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秦皇岛市交通运输局,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竞争日渐加剧,市场上的各个企业为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都增大了在经济管理方面的投入,构建了相对科学的管理制度,也分配了专业的管理人才。但即使如此,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因为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风险防控意识,未针对各种内外部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在市场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各个企业为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步伐,需重视经济管理中的风险防控,加强风险识别、分析与预警。
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在实施经济管理时必须从企业本身的情况着手,以保障经济管理策略、决策可完全符合企业发展情况。企业的经济管理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多个岗位人员的配合,专业人员需做好对企业经营价值的分析与评估,以此部署经济管理的总体方案。在企业涉及的与经济活动相关的部分,都是经济管理的内容,经济管理的综合性特点要求企业需重视管理创新。
企业的经济管理也有着较强的联系性,为保障经济管理的高效开展,各个部门之间要相互合作。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资金是重点的管理内容,为促进企业资金的科学利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之间需保持紧密的配合,通过信息的共享,保障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性。财务部门需对企业资金实现全过程管理,在此管理工作中,其他部门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通过信息提供、交流沟通,促进企业资金的科学分配,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在企业中经济管理的联系性,使得每个部门都可各司其职,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与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最强,因为随着企业业务的全面开展,必然产生大量的经济数据,这些数据是企业经营、业务情况的直接反映,通过经济管理的实施,可实现对这些数据的科学利用。
通过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全面推进,可以助力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原有管理机制加以创新和调整。在很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经营混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企业业务、经营的实施。而经济管理通过对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容、流程管理,可逐步在原有基础上优化管理体制,逐步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细分相关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落实精细化管理。
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在发展的初期保持着较大的发展动力,而随着发展时间的延长,发展后劲不足,最终被市场所淘汰。而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密切关注市场情况,根据对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制定最适合企业的战略,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现代化管理理念下,经济管理需注重对市场情况的全面分析,始终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与要求,推行人性化、柔性化管理,在考虑了员工诉求后,采取可激励他们潜力和动力的措施,使每个员工都可以在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在岗位上为企业创造价值。
随着市场经济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个企业为应对这种市场环境,必须重视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如在经营决策、战略决策或者投融资决策上,都应综合多种因素,保持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造成的企业发展困境。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有助于保持经营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因为在各项决策工作中,相关人员可分析与决策有关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全面处理,也就能确定决策的可行性。传统的经济管理中,管理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无法全过程、全方位实施经济分析,缺乏风险意识[1]。而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下,有关人员要对经营成本、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市场营销、经济资产等开展全面分析,也就可以在分析基础上制定最为正确的决策,减少决策失误带来的发展风险。
在企业长时间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管理一直是企业关注的重点方面,从企业诞生的最初阶段,就开始了经济管理,在每个企业中几乎都有经济管理的内容,但由于企业对经济管理的认识不一致,各个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随着当前社会环境的总体变化、技术的日渐发展,各行各业都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正是因为行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大大提高。面对激烈的竞争,为保持竞争方面的优势,需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化内部控制,并对企业资源加以整合。根据企业经济管理的情况,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都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的问题,因为所采用的管理理念相对落后,无法保持企业中经济管理的先进性、有效性。如在企业中,随着业务活动的开展,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而经济管理部门因为管理相对滞后,仅仅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收集与简单处理,未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导致这些数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或者在数据处理方面未采用现代化技术,还依旧坚持的是人工方式,大大降低了效率,阻碍了企业进步[2]。
每个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都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经营发展体系,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规律,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需立足于企业本身的情况来构建经济管理体系,形成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与规定,指导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实施。从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看,经济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与可行,关乎经济管理的效率与水平,但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因为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导致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岗位人员之间的配合不够,经济管理工作相对混乱,存在部门工作重叠等问题。比如,在企业经营业务实施之前,因为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没有针对此项经营业务开展风险评估与分析,缺乏市场的准确把握,后续业务活动的实施中,常常伴随着很多的不确定风险,严重影响了企业业务活动的进行。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为提高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需重视预算管理,采用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保障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的高效实施。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只有做好了预算管理,才可全面提升企业的运营水平,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与浪费。但显然,当前的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方面虽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但却并未意识到预算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存在着预算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如相关岗位人员未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也没有构建起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所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缺乏预算工作的细化,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无法依据前期所制定的预算计划执行,导致实际支出远远超出预算,企业经常面临资金压力或者经营风险。
