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志
(山东临朐聚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2600)
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凸显。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我国在2016年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大力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各大商业银行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将营业网点深入偏远和贫困地区,使得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更多地区,让更多人民享受良好的金融服务。但是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时,面临着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服务环境差、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效率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近些年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衍生出金融科技。一方面,利用金融科技可以实现跨区域无时间限制的金融服务,能够为全国各地人民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无须耗费大量财力来将营业网点开到边远贫困地区,只需确保边远贫困地区人民能上网,即可享受普惠金融服务。金融科技的加持,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合理分配[1]。目前金融科技的应用刚起步,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全面深入应用,因此本文对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坚持机会平等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提供的金融服务。我国作为联合国成员之一,积极响应联合国普惠金融发展号召,大力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例如大力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将支付、汇款、贷款和典当等业务都纳入普惠金融服务中[2]。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由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需求者共同组成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普惠金融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确保普惠金融服务的全面深入推进;金融机构不仅要加强有形的普惠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也要确保无形的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普惠金融需求者是普惠金融发展体系的落脚点,金融机构围绕需求者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金融服务[3]。
2016年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将金融科技定义为:利用电子技术来对金融数据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高新技术将传统实体金融服务转化为虚拟电子系统来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服务方式。金融科技实际上是金融数据信息在传输、交互、分析和应用等方面的变革,它能够利用互联网扩大金融服务范围,并且降低金融服务成本[4]。
金融科技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融电子化阶段,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来自动办理金融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来收集分析金融数据信息,主要应用在交易业务、信贷业务、清算业务、ATM机和POS机领域。第二阶段是金融移动化阶段。通过移动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能够实现金融信息的交互使用,主要应用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信贷领域。第三阶段是金融科技化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来优化升级金融服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为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主要应用在大数据征信、智能营业厅、智能投资和金融云等领域。
首先,金融科技能够帮助普惠金融扩展服务范围,使得普惠金融能够服务更多客户,并且结合大数据技术来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不断拓宽客户取得,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及体验。
其次,金融科技能够为金融机构征信服务提供新路径。征信服务体系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风险,将低信用客户拒之门外,避免其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
最后,金融科技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做好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机构不仅关注获客和运营,同样也关注风险。利用金融科技能够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科技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三农”和低收入人群。在普惠金融的投后和贷后管理上,还可以利用金融科技来做好贷后客户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客户资金风险并做好预防措施。通过金融科技来跟踪投资项目动态,一旦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苗头就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撤资或转移风险,降低投资风险发生概率或损失程度。
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的路径有四。第一条路径是建立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此路径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金融科技来构建和完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将金融产品从线下发展至线上,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不同客户的金融产品喜好,并投其所好为不同客户定制和开发满足其需求的金融产品,也可以根据各地区之间的经济特点和金融服务需求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第二条路径是建立普惠金融服务生态。利用各类金融科技的融合来实现支付、理财和结算等金融服务的线上操作。第三条路径是完善普惠金融风险管理。利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来对客户资金信息、征信信息和企业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进行动态跟踪,一旦发现客户或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就及时催收或者冻结资金,避免给金融机构自己带来经济损失,或者降低金融风险的危害。第四条路径是完善普惠金融业务流程,利用金融科技来简化综合管理平台业务办理流程,并利用金融科技来建立网上智能银行,提高线上金融服务效率,开展线上线下双线金融服务模式。
