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茗戈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云南大学团委书记
近年来,按照团中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改革的有关要求,云南大学团委在上级团组织和校党委的领导下,加强顶层设计,确定工作主线,坚持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抓住4 个关键点,深入推进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校党委2017 年制订《云南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2018 年出台《云南大学学生会组织改革实施方案》,2020 年实施《关于推动云南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高位推动,持续推进团学组织深化改革。学校共青团、学生会组织改革举措与成效多次获得团中央、全国学联认可和推介。
确定工作主线:聚焦思想引领主责主业,坚持主动融入学校教学科研中心工作,服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团学工作的质量、品位和实效,着力增强团学工作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大局贡献度。
在此基础上,抓好4 个关键点,着力提升“三力一度”。
坚持抓好两条线,坚守意识形态底线,追求价值引领高线。以青马工程为抓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统筹校级青马工程卓越班、院级青马学堂、班级青马小组,坚守“红”的底色,突出“云”(云南、云大)的特色,形成“多层次、分类别、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等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信念坚定的青年政治骨干人才代表。“三级联动,创新开展青马工程”入选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2020 年以来,涌现出了包括3 位“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4 位“全国、全省五四青年”获奖和提名代表、2 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 位“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2 位“强国青年观察团”成员、1 位“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在内的一批优秀典型。
在宣传工作上,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建设网站、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新媒体网格宣传矩阵,立足大学生成长规律,注重发挥青年创意,融合青年志趣,制作兼具高度与温度的正能量网络文化产品。2021 年“一大”百年纪念日,原创文创《是谁,闯进了中共一大会场》获团中央公众号推出,收获10 万+点击量。2022 年5 月18 日李克强总理到校考察当天,制作的“总理视察云大金句合集”视频号内容,获点击量近110 万次。此外,庆祝国庆70 周年、点亮云大、独龙江支教团的独家记忆等以爱党爱国、荣校爱校为主题的正能量推文反响热烈,广受好评。云大团委公众号入选中宣部、网信办、教育部、团中央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共青团新媒体中心入选全国高校新媒体重点工作室,连续2 年获评全国百强校媒,入选全国优秀高校可视化融媒体团队。
图|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
图|学生团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
纵向上,主要是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积极争取校党委对团学工作的领导。成立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共青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校党委将团建纳入党建总体格局,推动团建与党建同规划、同部署,将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目标责任制考核重要内容,作为检查考核各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校党委多次专题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研究布置相关工作。2020 年,校党委专门召开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深化改革工作推进会,部署推进改革工作。校党委支持各级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文件要求,云南大学团委独立设置专职工作人员14 人,校团委书记按处级正职干部配备和管理,专职副书记按处级副职干部配备和管理。各院级团组织书记单列岗位,符合科职干部聘任条件的,明确科职待遇。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足额划拨校级团委年度工作经费、社团工作经费,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活动时间等方面对团学工作予以保障。
横向上,主要是规范运行,建强网络。落实和完善团的代表大会制度。学校和各学院(研究院)定期召开团代会,基层团组织召开团员大会或团代表大会提前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请示,获得批准后召开。巩固和创新基层团组织建设。强化院系团组织建设,每月召开院级团组织书记工作会议,实行工作备忘录制度,实现校院团组织工作整体联动。改革完善团干部选用培养制度。按照团干部双重管理制度,学校党委在任免、调动校团委书记、副书记时向团省委征求意见,学院党委在任免、调动院团委书记时向校团委征求意见。2018 年,云南大学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实行直接联系服务青年师生制度。校团委干部每人每年联系2 个基层团支部和100 名普通团员,指导团支部建设和团员服务教育培养。建立青年教师联系服务中心,定期召开面向青年师生的恳谈会。
深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着力打造具有云大特色的“认证系统+品牌课程+精品活动+竞赛项目”四轮驱动的第二课堂建设模式,打造四季联动、五育并举的“云大四季”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云大特色的第二课堂建设路径。2020 年,首批本科毕业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装入档案,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参考,形成学生、学校、社会的有效联结。2021 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劳动教育明确开设在第二课堂,分为理论与实践课,分别开设在“思想成长”、“志愿公益”、“实践实习”板块,增进了第二课堂对三全育人的贡献度,彰显了团学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
图|独龙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和当地学生在一起
构建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一是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创新“挑战杯”赛事组织形式,构建三级备赛体系,营造“挑战杯”文化,2022 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首获特等奖和专项赛最高奖项,蝉联优胜杯,参赛积分并列全国高校第11 位,创历史最好成绩。二是着力重构社会实践体系,成建制组织暑假“三下乡”、寒假“返家乡”和学期中常态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实践育人工作模式,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连续3 年4 次获评全国大学生“三下乡”、“返家乡”全国优秀单位(全国23 家)。三是强化志愿公益育人属性,着力打造云南大学研究生“筑梦”研究生支教团等志愿服务工作品牌。2020 年以来,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人数从每届8 人增至25 人,3 年翻两番,服务地从2 个增至4 个,实现倍增,支教工作成效明显,连续3 年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2020 年首获国家五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实现历史性突破。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志愿者服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OP15)、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国家大型主场外交活动,实现云大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联合国机构零的突破,涌现出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云南省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等一批优秀典型。
校党委顶层设计,制订工作方案,构建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学生会工作机制,建设政治可靠、植根同学、清新阳光的学生会组织。规模做“减法”,学生会、研究生会人数由数百人精减至60 人,内设机构由8 个减为6 个,主席团成员由12 人减至5 人。内涵做“加法”,实现全体成员成绩综合排名前30%,以品学兼优的成员队伍和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建设同学服气、老师认可、风清气正的学生会组织。连续2 年在上级组织的学生会改革评估中云大同学调查满意率100%。
总体来看,云南大学团委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面对持续深化团学改革的新要求和新形势,面对引领服务广大团员青年发展成长的新需求,我们的工作也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思想引领的有效方式需要持续探索,与时俱进;二是工作覆盖面的扩大、团员获得感的提升还需要不断努力;三是新形势下的团学工作内部各板块、团学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的交叉融合还有待加强。
面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工作越发呈现复合型发展趋势,高校团委承担的各项既有工作之间,教学科研与团学工作之间,亦存在着许多交叉,比如,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二课建设与创新创业,思政育人与团学工作。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在交叉点上找结合点,在结合点上找增长点,实现共青团工作与高校三全育人的融合发展。比如,在云南大学“筑梦”研究生支教团建设中,就可与学校民族学一流学科重要平台—国家五部委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联合,与思政育人品牌项目“理解中国”相融通,通过承担课题、开办讲座、创设课程,由研支团成员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计划宣传教育,引导同学们在边疆民族地区体察国情、宣传国策、教人育己、收获成长。
共青团云南大学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云南大学团委将在上级团组织和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殷殷嘱托,持续推进团学组织改革,努力当好桥梁纽带,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常做常新,着力提升“三力一度”,全力服务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