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天津市 300480
复合妊娠(Heterotopic pregnancy,HP)是指胚胎同时种植在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妊娠,包括宫内外复合妊娠、双侧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合并卵巢妊娠等,其中,宫内外复合妊娠最常见[1-2]。近年来,H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报道,HP很少在自然受孕时发生,通常是辅助生殖技术的结果[3], HP的发生也和使用促排卵药物、宫内节育器的应用以及输卵管炎症密切相关。本文中孕妇系自然受孕,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35岁,停经63d,下腹疼痛半天,加重3h于2020年12月22日19:25收入院。末次月经:2020年10月20日。停经50d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停经56d超声提示宫内胎芽12.7mm,可见心管搏动,此前无腹痛及阴道出血史,偶有恶心呕吐,能进食。于入院当天(停经63d)中午出现下腹疼痛,半小时后自行缓解,于当天17:00进餐时自觉腹痛加重,伴恶心、未吐,伴肛门憋坠感,否近期性交史,否外伤史,急诊来院,经查体及超声检查考虑:宫内早孕;腹痛待查;血性腹膜炎;异位妊娠破裂?黄体破裂?收入院。血压:98/68mmHg(1mmHg=0.133kPa),脉搏86次/min,腹平坦,软,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移动性浊音(+/-),肝区无压痛,双肾区无叩击痛。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妇科检查:已婚型外阴,阴道畅,内可见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举痛(+),子宫前位,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压痛(+),双附件区未及包块,压痛(+),三合诊:同前。超声提示:宫腔内可见胎囊,大小55mm×47mm×36mm,内可见卵黄囊及胎芽,胎芽长约25mm,可见心管搏动,盆腔右侧可见不均质低回声团,大小约153mm×63mm,盆腔左侧可见极低回声区,范围约48mm×42mm,子宫后方可见低回声团,大小约77mm×41mm,盆腹腔各间隙均可见液性暗区,肝前液区深约12mm,脾周液区深约32mm。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3ml。入院诊断:腹痛待查:血性腹膜炎;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宫内早孕。入院时HB 116g/L,HCT 36.3%,入院后急症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腹腔积血及血块约2 000ml,子宫增大如孕2+个月大小,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约3cm×3cm×2cm,紫蓝色,伞端可见活动性出血,右卵巢及左附件未见异常。术中诊断:右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型),行右输卵管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输血2U、补液、补充铁剂、保护胃黏膜治疗,术后当天给予黄体酮保胎,术后复查HB 91g/L,HCT 27.7%,术后4d病情稳定出院。术后病理:右侧输卵管异位妊娠,伴出血。术后定期孕检,监测血压、血糖正常,轻度贫血口服铁剂已纠正。患者于2021年7月27日5:59孕40周自阴道顺娩一活婴。
此患者在孕7+1周及孕8周2次行经腹部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宫外妊娠囊。文献报道,宫内正常妊娠时,主观上常忽略存在异位妊娠可能性,且异位妊娠的妊娠囊发育常落后于宫内妊娠,当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时,常疏于观察,早期无症状的妊娠,会增加延迟诊断的概率[4]。此患者在行腹腔镜术后保胎成功并至孕足月成功经阴分娩,已属罕见。据统计,复合妊娠在自然妊娠中较为罕见,其发生率约为1∶30 000[5]。国内外文献中报道自然受孕发生宫内外复合妊娠者,多为个案报道。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广泛开展,其发生率明显增高,达1%~11%[6]。为减少宫内外复合妊娠的漏诊和误诊发生率,临床医生有必要对高危孕妇或未经证实的诊断强化随访,如连续血清β-HCG的检测和重复超声检查,并建议早期妊娠妇女孕6~8周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当然,超声科医生也应高度重视,尤其对有促排卵或辅助生殖助孕的孕妇,在早孕期宫腔内见到孕囊、胎芽及心管搏动时仍然要仔细查看子宫外盆腔、附件区、宫角、宫腔下段瘢痕处以及宫颈等部位内有无异常包块,必要时联合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检查,以期早发现,早诊断,为临床提供关键信息,利于临床尽早制定诊疗方案,避免宫内外复合妊娠漏误诊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