在利用金融科技来发展普惠金融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广域规模化发展模式。它的发展策略是依靠农行广大的客户群体来降低建立网店和实体服务的成本,专注于开展网上普惠金融服务。因为农行本身就具有覆盖全国的线下营业网点和数量众多的金融服务人员,只需完善线上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即可。因此广域规模化发展模式具有覆盖范围广、金融产品种类齐全和线上线下双线发展的特点。第二种是以兴业银行为代表的行业(地区)特色化发展模式。它的发展策略是聚焦地域经济特色和客户需求,在特定区域进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因此行业(地区)特色化发展模式具有规模较小和聚焦地方和行业特色的特点。第三种是以微众银行为代表的线上轻型化发展模式。它的发展策略是采用线上社交和电商平台获客的方式来扩展业务范围,这样能够快速拥有大量线上客户。因此,线上轻型化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完全的线上金融服务,资产规模较小。目前各大“中”字头商业银行都采用广域规模化发展模式,主要是该发展模式更加能够扩展普惠金融服务范围,获得更多的客户,比较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理念,能够为更多的边远贫困地区、农村的人民以及小微企业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服务中的借贷业务在放贷时需要调查借款人的信用、资产和还款能力等信息,并根据这些征信数据信息来决定是否放贷。要想利用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但是我国个人征信记录覆盖率只有50%左右,远不及发达国家征信覆盖率的90%以上,尤其是偏远地区和农村的征信体系建设更是落后。我国普惠金融中的信贷业务主要是个人信贷和小微企业信贷,但是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也比较落后,金融机构在不了解个人和企业征信的情况下是难以为其提供信贷服务的,这无形中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虽然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了普惠金融客户信贷评估模型,但是金融机构建立的信贷评估模型数据来源主要是客户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留下的基本信息和资金往来信息等信息,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且不全面,难以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全面的分析,也无法采集没有来金融机构办理业务的潜在客户的征信信息。而且金融机构尚没有建立征信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信息都归本银行所有,并没有对外分享,同行间的信息壁垒严重。
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人群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群和小微企业,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的人民受传统观念和自身认知的限制,对普惠金融不太了解,可能不会主动办理普惠金融业务。而各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为了节省去边远地区和农村开设营业网点的运营成本,就利用金融科技将普惠金融业务转移到线上,但是金融机构领导忽略了一点就是边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没有实现网络覆盖,即便是已经实现网络覆盖的农村地区,也由于很多人不会上网也使得线上普惠金融业务无法触及到社会弱势群体。很多商业银行将营业网点开到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但是没有在当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广,也导致这些地区的人民对普惠金融比较陌生,加上当地人民本身就对新事物比较谨慎小心,所以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线下普惠金融业务开展也不顺利。
为了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号召,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普惠金融产品,例如农业银行推出了“小微e贷”金融产品,兴业银行推出了“连连贷”“增信贷”等金融产品,建设银行推出了“小微快贷”金融产品,招商银行推出了“小微闪电贷”金融产品,等等。这些普惠金融产品都是通过金融科技来面向小微企业进行线上贷款的普惠金融产品,各大商业银行都是利用金融科技来发展线上贷款业务,导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单一。究其原因是因为各商业银行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盲目扩张普惠金融业务,没有深入调查我国各区域的人民的金融需求,没有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加上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刚起步,正处于探索阶段,受资金和技术限制,难以开发出具有各银行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这才导致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模式单一,普惠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一直是世界金融行业难题,主要是因为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金融机构要想在当地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必须要设立营业网点,这是巨大的高风险投资[5]。因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诉求不高,所以目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都是负收益开展普惠金融业务。以农业银行为例,虽然农业银行通过完善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降低了三农客户的不良贷款率,但是由于银行对农村客户的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边远地区的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很低,很多农户的贷款还是无法准时足额还清,给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授信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的不良贷款率为6%,比大中型企业不良贷款率高出一倍左右。由此可见目前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是金融机构目前尚没有建立关于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来降低贷款风险,金融机构目前应对贷款违约情况只能申请财政拨款,这显然并非长久之计,如何降低弱势群体贷款风险,制定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机制,是目前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中的一大难题。
