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洪燕 李光明 李艳 李俊梅 薛魁中
“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称号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也是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不光反映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同时也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是很多城市可望而不可及的荣誉。衡水市在取得河北省文明城市称号后,又向“全国文明城市”这一目标奋勇高歌。虽然衡水的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但是衡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建设,离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1]。 本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作为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一份子,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热情高涨,动作迅速,同时以市民视角下发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基于强化我市文化建设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见和建议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做以下总结。
衡水市在河北省的东南部,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夏朝的治水英雄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现衡水所辖冀州区为九州之首,缘于此,河北省被称为冀。悠久深厚的运河文化孕育了一代名人,如:儒学大师董仲舒,边塞诗人高适,经学家孔颖达,文学巨匠孙犁等,都是衡水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衡水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且提出了综合性、多层次、多样化的更高的文化需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对文化的急切需求,也是提升市民素质的有利渠道,同时也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效途径。
1 研究背景
2022年是衡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之年,两年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大力开展, 我市政治、经济、教、科、文、卫事业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一些古有的旧建筑得到了重点保护,破损街道得到修缮,等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效果显著。但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进步较慢。文化建设由于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常常被人们忽略,或者认为其发展起来层次多,任务重,令不少人对其望而却步。本团队成员作为多年从事文化教育的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丰富人们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们群众的精神需求[2]。为此,团队成员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志在为我市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添砖加瓦。
2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当代最前沿、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人民群众的认知水平、欣赏水平和生活水平,通过合理和进步的教育制度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并用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健康向上的文学艺术形式和利民、惠民的群众文化活动来愉悦人们群众的精神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1)经过我们团队多角度,多渠道采访及问卷调查发现,近几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市一些先进社区的文化建设还在正常开展,但较之前各方面的投入也在减少,普通社区由于人手有限,大部分人力、物力仍然集中在疫情防控上,有时还需要征集一些社会志愿者或雇傭人员来参与辖区疫情防控工作。
(2)社区工作以琐碎著称,部分社区存在普遍缺少文化专职干部的现象,身兼多职是基层社区工作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即使有一颗热爱文化工作的心、但分身乏术,文化建设作为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抓手,其作用发挥有待加大,文化建设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没有得到完全重视。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文明建设得不到有利的发展,我市整体市民的文化素质提高起来就更加困难,给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3)有些外来务工人员,还没有融入这个城市的文化建设,主要活动范围仍局限于所处的工作岗位,文娱活动还是以单纯的手机、电视等传统娱乐方式为主;或者是没有过多的精力来从事文化建设,认为文化建设对自己的发展,对自己家庭的未来不重要,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文化建设方面的零投资或者不投资,对子女教育方面的投资有限等。导致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从小对城市文化建设十分陌生,融入这个城市的速度缓慢。
(4)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由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大部分时间就是单位家庭两点一线,对我市的文化建设漠不关心,导致一些地方的文娱机构形同虚设,更有甚至因为看不到眼前的利益,认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己无关,常年养成的不文明习惯随处可见,比如:随手扔垃圾,扔烟头、随意闯红灯等。不仅对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毫无帮助,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3 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对宣传标语的爱护及利用有待加强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潮表面上看对我市居民的出行、生活带来了不便,但这恰恰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不过一些沿街、小区、及闹市区的标语,比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志愿者动员标语、孝德标语看起来设计精美,意义不凡, 但是一段时间后挂满灰尘,甚至泥土,十分弱化了标语本身的意义所在。
3.2 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本市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居民规模增加,给我市文化建设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文化设施(电影院、图书馆等)无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和因居民增加所带来的需求种类的增多;过去的文化活动开展频次日益减少,新的有效的文化机制尚待完善。例如,在几年前就建立起来的老年人活动室、夕阳红锣鼓队、戏迷票友联谊会等组织,目前的营运情况都不甚理想,且使用率普遍不高[3]。大多建于社区的活动室仅以读书角为主,除退休人员外难以吸引有其他需求的群众参与。
3.3 老年人的文化素质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查阅我市统计局网站可知,截止到2021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919654人,占21.8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69889人,占15.9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6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7.33个百分点[4]。老年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认识水平有限以及固有的生活习惯,导致他们跟不上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步伐,对文化建设也仅仅了解于社区的棋牌室,或者困于家庭的无奈,无暇享用文化建设带来的红利,更有甚者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非常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
3.4 部分人员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动作缓慢,精神涣散
一些人员由于身处的岗位不得的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但是动作缓慢,纪律涣散,形式主义严重,往往是走过场,隔靴搔痒,导致一些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显著,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开展。
4 关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建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支持,又是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文化建设无论是对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来说,还是提高全市人民素质来说,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们团队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际行动,通过调研建议:
4.1 转变观念,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完善和健全我市文化建设制度
大力发展我市文化建设,对于宣传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推动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早日实现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良性机制。
4.2 保证政府财政对我市文化建设的基本投入
中国共产党关于先进文化的理论思想和方针政策,必须通过政府的文化建设措施才能得以贯彻和实施。因此,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在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因此,首先市、区两级政府要确保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明确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且保持持续增长;其次,对于体现党对文化建设绝对领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必须给予基本的经费保障,坚决杜绝因解决经费问题而出租、出借公益性文化设施的现象。
4.3 挖掘文化遗产,推陈出新,建设地方特色文化
衡水是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红色基因传承的秀美湖城。政府可以考虑对以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工作:冀鲁豫边区省委党校展览馆、枣强县移民文化园、世界乐器博物馆、饶阳县烈士陵园、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旧址、安平县孙犁故居6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衡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加以宣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文化建設,特别是要注重我市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引领作用,尽力挖掘各类文化遗产,派专人整理我市的地方史志,培育居民的家乡归属感和自豪感,并将其升华为奋发图强的地方精神。其二,本市的一些机构在书画、摄影、内画等方面都取得较好成果,不仅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就业规模,而且最大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必然能成为我市的特色建设,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大放异彩。
4.4 尊重和挖掘群众多渠道文化建设积极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我市群众中的某些自发、互助的文化组织团队,除了具有一定的演出水平,而且还有较高的奉献意识。在我市的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和保护这种积极性,多方面地加以关心和提炼,创造出具有当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文化形式。对于广大市民迫切需求的文化形式,政府管理部门应及时地加以帮助,尽可能地提供方便,为我市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希望通过我市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能够助推我市创建文全国文明城市的成功[5]。
以上是课题《强化我市文化建设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见和建议》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文化建设建议进行综合调研、采用文献法、访谈法获得一手资料、同时参考其他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经验深入研究、综合剖析,为我市如火如荼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尽绵薄之力,未来我们团队成员将长期致力于我市的文化建设研究,为我市的文化发展出谋划策。
引用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罗亦凡,毕东.以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J].山西农经,2022(7):1-5+10.
[3] 肖慧,陈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研究——以J市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22(3):53-56.
[4] 文明创建要坚持全民参与[N].本报评论员.襄阳日报,2017 -05-12(001).
[5] 韩青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9(1):42-46.
课题:本论文为2022年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2022206)
作者简介:路洪燕(1982—),女,河北衡水人,本科,讲师,就职于衡水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