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梅
(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数字经济时代是当下发展的大背景,苏州完成整个地区生产总值22000亿元,大约占江苏省的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0亿元,大约占江苏省的1/4;产业是苏州最大的优势和长板。同时,进出口总额将超过3800亿美元,约占江苏省的1/2,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为推动创新集群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创新集群建设是苏州锻造制造业长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集群建设需要系统规划、上下联动,聚焦主导产业、绘制创新图谱,集群是推动创新发展的组织形式,针对创新能力短板、缺项,重点突破、实现攻关。
1.创新集群涵义。创新集群本质上就是知识的跨界整合,建设创新集群,要使创新资源更加集中,产学研融合更加深入,知识叠加和交流更加广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更加有力。
2.创新集群建设的内容。创新集群建设需要系统规划、上下联动,聚焦主导产业、绘制创新图谱,针对创新能力短板、缺项,重点突破、实现攻关。
(1)创新集群建设是补齐数字经济短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发展线上新经济和工业互联网重要举措。
(2)创新集群建设是锻造制造业长板、把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融关系,通过建设创新集群,力争把苏州产业长板做长,做大规模,更好提升竞争力,与地方经济更紧密结合。
(3)创新集群要素之间的开放程度越高,集群的质态就越好,需要实现更高水平的跨学科开放、跨领域开放、跨地域开放。数字经济资源的有效流动,需要加强江苏省与长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快数字经济创新资源的流通和汇聚。要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构建苏州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苏州坚定选择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优化发展环境,促进苏州制造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1.苏州坚持高位定位,加快建设国家“一带一路”示范城市,打造创新集群,着力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苏州,要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数字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最多、应用前景最广、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制造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可以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通过数字化进行互联互通,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形态,是产业要素与创新资源有机协同配置。促进各类创新主体互动,产生聚合效应,为推动创新集群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创新集群建设是苏州锻造制造业长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苏州制造业门类齐全。工业经济有35个大类、167个中类、工业企业1.6万家(其中世界500强项目有400多个),是中国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制造业构成了苏州发展的产业基础,建设创新集群是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新制造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等现代生产要素来推动,围绕大量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制造的发展,新制造需要区域和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是新制造发展的重要趋势。
3.苏州产业集群需要打造和引领行业“数字制造”和“全球化4.0”,实现驱动价值链端到端数字化转型。苏州制造企业建立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的全面数字化、提升企业效率,外部通过数字化工具紧紧抓住用户。产业集群应该以用户需求及用户体验满意为中心,实现贯穿营销、研发、制造、售后的全价值链端的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化,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系统,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与灯塔工厂打造,以大数据赋能实现数字化质量转型,驱动全价值链高效运营。
4.苏州产业集群需要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化,建立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的全球领先产业集群。全面数字化核心是内部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企业效率,外部通过数字化工具紧紧抓住用户,所有业务活动都以数据为核心,通过软件、算法等作为决策依据,把所有的触点数字化,所有的业务在线化,把内部运营和外部需求在数字层面匹配,改变商业竞争的基础和逻辑。全面智能化就是从销售硬件转变为销售软件定义的产品,并不断创造内容,把现有的服务、未来增值的服务以及创新的服务都融入到软件和智能产品中,形成“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直接面对用户及消费者。
苏州有工业企业16万家,涵盖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型和491个小工业门类。 近年来成功获批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生物医药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但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特别是在土地空间、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资源等方面的约束越来越紧,传统的外延扩张是无条件的,也是不可能的。
1.苏州绝大多数企业还处于部分使用应用软件的阶段。少数企业只实现了信息化整合,只达到了数字化工厂水平;很少有企业能够实现有效的人机交互,达到智能工厂的水平。 智能制造系统不仅仅是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而是一个人机融合的智能系统,是一种混合智能,可以真正与人类智能相结合,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人机融合。
2.苏州大多数企业仍处于2.0或3.0阶段。苏州大多数企业处于2.0或者3.0阶段,无论数字化还是“工业4.0”,这都是一个大趋势。苏州作为制造业重镇,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文件精神,以此为契机,实现制造业强市。对苏州企业开展分类和指导工作:对尚未实现自动化生产、停留在工业2.0阶段的企业,大力发展自动化、信息化,快速向工业3.0升级; 加快创新驱动和智能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制造”跨界融合。