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为保障此项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在企业中重视风险预警与防控。因为企业在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市场复杂多变的环境增大了企业的发展风险,这些风险可能是来自于外部的,也可能是来自内部的,只有做好了经济管理中的风险预警与防控,才可降低企业的发展风险。在我国的市场上,企业数量众多,不同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的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企业的发展水平偏低,这些企业对经济管理、风险防控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发展比较落后的企业,虽然意识到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但却缺乏经济管理方面的风险意识,导致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未做好风险预警与防控,经济管理方面的风险频发。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监督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密切联系,只有有了财务监督机制的指导与约束,才可实现对企业收支的科学管理。但显然,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在长期的经济管理实施中,并未构建完善且科学的财务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岗位人员在经济管理中,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监督机制的有关规定,确定经济管理的流程、方法,导致所开展的经济管理工作,严重脱离了企业本身的情况,财务经济数据与实际的偏差较大,难以发挥经济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在一些时候造成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的工作,为全面提升经济管理的水平,需加强部门间、岗位间的配合与交流,使其他部门、岗位人员都可在经济管理部门的带领下,细化工作。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水平深受部门、岗位配合度的影响,显然,在当前的市场上,很多企业对经济管理存在认识偏差,领导层或者基层员工认为经济管理仅仅是经济管理部门和岗位人员的工作,与自己部门或者岗位的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偏差导致经济管理部门和人员在组织相应的工作中,其他部门和岗位人员不够配合,未及时提供相应的经营数据、部门数据,也未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定最为有效的经济管理策略,导致经济管理难以达到预期。
企业的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方面,由于此项工作的专业性较强,为提高管理水平,在企业内部需配备专门的经济管理人才,以确保这些人员可以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其专业优势,解决各种问题。但在很多的企业中,从事经济管理的人员往往为非专业化人才,他们的工作态度消极,且专业素质偏低,在经济管理中并不能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陈旧,由于在当前进入了信息时代,大数据成为了主流趋势,在此趋势下,对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大数据思维,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但显然,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最初阶段,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的是旧有的工作理念和方法。(2)不具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信息时代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应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在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中,应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起来,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但在很多企业内部,缺乏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或者一些企业即使有信息化意识,在经济管理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受到企业资金、技术条件的限制,经济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够,都导致经济管理的信息化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为促进经济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在企业内部需保持经济管理理念的先进性,每个企业都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转变原先落后的经济管理理念,将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应用起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此项工作一般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这些岗位人员在工作中需长期坚持创新思维,突破原先落后的管理理念限制,考虑市场发展规律与趋势,引入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理念。从企业角度,需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培训,以通过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可以掌握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岗位工作中。每个企业需借鉴经济管理比较成功企业的经验,但在经济管理时不能直接套用,而需要考虑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经济管理理念。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风险管控中,经济管理体系是否完善,会影响到最终的风险防控水平。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意识到经济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总结工作经验,逐步构建完善、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在当下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经济管理体系的指导,导致经济管理的效率低下,管理工作相对混乱。为有效解决企业经济管理中所出现的这些问题,在企业内部需注意创新,优化经济管理体系,在该管理体系中明确规定经济管理的流程、要点、路径,指导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关部门需立足于企业的整体发展,编制科学的工作计划,并确定工作目标,细分每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并强化监管,使后续的各项工作可高效、规范实施,保障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3]。因为企业的经济管理风险防控具有复杂性、专业性,如果直接制定整体目标,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需进行目标分解,并制定绩效考核制度与标准,使得在企业中的每个人员,都可以积极参与到经济管理风险防控的工作中,实现全员参与。经济管理风险控制中,为减少各类风险的出现,应针对各类风险情况,制定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因为在企业的运行中,经常因为内部问题而引起发展风险,就需要在经济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确保在该制度下,可以动态管理财务和业务情况,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实施相应的处理。在内部控制与监督中,需细分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企业的各项工作加以审核,将审核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部门,由多部门协商制定最佳的解决措施,减少经济风险的出现。
