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翠
新疆医科大学团委书记
文|周 晶
新疆医科大学团委社团部副部长
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旨在为党培养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骨干。近年来,新疆医科大学团委始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推进“青马工程”,探索“3363”实践育人模式,打造“访惠聚”驻村实践项目,让青年学子有情有爱扎根祖国大地,用心用情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青马工程”走深走实。
加强“青马工程”组织建设。依据理论课程学习组、“访惠聚”驻村实践点等要素将每期青马学员精准划分,建立14~16 个临时团支部,形成网格化、纵深式的培养单元,充分发挥团支部凝聚力、引领力,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氛围。
深化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依照培养目标,由校团委牵头,协同学校统战部,主动与地方行政部门、群团组织、基层单位开展深化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目前,在新疆14 个地州21 个乡村建立驻村实践点,每年将300 余名学员选派至各实践点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访惠聚”驻村实践,并将实践点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相结合,采取“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细化实践锻炼项目、跟进实践过程考察、落实实践效果反馈”协同培养方式,与时俱进推进实践教学有质有效,抓牢实践基地建设落地落实。
图|青马学员和村民一起修水渠
拓展线上载体育人建设。运用线上“实践+学习”模式,组织各实践点学员在线上实时开展心得分享、理论学习、研讨交流等,学思践悟出真知;利用学校党委、学生工作官方平台,开设“青马成长记”、“访惠聚”等专栏实时报道,力求培养一批骨干,影响一批青年。3 年来,学员累计分享心得60 余次,理论学习24 次,调研研讨12 次,发表文章18 篇。
发挥组织力量主导作用。坚持学校党委领导,落实团委书记第一负责制,在每个实践点配备1 名教师团干部负责“青马工程”实践锻炼各项工作;选拔优秀学员担任学生负责人,联通带队老师与学员,纵向发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制度优势,形成“党团队”联动共建格局。
发挥专业力量基础作用。依托医科院校优势,打造“专业+服务”模式,号召学校8 所附属医院每年向驻村实践点捐赠常用药品,并从各附属医院遴选专业医生带领学员走到基层,开展义诊送药、应急救护培训等服务。
发挥学员力量主力作用。“访惠聚”驻村实践充分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青马学员在驻村实践点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走进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走在村头巷尾,帮助村民种地、修水渠、美化庭院、喂养家畜等,切实做到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实干中尽显青春担当。
开展义诊送药,让健康“进基层”。在驻村实践点开展义诊送药、健康知识科普等服务,将健康送到基层。以和田墨玉县为例,3 年累计遴选20 余名专业医生带领60 余名青马学员为当地3600 余人次开展义诊服务,送出价值12 万余元的药品。
开设文化讲堂,让榜样“活起来”。青马学员为村里小朋友讲解榜样故事,让杜富国、张桂梅等榜样鲜活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铭刻在心间,引领孩子们从小学榜样、立大志。目前,累计在20 个实践点开展文化讲堂48 场,惠及小朋友2400 余人次。
开展仪式教育,让国旗“飘起来”。以宣讲国旗法、举行升旗仪式、开展升国旗培训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爱国教育,培养爱国意识。目前,累计在8 个实践点与村民开展升国旗仪式36 次,国旗法宣讲6 场,培训12 场,3000 余人次参与,引领学员以实际行动做爱国主义的践行者。
开设国语课堂,让语言“通起来”。针对实践点部分村民国语水平较低的现状,青马学员利用傍晚、周末为村民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打通村民在语言沟通上的“最后一公里”,增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年累计在12 个实践点开展国语讲授1536 课时,学习分享会96 场,惠及村民1800 余人次。
开展寻访民情,让群众“说出来”。青马学员在实践点工作人员带领下开展访民情工作,一家一户走访,一字一句记录,零距离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急难所盼,切实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3 年累计走访600 余户人家,记录百姓意见200 余条,为实践点工作队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参考。
开展青年宣讲,让理论“入人心”。青马学员为村民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普及党和国家最新惠民政策,解答村民困惑;结合自身经历,用真人真事将党的理论在群众中讲清讲实讲活,让党的声音深入百姓心中。在和田墨玉县7 个驻村实践点开展宣讲24 场,发放宣传手册1500 余份,6400 余人次参与。
图|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业医生带领青马学员开展义诊服务
健全社会化运作机制。抓好实践基地建设,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形成了资源整合、渠道畅通、方式灵活、过程规范的项目社会化运作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和基层团组织、基层乡村以及青马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项目管理化机制。实践基地合作共建、创新实践教学培养方式、压实实践教学责任制、追踪学员发展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已形成“合作共建—联合培养—规范过程—责任落实—追踪反馈”闭环式项目化管理机制,切实推进“青马工程”实践教学提质增效。
完善实践成果共享机制。组建青马讲师团,每年举办“青马学员说”事迹分享会,遴选10 余名优秀学员作事迹分享;持续性进支部、进社团、进宿舍,用自身经历、真情感悟将驻村实践故事、乡村发展变化讲给青年学子听;结合驻村实践,形成理论文章、调研报告、视频集、图片集等形式多样的成果并在全校展示,促进实践成果共享。
“访惠聚”驻村项目逐步成长为内涵素养深刻、专业特色鲜明、社会影响深远的品牌项目,已选派1100 余名学员连续3 年走进驻村实践点开展实践锻炼,切实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舞台。新疆医科大学“青马工程”将继续践行“立德树人”要求,以服务青年发展、符合时代需求、贴合地域实际为目标,持续推进项目发展,推动“青马工程”实践育人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