3.“苏州制造”被锁定在附加值较低的制造环节。研发、制造、市场在空间上是分离的,微笑曲线是工业化时代旧制造的形象表达。支撑旧制造发展主要依靠廉价生产要素的投入,依靠流水线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进入新发展阶段,制造业内涵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制造、研发和市场三个环节将出现频繁互动,信息技术提供了互动的基础。如果将研发、制造、市场分别用三个圆表示,在它们之间有个交集,交集部分用灰色表示,形象称之为“灰度创新”。研发与制造之间的灰度创新,是一种产业化创新的能力。灰度创新,“制造与市场”的结合部分,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4.苏州制造知名品牌缺乏,缺乏数据驱动的产品研发;数字化工厂的比例低。中国消费端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已经在多个领域领先于世界。中国网购人数超过6亿人,位居世界第一; 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占比、快递物流数量以507亿件,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国供给侧的数字化水平总体上仍较低,如:缺乏知名企业品牌,50%的广告浪费,精准营销能力也不足。精益是必须采取的第一步。苏州不少企业只要坚持下去,大部分都能获得50%甚至更高的提升空间
创新集群建设是锻造制造业长板、把握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融关系,通过建设创新集群,力争苏州产业长板更长,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好,与地方经济融合更紧密。创新集群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形成路径:第一种是产业集群的递进生成,重点围绕产业链布署完善创新链;第二种是零产业基础的创造生成,重点围绕创新链的赋能产业链布局。
1.实现全价值链端到端数字化运营,构建工业大数据集市,将数据价值最大化。苏州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以软件、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运营,完整地覆盖研发能力、订单预定、计划能力、柔性制造、品质跟踪等,成为集自主工业知识、软件、硬件于一体的完整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构建工业大数据集市:集成制造环节数据,对重点指标可视化看板展示;建立实时告警模型,远程协助问题整改,实现制造问题闭环管理;集中监控关键指标,远程配置生产资源。
2.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质量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制造渗透到从需求到生产的各个环节。智能制造在提供了更好工具的同时,也将帮助生产作更好的决策,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推广中央工厂、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持续打响“工业互联网看苏州”品牌。
3.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打响“苏州制造”品牌。第三波的“苏州制造”需要以数字赋能,以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推动力,全力打响“苏州制造”品牌,不断带动传统产业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为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坚实支撑。”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进度推进升级改造的步伐,要主动承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溢出效应,积极对接上海头部科研机构,推动上海的科创资源在苏州转移转化。
4.聚焦数字化,重塑新的网络化、扁平化的新产业生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 4.0 不是简单的技术革新,而是将带来生产模式乃至于整个工业生态的转变,被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根本来讲,就是重塑产业生态,抛弃工业化时代的线性的科层的产业组织和体系的旧思维。在生产要素上,苏州制造企业除了传统的资本和人才,信息和数据也日益成为核心要素。在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上,更倾向于社会化、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微粒化;在生产方式上,由大规模的单一生产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
5.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价值链端到端数字化为主线。从满足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满意出发,基于产品实现全流程,一直延伸到供方,通过全面应用世界先进的数字技术、智能硬件终端及先进算法,对全要素、全流程实施全量数据采集,将业务对象、活动过程、业务规则进行全面数字化,构建从“用户端-制造端-供方端”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品质全面数智化运营。
6.结合最新的工业大数据技术应用,生产制造基于端到端的“拉动-畅流”全面数字化建设。用户订单全流程透视,通过工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低成本、快速交付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订单端到端的响应与高品质的用户服务。通过开展拉动模式的数字化应用改善,推动订单全流程业务的变革,消除系统孤岛、优化系统流程、提升制造效率;开展畅流改善的数字化工具创新,结合工艺数字化建设,提升部装数字化全流程能力,促进日常管理、设备效率、能源管理深化;开展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运营变革,推动制造全流程业务的数据运营与分析、数据驱动与智能、数据治理与改善。
7.产品生命周期端到端数字化建设,拉通全球用户、市场、技术需求,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研发端到端数据拉通,承接中长期规划,拉通全球用户、市场、技术需求,打造高兼容,多配置的平台方案,在平台基础上建立调用标准和规则,实现群企划、群设计、群开发、群测试、群认证、群上市,最终在品质可靠前提下,满足需求并缩短周期,实现产品的敏捷开发,并在开发全流程中与用户数据实时交互,改善用户痛点,提升产品品质。通过全面应用世界先进的数字技术、智能硬件终端及先进算法,对全要素、全流程实施全量数据采集,将业务对象、活动过程、业务规则进行全面数字化,构建从“用户端-制造端-供方端”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品质全面数智化运营。
