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反”机制下新高考语文信息类阅读复习策略

2022-11-27 02:37陈明娟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复习策略机制

陈明娟

摘要:2023年,浙江省高考又回归全国卷的怀抱。浙江语文高考卷中的“小阅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文阅读采用了课标中的“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三种类型来出题。其中的“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现在统称信息类文本阅读,就是浙江卷中“小阅读”对应的位置。但在分值设置上远远超过浙江卷的“小阅读”,与后面的“文学类”阅读旗鼓相当:新高考地区共5小题,17分;全国卷地区共6小题(论述类与实用类),21分。

关键词:“三反”机制;新高考语文;信息类阅读客观题;复习策略

信息类文本阅读试题作为高考“常客”,所占的分值相当有分量,具有逻辑性强、针对性强、考查面广泛的特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题型之一。浙江语文高考卷中的“小阅读”,我们以前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最常用的方法是把选择项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然后进行比对。一般情况下,都能选出正确的选项。一次两次不行,我们就用“刷题”的方式来训练巩固。全国语文高考卷的信息类阅读考查的是逻辑思维、实证思维,遵循的是“三反”机制(反套路、反刷题、反死记硬背),以往的刷题、套路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必须好好分析一下信息类文本阅读,以期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说,什么是好的高考试题呢?第一,试题是要动脑子才能完成的,凭刷题、记忆是不可以完成的;第二,试题要能分出不同水平学生的层次来,具体说,就是要有一些真正素质高的学生能做出来而一般学生做不出来的试题。也就是说,考查语文能力主要在设问上,题目的设问应当是需要学生想的、又是文本应当考查的“点”,学生回答问题是需要根据思维规律推论得出的,这样的题目是上等;如果答案在文本里面可以找到,只能是中等题;如果答案似是而非,只能靠刷题的经验猜出来,这样的题目就是下等题。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如何去答信息类阅读的客观客观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客观题中常设的几种干扰方法。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

1.删

删减。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

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

调换。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

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

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

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其次是审题,我们要审清要求,尤其要审清是选“正确”还是“不正确”(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审定阅读区间,有的题干明确了阅读区间,有的没有明确,这时可用“投石探波法”。“投石探波法”,即把题干中用引号标明的所考词语作为“石子”,找到在原文最先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心上下查找,确定信息区。信息一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者一个段落的某个层次,段落一般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试题)也有例外。有的分散在不同的段落、层次。据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间。

最后是答题,坚持一个原则,培养两种心态,掌握一个前提,用好两个方法。

一个原则: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的是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的知识。因此,答案一定在原文中,我们完全可以靠选文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两种心态:①专注。做题时要高度专注,全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切勿心浮气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作出判斷。②仔细。虽说信息全都来自原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选项;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其实是正确的;有的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因在极细微处做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做题时千万马虎不得,要细之又细。

一个前提:即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全文:全文的主旨、思路,各段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对信息比对时盲人摸象。

两个方法:比对法和排除法。重点是比对法。比对的时候,要比浙江卷多做一点,不能仅仅比对词语是否一致,还要看它与原文中的词语在其内涵与外延上是否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

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

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的现象。

③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总之,现在的信息类阅读,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必须建立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然后再进行精准选择以及规范作答。边读边画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画出文中表明文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画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称沟。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画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根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阅读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最后是我们在得出文章的论点以及中心思想之后,一定要学会在文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并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再结合文章中相应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思考,多提问多思考,才能逐渐的提高我们的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2020-2022全国新高考卷合集》

猜你喜欢
复习策略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浅谈2016年6月之后的四级听力复习策略
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中职高三语文复习对口单招策略研究
2017届高考政治学科复习策略
二轮力学实验专题的复习策略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