预算管理可有效降低经济管理的风险,为提高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预防和减少各类风险,在企业内部要重视预算管理,良好的预算管理可促进企业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利用,从成本控制的角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为促进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好关于预算管理的宣传,使全员都有预算管理的意识,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为通过预算管理降低经济管理风险,每个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重视内部培训,形成完善的培训机制,向岗位人员传授预算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岗位人员在参与了这些培训后,可充分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在企业中,需将预算管理作为常态性的工作,增大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投入,使得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有制度保障、机构支持、人才配置,使得各个部门都可以在预算管理制度指导下,相互之间加强配合与协调,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工作中,形成预算管理的良好氛围[4]。在企业针对预算管理的宣传方面,应保持线上线下宣传的高度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扩大宣传范围,使更多的人员了解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自愿配合有关部门、岗位人员的预算管理工作要求与规定,一旦预算管理中出现了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整合意见,制定最佳的解决措施,保障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针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为实现各类风险的科学防范,在企业内部需逐步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使企业在经营的全过程中,具备风险意识,可实现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控,针对各类风险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避免企业运行中风险出现而应对不足的情况。在企业的风险防范过程中,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由该部门负责企业中的一切风险工作,结合企业业务类型和经营情况,做好风险预警与防范。为提高风险预警和防范水平,在风险管理部门应配备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这些人员需做好对企业内各种数据的分析,依据数据分析结果识别风险,如果发现潜在风险,需第一时间与其他部门协商,制定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企业的风险防范与预警需依据内部的各种经济数据、业务指标等开展,并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来实施,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了某一异常指标,需立即通过预警的方式,将风险信息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措施[5]。在各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庞大,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过程中,也需考虑这一方面的问题,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数据处理方式,需结合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引入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挖掘,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数据处理水平,以数据处理结果为基准,开展经济管理风险的识别、预防。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一些风险的出现是因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督不到位所导致,为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在企业中需强化财务监督风险的防范,从根本上重视财务监督,并注意风险识别与控制。企业运营中的收入支出频繁,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对这些资金加以科学管理,为促进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需强化财务监督,跟踪企业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情况,针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比如,当风险管理部门依据对一段时间内企业收支情况的分析后,发现企业存在资金链锻炼的风险,可提前预防,收回应收账款,并暂缓新投资项目的实施。在财务监督风险防范上,需制定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结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调查,制定最为科学且可行的财务监督管理方案,在此方案中制定相应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财务监督人员,强化动态化、全过程监督,确保在企业的工作中,每个监督人员可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严禁财务工作中的各种不规范工作行为。如果在企业中存在财务监督与企业经济管理不相匹配的情形,需做好对经营情况的分析,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优化监督管理制度,通过财务监督减少企业经营中资金的不当利用问题。
由于企业中的经济管理具有联系性强的特点,为保障此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实施,在企业内部必须要强化不同部门、岗位人员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确保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高效实施。由于每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深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就需要在企业经济管理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服从政府部门的监管机制,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发挥市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作用,在企业内根据市场需求配置资源。当然,政府部门也需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制定全面的宏观调控方案,为区域内企业的发展创造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使企业有稳定发展的市场条件保障。企业需强化风险意识,内部全体人员都需充分意识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依据自身的经营活动,财务多样化的风险防范措施,从源头上减少风险。最后,在企业经营中,需加强多方的合作与交流,相互之间分享新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技术、措施,如投资者在咨询有关业务时,应给予引导,避免盲目消费。
为减少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在企业中需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团队,分配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由这些人才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发挥其岗位优势。因此,由于人员的专业素质关乎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风险防范成效,就需要在企业中重视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逐步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周期、内容与方法,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中,并可以在培训中有所收获,在培训结束以后开展严格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人员才可继续从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的相关工作。在每个经济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需重视考核,考核他们的工作情况、日常表现,用严格的制度约束他们的行为,保障每个经济管理人才都可以在自身的工作中发挥其专业优势。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训不应局限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还应该包含职业道德素质、岗位责任意识,保障他们可严格遵守岗位规定、企业规范,注重岗位工作的创新。企业内部关于经济管理人才的招聘方面,不仅要严格执行招聘流程,更需在招聘的过程中强化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道德素质的考核,找到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
经济管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当前市场上的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的风险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为提高经济管理的有效性,企业需从思想上重视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加大在此项工作中的投入,给经济管理风险控制提供制度、人才、组织保障,通过经济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稳定、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