在苏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聚焦数字经济,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技术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专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发展平台经济、创意经济、体验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做大数字经济规模,推动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1.把握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推进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等行业数字化。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赋能全产业链协同和跨领域融合,探索数字化变革下提升创新的机会和挑战,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苏州产业集群的发展以科技领先、用户直达、数智驱动、全球突破、全面数字化和全面智能化作为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战略的制定必须由公司决策层牵头,制定大胆而前瞻的战略,贯穿公司各个层级,而不应仅仅停留在生产车间。
2.“工业4.0”就是制造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首先是业务流程先行。苏州制造企业要意识到标准化是自动化的基础,也是智能制造的前提。苏州智能制造应通过多基地多品类联合管理模式,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用户体验,坚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深化和推进,加快全球制造转型升级。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通过数字化固化流程,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不断迭代升级,通过数字化应用暴露出问题,反过来倒逼业务变革和组织变革。
3.用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充分释放技术红利和创新红利,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是必须建立在精益运营、自动化、信息化之上的全局的优化问题。苏州智能制造必须符合精益制造全过程,精益制造是智能制造的基石。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是精益,从质量、成本、效率上根本解决“快速反应”,达到定制化、个性化制造。精益管理以客户为核心,通过研发、制造、质量、供应链上的管理,驱动智能制造的实现
4.提升数字化产业,发展能级和数字化治理能力,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通过端到端品质数据拉通,消除数据孤岛,实现全流程品质数字化闭环管控和数据运营从用户端VOC和制程端VOP出发,基于品质大数据智能化汇集、分析,结合先进算法,数据驱动全价值链各环节流程防呆、质量追溯、品质预警卡控及改善闭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协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的创新集群,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5.构建数字化工艺管理平台,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无缝衔接。数字化工艺管理平台打造,实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的无缝衔接,保证制造、工艺、品质一致性。工艺数据结构化及支持下游数字化制造;逐步探索数字化仿真分析及测试验证,支持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及客户定制业务模式,通过数字化提升研发端到生产端拉通,全力推动产业生产效率及质量共同改进。在实现工艺数据结构化基础上,完成电子作业指导书参数化生成并推送至产线投射,支持生产现场工艺SOP可视化查看,为产线实际生产和快速换型提供指导数据。
6.智能物流与5G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仓储、配送、盘点等智能无人化管理。通过AI算法和5G技术联动控制AGV无人小车,高效调度,实现3200多种物料密集存储,以及4200平方米仓库黑灯无人化管理。得益于智能物流技术,仓储、配送、盘点等环节无人工直接参与,避免了物料用错、物料混用、物流配送错误等品质风险,实现供方车辆提前预约进厂管理,自动分配卸货车位管理,车辆卸货时间管理及超时预警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工作。
7.从品质端到端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引领行业质量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的数字化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质量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信息化、数字化、移动化和智能化。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以价值链端到端数字化为主线,从满足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满意出发,基于产品实现全流程管理,一直延伸到供方,通过全面应用世界先进的数字技术、智能硬件终端及先进算法,对全要素、全流程实施全量数据采集,将业务对象、活动过程、业务规则进行全面数字化,构建从“用户端-制造端-供方端”端到端数据驱动的品质全面数智化运营,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营销品质、研发品质(PLM、LIMS)、供方品质、来料品质、制程品质、成品品质、市场品质、大数据分析运营等功能流程。
8.通过端到端品质数据拉通,消除数据孤岛,实现全流程品质数字化闭环管控和数据运营。从用户端VOC和制程端VOP出发,基于品质大数据智能化汇集、分析,结合先进算法,数据驱动全价值链各环节流程防呆、质量追溯、品质预警卡控及改善闭环,并形成知识案例库,预防同类品质问题再发生。基于VOC数据驱动,通过市场端SCR数据数字化汇聚和智能化分析,根据系统配置的SCR数据预警阀值、卡控阀值标准,通过一系列算法,系统自动推送SCR预警机型、超标机型,并实现一键追溯到来料端、供方端及制程端,系统自动对问题机型、零部件供方及制程实现异常预警、停产、停供及PDCA整改闭环,实现VOC数据驱动品质流程防呆管控和改善;基于VOP数据驱动,通过制程端RTY直通率数据数字化智能化分析,根据系统RTY直通率、质量缺陷数据的预警阀值、管控阀值标准及算法,系统自动推送制程三五停线预警、停线、复线和DMS异常事件闭环,实现VOP数据驱动品质流程防呆管控和闭环改善。
在商业模式、技术以及管理方面,要实现从“苏州制造”向“苏州智造”和“苏州创造”转变。“苏州智造”,侧重的是智能化、柔性化生产,强调的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苏州创造”更加注重的是技术的创新程度、产品的先进性。制造业和创新科技的深度融合,将有利于推动苏州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变,建设创新集群坚持高点定位,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系统谋划,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不断提升集群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释放数字技术对创新集群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助力产业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