要想促进全国普惠金融服务发展,就必须利用金融科技建立完善的全国征信服务平台。在建立征信服务平台过程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出台一系列征信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的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征信服务平台顶层设计,并且出台政策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到征信体系建设中来,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资产信息、借贷信息等征信信息上传到全国征信服务平台中,以便于为各大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提供参考。各类金融机构也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利用金融科技建立自己客户群体的征信体系,并将自己客户征信信息共享至全国征信服务平台,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全国征信服务平台来跨行跨区域查询客户征信信息,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大大降低金融机构的征信成本,实现征信信息的共享与高效利用,为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应用于普惠金融服务的监管力度,规范金融科技的合理使用,尤其是要加强金融科技产品创新过程中的交易安全、服务质量和算法安全等方面的监管,确保这些功能的安全性和通用性[6]。可以采用“点-线-面”扩散式监管模式,加强对各地区各行业的金融科技主体的动态监管,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的风险和违规操作,并及时进行干预和制止,降低金融风险发生概率,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为普惠金融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针对目前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的人们对普惠金融认识不深和不参与普惠金融服务的问题,需要金融机构采用“线上+线下”的宣传模式,加强对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首先是要加强线下宣传力度,金融机构可以和当地政府合作,借助政府力量来加强普惠金融宣传,例如在村委会广播站进行普惠金融的科普广播,为村民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普惠金融知识讲座等,让当地人民熟悉金融知识,开阔当地人民视野,扩展当地人民增收渠道,提高当地人的经济收入。只有让当地人感受到普惠金融能为其带来真正的经济效益,当地人才能放下成见,心甘情愿地参与普惠金融服务。其次要联合当地政府加强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为开展线上普惠金融宣传和实际业务奠定硬件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当地人民的上网培训,让当地人懂得如何上网观看普惠金融宣传视频,并且教会当地人如何通过网络办理普惠金融相关的业务,为普惠金融线上宣传和业务操作奠定软件基础。最后就是加强线上宣传力度,制作普惠金融宣传视频和文章,借助各大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快手、微博和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也可以冠名一些线上综艺节目、晚会和公益活动等,增加普惠金融服务曝光量。总而言之,要让更多人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人们深入了解普惠金融,了解普惠金融的好处,从而积极参与普惠金融服务,促进我国各地区普惠金融服务发展。
基于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金融科技比传统的普惠金融业务模式能够大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我国金融机构要认清金融科技的优势,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研发,促进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让普惠金融服务深入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效能,缩短区域间贫富差距。目前金融科技主要应用在普惠金融的贷款领域,而且应用层面比较浅,要利用金融科技深入开发符合当地人需求且具有本商业银行特色的贷款产品,同时也要扩展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范围,例如将其应用到风险管理、支付安全和业务流程优化等领域。如果金融机构自身的科研实力有限,难以完成预期的金融科技应用,则可以与其他科技企业强强联合,借助科技企业的高新技术来提高金融科技水平,扩大金融科技应用范围,例如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就已经与腾讯和百度等科技企业进行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方面的合作,使得这些银行的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更广泛和深化,推动了这些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其他商业银行也可以借鉴和参考,尝试与其他科技企业进行金融科技创新和普惠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效能。
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和农村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前期肯定会有巨大的金融风险,主要是前期投入很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当地贫穷落后,加上当地人思想保守落后,当地人大多并不会接受普惠金融服务,因此普惠金融前期在边远地区和农村是难以打开市场的,也就意味着普惠金融在这些地区大多是亏本经营的。为了降低这些运营风险,提高普惠金融的认可度和覆盖率,就需要构建“三农”领域金融服务区块链,将金融科技应用到当地农产品的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中去,以此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如果当地具备旅游资源,也可以将金融科技应用到旅游产业中去,通过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当地旅游资源曝光量,加大对当地旅游的宣传力度,从而发展当地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只有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或者看到商机,当地人才会对普惠金融有需求,也只有通过金融科技来招商引资,开发当地各类资源,实现其商业价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才能够真正促进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发展。除了构建“三农”领域金融服务区块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外,金融机构还要借助金融科技来进行精准营销,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建立客户和企业风险控制模型,将客户和企业的基本信息、资产信息、征信信息、贷款记录和消费信息等都录入到模型中,对客户和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行精准评估,然后自动屏蔽信誉度低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和企业,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总而言之,要想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降低金融风险,深挖潜在客户群体,利用金融科技提高其收入,互惠互利。
近些年我国地域间贫富差距逐渐加大,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国提出了普惠金融的号召,即让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区的金融业务的开展力度,利用金融杠杆原理来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但是,由于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尚处于摸索阶段,金融机构的客户和企业征信数据信息来源单一,普惠金融宣传力度不大,金融科技应用模式单一且缺乏可持续发展机制,导致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巨大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并未从普惠金融中获得利益,也没有打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市场。因此,需要利用包含有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金融科技来建立全国征信服务平台,以此来降低借贷风险。同时加大普惠金融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深入了解普惠金融的好处,从而自发参与普惠金融业务,并利用金融科技来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只有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形成互惠互利关系,才能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