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地区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初探

2022-11-28 07:16:38李晓宇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长三角产业链金融机构

杨 丹,李晓宇

(1.马鞍山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2.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1)

作为创新能力最强、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了高度关注。长三角地区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点,该地区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这为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农业金融发展薄弱问题,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要肩负起使命,向农业倾斜,形成健康稳定的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机制,为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1 长三角地区农业金融体系框架介绍

从宏观层面来看,长三角地区目前存在的农业金融组织结构,主要分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两类。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邮政储蓄以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包括小额信贷、农村合作基金以及私人借贷等(如图1所示)。在该框架下,正规金融机构起主导作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出现,其主要作用是为正规金融机构提供帮助。但是在实际运营中,二者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对于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较为欠缺[1]。长三角地区地理条件优渥,发展农业具有先天优势,但由于缺少金融机构的扶持,农业发展水平始终得不到显著提升,在“木桶效应”的作用下,农村整体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想要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于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以充足的资金作为后盾,确保长三角地区粮食安全,全面落实农业现代化发展策略。

图1 农村金融体系结构图

2 推进农业金融一体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想要推动农业转型,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就要积极推动农业金融一体化建设。从微观方面来看,所谓的农业产业化就是将国内外市场作为向导,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作为总目标,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特色,对农业主导产品以及相关支撑产业进行统筹布局,进而实现一体化经营模式,通过这种方式将供产销、经科教紧密结合,使得各项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目前,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部分地区以产权作为纽带建立股份合作制农庄,缓解了“大市场”与“小生产”之间的尖锐矛盾,避免出现农、工、商相互脱节问题。以农业金融一体化作为基础,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参与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个人以及组织互利互信,共同发展,借助这种方式转变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业产业一元化发展。

伴随着生产水平的逐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数据加工逐渐向精细加工过渡,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代替劳动密集型产业。长三角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水产业以及园艺产业为主导,形成农业产业带,为当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较为明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体量较小,无法发挥带头作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农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制约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缺少资金支持,农业企业“贷款难”已经成为普遍现象[2]。因此,长三角地区必须要打造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以强大的金融保障作为基础,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3 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3.1 非正规金融机构野蛮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金融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监管制度不完善,农村地区非金融机构呈现出野蛮发展趋势,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金融风险。特别是在我国放松金融管制的宏观背景下,农村地区非正规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成长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股重要力量。除了较为传统的民间借贷,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了大量私人借贷机构,尽管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压力,但由于非正规金融机构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导致其具有重大的金融风险,近年来屡屡曝出非正规金融机构携款潜逃以及恶意骗贷等事件,对于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如何加强对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监管,并引导其健康发展,已经成为金融监管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2 金融服务水平及风险防控机制有待提升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目标较为单一,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长三角农村地区的全面部署与落实,农户个体对于融资的需求显著提升。但以农发行为首的正规金融机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且很多个体农户的资产为商务资产,无法提供优质的不动产作为担保,因此很难达到大型金融机构贷款准入门槛。

涉农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也是制约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涉农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市场供给关系变化、资源配置的改变以及气候环境等因素,均会对涉农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涉农金融机构在审批农业企业贷款时,无法对其经营风险进行准确的计量。此外,长三角地区涉农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缺少了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财政资金将无法发挥更改作用,无法提高金融机构对于涉农产业的重视程度。

4 长三角地区推动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具体措施

4.1 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

为了方便介绍,这里以农发行江苏分行为例,该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将服务“三农”作为工作中心,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框架,以政策性金融优惠措施为推手,实现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

4.1.1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江苏省城乡发展较为协调,地理环境优渥,交通网络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在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融合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农发行江苏分行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推出一系列政策性金融优惠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农业产业与金融机构联系,积极尝试构建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首先,农发行江苏分行将注意力集中在农房建设方面,争取在三年时间内建立完善的常态化农房建设管理制度,针对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的苏南以及苏中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该行深入解读江苏地区地方财政政策以及当地农房建设资金需求,对于农房改善项目融资模式进行优化,确保还款来源合规合法,通过以上措施维持该行在改善农房工作中的主力地位。

其次,积极开展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江苏省广大农村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拥有秀美的生态环境,包含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地形地貌,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江苏农村地区优秀的自然资源价值,积极建设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特色小镇,将农业生产纳入乡村旅游大框架,提升当地 “生态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三位一体新格局,针对道路建设、水利工程、5G基站建设等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与建设美丽田园乡村有关的个人或企业,开通快捷融资渠道,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配套融资方案,降低融资门槛并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能够真正流入建设美丽田园乡村项目。

最后,积极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发布的《关于“十四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方案》,针对乡村地区垃圾治理、厕所改造、美化村容村貌等工作,列出详细的帮扶清单,资金向优选项目倾斜,针对全域范围内19个乡村振兴试点乡镇,为每一个试点乡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融资优惠政策,以点带面,实现农业金融一体化全覆盖[3]。

