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洁 李艳梅 杨发秀
不孕症是指婚后未避孕、同居1年而未能受孕的情况[1]。据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不孕症发病率为15%~20%[2]。辅助生殖技术(ART)给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由于目前ART治疗效果不明确,治疗时间长、流程复杂、治疗费用高,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患者的妊娠结局,提示我们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不容忽视[3]。本文就ART助孕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如下。
生儿育女是女人的本性,但是由于ART助孕患者没有自己的子、女,无法充分发挥母性,无法实现生育意愿,容易出现焦虑情绪。梁瑞晨等[4]对279名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32.2%的不孕症妇女有焦虑症状,其焦虑症状的主要因素为年龄、不孕时间、经济收入、对ART治疗过程的认识。频繁的抽血、注射药物、超声监测等操作会加剧患者的焦虑情绪,此外丈夫取精是否顺利和精液的质量也会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5]。即使有些患者在助孕成功后仍有种种疑虑,也会对ART怀孕的胎儿和自然受孕胎儿会有哪些不同表示疑虑,如会不会畸形、会不会更容易流产等。在怀孕期间,一旦身体出现不舒服,就会变得非常敏感和焦虑不安。研究表明,30~34岁的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该年龄段是生育高峰期,有强烈的生育愿望,情绪问题可能更为明显[6]。
瑞典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545例不孕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比例为10.9%,比瑞典的普通人群平均水平高出7.0%[7]。芬兰学者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有不孕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比正常人群的高3.41倍[8]。巴基斯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不孕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与当地的生育意识相关,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79%[9]。梁瑞晨等[4]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孕妇女中有24.4%有抑郁症状。教育程度、不孕时间、夫妻关系、社会交往等是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不孕症患者一旦知道自己不孕,就会产生自责、压抑等情绪。另外,ART治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成功率无法达到100%,且多次失败的治疗也容易造成患者产生抑郁。
因ART治疗费用较昂贵,ART助孕治疗患者普遍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不孕症治疗纳入医疗保险,需要患者自行承担费用[10]。这对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有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是那些反复多次助孕失败的患者,他们的经济压力会更大,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受中国传统封建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尤其是“八零九零后”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国家计生政策的改革,由2016年全面“二胎”的开放到2021年全面开放“三胎”政策,“传宗接代”显得尤为重要,使得ART助孕患者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11]。人们往往把这一过错归咎于女性,社会上的舆论和偏见给女性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压力[12]。
3.1.1 正念减压训练 正念减压疗法可以调整患者心理状态,减轻身心压力,多被应用于医疗、心理等多个领域[13]。鼓励患者进行正念减压的训练,其中有正念瑜伽、葡萄干训练及正念呼吸训练、正念冥想法与躯体扫描、正念散步等[14]。通过进行正念干预,可以降低大脑皮质醇的生成,提高睡眠质量,可以提高大脑高级情绪调控区域的活性,可以调节心情,减轻精神压力,从而改善患者身心健康[15]。卢艳等[16]研究发现,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ART助孕患者的焦虑,提高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这和洪惠雅等[17]的研究一致。
3.1.2 心理弹性训练 心理弹性又称“复原力”“心理韧性”,是个体在遭受应激后恢复愈合的重要素质基础[18]。运用心理弹性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能更积极面对疾病[19]。采用心理弹性锻炼结合分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应对,提升生活质量[20]。
3.1.3 压力接种训练 压力接种训练(stress inoculation training,SIT)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梅肯鲍姆于1985年提出的应对学习技能程序的具体应用,包括信息给予、认知重组、行为复述、放松训练、苏格拉底式讨论、自我指导、自我监控、问题解决、自我强化和改变环境等一系列技术、过程的组合[21]。张蒙等[22]对126例女性进行了2个月的SIT,结果表明,SIT可以有效地减轻ART助孕女性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婚姻生活质量。通过SIT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增强患者的自主控制能力,从而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23]。
3.1.4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有研究显示,以夫妻为中心的精神关怀可以减少ART助孕女性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婚姻生活质量[24]。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患者的社会关系,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调动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25]。让患者家属共同参与,降低家庭对患者造成的压力[26]。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心理状态[27]。特别要与患者的丈夫充分沟通,引导丈夫理解尊重爱护妻子,并给予妻子有力支持,并与其共同面对不孕症[28]。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改善治疗结局。Gouin等[29]认为二元应对是一种配偶支持过程,夫妇共同应对一方或双方所面临的压力因素。鼓励夫妻共同参与整个治疗过程,强调丈夫支持的重要性,指导夫妻树立正确认知疾病及对结局的期待,鼓励夫妻共同参加放松训练。赵璟[30]的研究表明,在准备ART前应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提高夫妻间的共情,避免冲突情境,强化夫妻间的愉悦感,有利于丈夫提高血清睾酮水平,进而提高精子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提高ART的成功率。这与周飞京[31]的一项关于不孕不育夫妻的生活质量研究结论相同。临床工作者应该意识到丈夫与妻子的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在治疗时多提供咨询,提高夫妇生活质量。
宋东红等[32]对进入IVF-ET治疗周期的803对不孕夫妻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发现,在进入IVF-ET治疗周期时,夫妻双方生育压力水平一致,但男性特质焦虑水平高于女性,且生活质量低于女性。这与郑宇航[33]的研究一致。目前,在ART助孕中,男性的治疗环节较女性少,对男性患者的关注及宣教也较少,医务人员应给予助孕男性患者更多的关注和干预,更多的健康指导,提供单独的咨询途径,以缓解其内心的焦虑状态。
我国辅助生殖医学的发展是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长期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34]。随着国家三孩政策的逐步放开,对ART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35]。
因多数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治疗结局不确定,甚至有部分患者多次进行治疗仍未成功妊娠。在治疗的过程中,ART助孕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有部分患者承受着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所以,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压力训练、心理弹性训练、压力接种训练,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特别是强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36]。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根据患者的病耻感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以切实减轻患者的生育压力,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37]。
目前,不孕症治疗的研究更多地聚焦于是否能够成功妊娠,而对于ART的各重要环节助孕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治疗结局的负面影响研究较少,因此建议对不孕不育夫妻在进行ART治疗前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压力源,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以取得良好的助孕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