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龙山凤水
——邓石如故居漫记

2022-11-27 10:00黄复彩
中华书画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邓石如刘墉故居

□ 黄复彩

此刻,秋雨正不紧不慢地下着,将眼前山水环绕的村庄浸染得墨绿透亮,邓石如故居“铁砚山房”就坐落在一大片正待灌浆的稻田中央。多年前我开始习书时曾得友人所制印章一枚:“家在龙山凤水”,果然不虚也。

雨终于停了,远处缭绕的云雾下,铁砚山房就这样被浸润在山光水色之中。蓦然回首,远处的山岚间,恍惚见一老者美髯飘拂,芒鞋竹杖,正款款向这边走来,天地间,白鹤振翅,飞鸟纵横,如真如幻。

邓石如故居照片一组

走过一片小小的院井,进入邓石如故居的正厅,迎面中堂的大幅隶书是邓石如长子邓传密所书《朱子家训》,貌丰骨劲,刚健婀娜,大有其父遗风。两旁柱联“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则出自邓石如本人。我很少读到邓石如的草书,这幅狂草用笔凌厉,气度斐然,大有南朝智永禅师草而不野、狂而不怪之风。此前亦见白石老人的“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云者,有道家之风。而天者,则包六合,生万物,这宏伟气度,是与邓石如的书法相宜的。正厅两道门额悬挂的匾额,一幅《介福王母》,一幅《母仪寿相》。两块匾额在内容上互为因果,前者出自《易经·晋卦》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古人认为,王者为天,母者为地,是谓斯人之大福得之于皇天后土,得之于母仪寿相。这自然是后人对铁砚山房主人的礼敬。而事实上,邓石如出身寒微,一生几乎都在以卖字为生。然难能可贵的是,邓石如虽枯老穷庐,却终身保持着一介文人的铮铮铁骨。38岁这一年,邓石如得遇贵人,他在金陵梅府一住就是8年。这8年,邓石如不仅阅尽梅府所藏珍贵典籍,且得以游历天下,结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更被袁枚、姚鼐、曹文埴等士大夫奉为上宾。面对这样的境遇,很多人会受宠若惊,忘乎所以,而邓石如却从不甘于守卑,他“每与人论道艺,所持侃凿,丝毫不肯假借,布衣棕笠,宾客公卿间,岸然无所诎也”。

虽如此,邓石如却一直未能真正跻身于上流社会,也未能改变其一生的穷困。这固然因他出身寒微,也囿于他的耿介和落落寡合。直到半百之年,邓石如才回到故里,用游历大半生的积蓄置田四十亩,建居舍一栋。田年获稻七十担,山房则以朋友所赠“铁砚”名之,额“铁砚山房”。

邓石如卧室一柜、一椅、一床而已。床榻上,掀开的薄被似尚有余温,仿佛主人午睡方醒,正放鹤于窗外的山野,即刻将归。我们等着他,等着他与我们一同论艺品茗,等着他捻着长须用绵长的怀宁腔与我们聊一聊他的字,他的鹤,当然还有他畅游于汉魏碑版的心路。

直到现在,邓石如仍是中国书法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这是安庆这座文化古城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清代东阁大学士刘墉当见到邓石如的字后禁不住赞叹:“千数百年无此作矣!”当代书家沙孟海认为:“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

当下距邓石如生活的时代已去二百余年,这是一个热闹的时世,也是一个文风浮泛的时世。忽然想,邓石如若活在今天,以他的才气和名气,他起码不至于“采樵贩饼饵,日以其赢以自给”。他定然能像很多书法大家一样,跻身于上流社会,成为万人膜拜的对象。只是,邓石如也就难以得到“人如顽石,一尘不染”的评赞了。倘如此,这座铁砚山房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猜你喜欢
邓石如刘墉故居
卫立煌故居
图说书法(185)
本是书生却性如豪侠
论邓石如篆书艺术的当代意义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刘墉测字劝降
魂兮归来返故居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