4.1.2 确保粮食安全

江苏物产丰富,被誉为“天下粮仓”,其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方面,农发行江苏分行积极围绕“藏粮于地”政策开展金融服务,对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与乡镇政府以及农业主管部门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对江苏省全境土地复垦、水利农田等项目进行宏观把控。积极推广“土地+”理念,对于“土地+生产”“土地+生态”等具有创新性的农业生产模式给予资金支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以及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另一方面,农发行江苏分行围绕“藏粮于技”政策开展金融服务,将注意力放在更新农业生产设备、拓展服务范围等方面,针对农业技术领域的关键环节增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江苏省农业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4.2 正确认识农业金融四个增长点

中国地大物博,农业市场巨大,对于各类金融机构而言,积极发展农业金融是提升金融机构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农业金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特别是在农业金融一体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想要进一步推动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要正确认识农业金融四个增长点。

第一,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体系日趋成熟,土地整合过程中,种植业产业链对于融资的需求激增,中国有18亿亩基本农田以及大量一般性农田,巨大的农田基数催生出了庞大的融资需求,如何更好的满足种植业产业链融资需求为种植业提供金融服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业务主攻方向。

第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化率已普遍超过60%。该地区城市土地价格已处于较高位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三角地区农村土地价格较低,对标定的价格无法完全反映农村土地价值,城市用地与农村用地在创造经济价值方面存在巨大落差。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通过出台各种扶持性金融服务,引导乡村居民深入挖掘乡村土地使用价值,依靠有机农业、田园旅游产业、养老产业等多种农村新业态的叠加与组合,提升农村土地经济价值。

第三,在供给侧改革调整以及产业升级背景下,农业产业链想要确保安全就要进行深度整合。目前,长三角地区养殖业与种植业中的龙头企业,并未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如何让养殖业与种植业龙头企业更加快捷的完成融资,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未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在确保资金充足的情况下龙头企业才能快速发展,发挥行业领头羊的作用,以点带面,实现整个产业的高速发展[4]。

第四,加强国际合作。客观来看,中国农业发展水平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但中国借助巨大的人口红利,催生出庞大的农业消费需求,而巨大的农业消费需求与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水平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导致国内农业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时处处碰壁。针对这一情况,金融机构要对农业技术引进,以及涉农企业国际合作等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方案。为农业科技的引进、消化、吸收提供资金支持,以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政策为后盾,帮助中国农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4.3 基于客观事实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要加强合作,共同完成顶层设计,结合长三角地区农业发展客观规律,优化产品设计,将农业金融一体化标准模式覆盖到全域范围内,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协作,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寻找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业务方向。

第一,金融机构要具备产业链思维,对长三角地区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打通产业链上游与中游,中游与下游之间的资金壁垒,依靠充足的资金以及科学合理的金融服务政策形成产业链集合体,实现对于金融风险的有效管控。

第二,注重消费渠道的变化与发展。很多企业在投资农业时,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上游生产环节。例如,在没有打通销售渠道,没有创建良好的品牌形象之前就在生产端投入大量资金,其开发的高品质有机农产品尽管有较高价值,但市场反应较为冷淡,导致企业投资失败。针对这一现象,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服务时,要侧重于将资本分散于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确保销售端以及服务端也能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三,维持农地金融的稳定。土地是确保农业产生利润的基础,其具有稀缺性以及不可代替性,不同土地环境中产出的农业产品差异巨大。涉农金融机构要立足于本地客观情况,帮助涉农企业规划经营策略,实现农业业态多元化发展,丰富涉农企业获利渠道。

4.4 正确处理产业链风险

很多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以及服务方案十分相似,在激烈的竞争中,金融机构想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就要提升自身的差异化竞争能力,在更广的范围内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实现各项资源的集中整合,以此来建立区别于其他涉农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

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产业主体较为复杂,产业链较长,如果为产业链中某一个独立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则会出现较高的金融风险。针对这一问题,涉农金融机构要在横向纵向两方面对风险进行严格把控。从纵向视角,借助利益结合的方式,将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所有主体整合在一起,形成农业产业链闭环。例如长三角地区的种植产业链,其纵向的主体包括金融担保机构、农事服务公司、涉农合作社以及粮食收购贸易公司等。通过建立封闭的产业链,消除单个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时的盲目性,农民会根据产业链闭环的需求制定当年的种植计划,涉农金融机构负责提供资金,通过各方联动有效规避种植、收获、贮藏、加工、包装、销售、售后服务、意见反馈等环节可能遇到的风险[5]。从横向来看,金融机构要积极创建风险缓释机制,避免农民遭受突发性风险之后,出现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例如,传统的涉农金融机构在为农户办理贷款时,如果因为天灾而出现违约现象,金融机构会按照合同相关内容终止与农民的贷款协议并清收资产,这种规定会挫伤农民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使得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受到巨大阻力,而基于风险缓释机制,当农民由于不可抗力而出现违约时,金融机构会继续为其提供资金支持,甚至扩大资金投入,与农户商定在下一个年度偿还债务,或者将债务分摊到未来几年当中,通过拉长还款周期分摊风险,激发农民参与农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

5 结语

长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健全,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了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潜力,扩大农业产业规模,政府部门要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深刻认识到推动农业金融一体化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并对农业金融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度解构,正确处理产业链风险,基于客观事实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主导作用,为农业金融一体化在长三角地区的落实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长三角产业链金融机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华人时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5:02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 19:08:44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 01:46:44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06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3:56
产业链春之奏鸣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商周刊(2017年26期)2017-04-25 08:13:06
长三角瞭望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