纳寐改善,舌淡红,苔白,脉弦,病情已明显缓解,故加强调理脾胃以固其本,遂于二诊基础上去姜半夏、合欢皮、醋延胡索等,加麸炒苍术燥湿健脾、木香行气健脾、焦六神曲消食和胃、猪苓利水渗湿。

4 小 结

林寿宁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由外邪侵袭、饮食不洁、起居无常、情志不遂和素体虚弱等病因引发脏腑功能受损,导致湿浊内停、肠道传导失司而发病,病位在肠,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其主要病理因素为湿。林教授根据湿邪之寒热偏性及患者症状的不同,将IBS-D分为湿郁肠腑、寒热错杂、脾胃虚弱及脾肾阳虚四种证型进行辨治,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原则,理湿为大法,调畅中焦气机贯穿始终,综合考量患者用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药物的种类及用量上灵活加减以治之。并且十分重视症状缓解后的调护,指导患者调理饮食及调畅情志,常嘱忌食咸菜、腌肉、生冷难消化等食物,以期症状不复发或延长复发时间。

猜你喜欢
肠病木香健脾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China’s Approaches to World Development and Peace
健脾补肾方在糖尿病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护胃留心五大禁忌 健脾和胃缓解不适
小区里的木香树
吃辣条会诱发炎症性肠病?
雨季的木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