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广伟
一次,我作为主持人参与五年级语文组的观课议课,执教的课例是《游园不值》。
(议课教师)康老师提问:您让学生把自己作为园中的一个生命进行想象,感受春色满园,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入诗境呢?
(议课教师)孔老师提问:我也有同感,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執教教师)宋老师发言:因为孩子与大人不同,他们天真、活泼,让他们与大人一样静心品味古诗的意韵之美比较难。所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议课教师)孔老师质疑:但你有没有发现,学生把自己想成蜜蜂、花朵……在自己赞美时很羞涩,其他同学也在哄笑,课堂氛围是很活跃,但是不是破坏了诗的意境美呢?
(执教教师)宋老师发言:我不这么认为。这首诗本不是写景,而是为了表现生命热情奔放、不可遏制的活力,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园中生命,要求他们说一句最能体现自己美丽、快乐心情的话,就是为了调动他们内心那种奔放的活力。
(主持人)毛老师发言:孔老师,如果你来上课,会怎么处理这一环节呢?
(议课教师)孔老师发言:如果我来上课,想采用“诗画”结合的方法引学生入诗境。“满园春色很美,你能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来吗?”画的形式比较新颖……
从以上片段中不难看出,教师议课过程中反问、追问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追问、反问,促使参与议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和深度交流。在教师之间不停追问和反问过程中,他们对课堂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