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马铃薯种植产业化发展探析

2022-11-28 11:03:40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年2期
关键词:农艺辽宁省机械化

陈 良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沈阳 110161)

2015年国家推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使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辽宁省的光照、温度、降水和土壤条件比较适合马铃薯生产,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之一,属于马铃薯种植北方二季作区,年种植面积6.67万hm2左右,年均总产量50万t。然而,与全国马铃薯产量水平1 270.6 kg/667 m2相比,辽宁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以传统大垄等距栽培方式为主,全程机械化水平不高。因此,提质增效和增产增收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大命题,有必要通过科技手段加以解决。

1 马铃薯的价值

马铃薯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称为世界五大作物,是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热量。同时,马铃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维生素种类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的主要农作物,适宜种植范围广、产量高、营养成份齐全,弥补蔬菜、粮食作物中的营养不足,具有经济效益高和营养丰富的特点,被欧洲称为“第二面包”。

2 辽宁省马铃薯生产现状

2.1 产区特点

辽宁优质马铃薯已取得世界顶级“洋快餐”连锁店的原料供应权,供应量占全国供应量的一半以上。辽宁省各地均种植马铃薯,其中沈阳市、葫芦岛、铁岭、大连、朝阳等地相对集中,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0%左右。

辽南多为零散种植;葫芦岛、沈阳新民市主要是蔬菜基地;阜新为“洋快餐”店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建平县建平镇为“中国马铃薯生产基地”,有“马铃薯生产专业镇”之称;昌图县大洼为辽北马铃薯生产第一镇;绥中小庄子镇永安村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马铃薯生产闻名省内;大连金州的“薯薯连作”是重要的致富途径;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作为辽宁省马铃薯研究中心全国闻名。

2.2 品种与模式

从品种角度看,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尤金、辽薯6号、兴佳二号、早大白、中薯5号等早熟鲜食型马铃薯品种。从栽培角度看,均匀行播种栽培方式占比最大,大垄双行播种栽培次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未发挥出土地的最大效益。从田间管理看,普遍存在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盲目施药等现象,水肥药浪费严重,农田板结污染。从作业方式看,全程机械化水平偏低,人工作业仍占相当比重,压缩种植户的效益空间,增产不增收现象频繁出现,影响马铃薯种植积极性和产业化发展。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转方式、调结构”的背景下,辽宁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呈现扩大趋势,其粗放栽培管理的模式亟需转变。

2.3 种植面积

近5 a,全省马铃薯年均种植面积6.7万hm2,年均总产49.4万t,平均单产488.7 kg/667 m2。种植面积受气候干旱、市场行情、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年际间单产波动较大,例如2016年全省种植面积7.5万hm2,总产54.2万t;2017年受严重春旱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马铃薯种植面积降至6.7万hm2。

3 辽宁省马铃薯生产面临问题

3.1 栽培模式多样

栽培方式是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辽宁马铃薯种植采用55~60 cm等行裸地栽培方式,垄距不统一,有45,50,57,60,75,90 cm多种规格,病虫草害防控难度大、成本高,产量不稳。葫芦岛、锦州等辽西地区,为增加产量将垄距缩至45~50 cm,虽然马铃薯的产量有所提升,但与拖拉机轮距不匹配,不得不采用人力或畜力作业。人工作业的效率低,且作业成本和成薯破损率高,影响后期的相关深加工。

3.2 田间管理粗放

通过马铃薯种植区域调研发现,为提高作物产量,许多种植户采用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等传统灌溉方法,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同时,普遍存在过量施肥、盲目施药等现象,导致土壤板结和环境污染加重,降低土壤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并对地下水造成潜在污染。水肥药浪费增加作业环节和成本,导致投入产出比高,且严重影响马铃薯品质。

3.3 机械化程度不高

从农艺要求看,马铃薯大垄双行和大垄三行的栽培方式具有技术优势,但缺乏相应的机具作为支撑,制约农艺制度的推广应用。从作业方式看,2020年辽宁省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9%,低于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1.8%)。其中,机播率和机收率分别为58.2%和55.0%,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也是高效农艺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的障碍因素。

4 促进辽宁省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建议

4.1 推广高效栽培模式

受辽宁干旱半干旱自然环境限制,大部分地区逐渐形成以玉米为主的种植结构。从种植品种投入产出比来看,马铃薯的比较种植效益要高于玉米,但受良种更新速度慢、栽培技术落后、农机化水平低、市场行情波动大等因素制约,马铃薯种植面积不稳,产量难以提升,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

部分地区为提高单产而缩小垄距,无法实行机械化作业,在播种、除草、打药等环节雇用人工作业,在用工成本增加和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背景下,这种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为此,根据国家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辽宁省应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确保农民获得合理收益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种植结构改革和推广高效栽培模式,促进马铃薯产业链升级。

4.2 推行集约化管理

推进马铃薯小规模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能力。提高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种植科技水平,推广马铃薯高效集约化栽培技术,推动马铃薯生产向集约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实现马铃薯提质增效。根据马铃薯需水需肥特性,科学施用肥料和农药,实现绿色可持继生产。

4.3 提升机械化水平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发展潜力大、需求迫切、任务艰巨。近年来,辽宁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虽然得到一定提升,但马铃薯机播率、机收率仅为58.2%和55.0%,成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短板。

以农艺改革为先导,以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回收环节为突破口,开发实用的马铃薯作业装备,使农机与农艺互补融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依托国家、省、院三个层次项目,接续开展高效栽培模式及其配套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全省8个市开展示范、推广与应用。针对缺乏农艺配套机具的问题,开展高效栽培关键装备技术研究,创新2CM-2型马铃薯大垄双行播种机、马铃薯大垄双行和大垄三行马铃薯播种机、4U-2型马铃薯收获机、马铃薯杀秧机3种适配机具,建立起马铃薯高效复种模式及配套技术体系,形成与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相匹配的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有力助推马铃薯生产向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艺辽宁省机械化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20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中国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37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农业机械化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7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11期)2014-02-27 14: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