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2022-11-27 06:30钟阳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品牌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监管财务

文/钟阳(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2年2月24日,国家财政部发布《2021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接近25万亿元,基层“三保”等领域得到有力保障。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金总规模超过9300亿元,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1473.21亿元,下达优抚对象医疗保障经费23.8亿元,下达就业补助资金近570亿元。由此可见,国家为进一步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了财政投入,提升了整体的社会服务保障水平。事业单位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责任,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点对象,其财务管理内控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然而,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不足,存在多种问题,导致实际财政资金利用不到位。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有必要立足实际,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确保国家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

一、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能够通过对当前单位组织结构、制度、程序等的合理调整,以及对各种资源的科学配置,完善单位管理体系,落实制度执行工作,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同时,将财务管理与单位阶段性工作目标及长期性战略目标有效结合,人员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进而认识到工作短板,促进财务管理流程的优化。

从风险管理的视角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外不可控风险因素较多,如外部政策更新、市场环境变化、内部体制改革、部门人员调动。而财务风险、资产风险、经营风险等管理常见风险,大多会因为管理不当而存在于各个工作环节中,从而影响单位实际经营效果。内部控制的实施,让风险评估与监督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事业单位遵循目标制定、方案拟定、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应对的流程,基于对单位经营及业务开展情况的统筹,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对风险进行防范,从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为资金的有效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财务管理本身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复杂性以及综合性特点,需要贯穿于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各个部门的多种管理信息来进行会计核算。一旦所得信息失真,核算结果就会与实际存在偏差,严重时还会影响单位正常运营。因此,财务管理对信息的完整、真实有更高要求。单位加强内控工作,借助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即使有数据信息失真的情况,财务人员也能快速对其实施有效采集,并将其反馈给上级,这就降低了风险的发生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单位内部的信息沟通效果。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控制管理不足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指反映单位将来某期限内的预计财务情况、经营成果及价值指标的预算活动,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做好预算控制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规避运营风险。然而,大多基层事业单位存在预算控制管理不足的问题。以预算编制为例,一些单位编制方法的选择灵活程度不高,编制方案的制定与审核程序不完整,缺少系统的、全面的预算规划。一方面是从事预算工作的人员专业水平与能力难以胜任预算工作,依然选择传统的编制方法,给出的编制方案并不能满足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实际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编制方案并未经过层级审核,审核程序部分环节缺失。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出,倘若预算编制出现问题,单位的正常运营很难不受到影响。

(二)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

财务内控机制是内控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机制保障,对内控效果的凸显有积极作用。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有如下表现:一是组织架构不清晰,没有具体负责领导的权威组织,以及负责执行的专业化团队;二是权责分配不明,存在一人身兼多职、关键岗位人员不清楚自己责任义务等情况;三是管理程序设计不科学、不全面,并未覆盖到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仍然以核算、记账、编报为主,内控参与度不高,其他部门人员内控执行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内控程序来开展工作。

(三)缺少内部控制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指导,当事业单位管理层及各部门人员具有强烈的内控理念时,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内控工作当中,从而推动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但是,实际缺少内控理念的情况广泛存在于基层事业单位中。例如,一些事业单位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不重视内控工作的开展,大多情况下是在事后发现管理问题的。这种管理方式,没有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监督环节,问题严重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再如,部分事业单位对于资金需求量较大的项目,往往都是由领导直接决定上报审批的,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事后的账目处理,本身的财务监督及风险防控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资金的拨付与分配,也依据领导个人意图决定,财务人员按照程序行使执行权及操作权,对决策及其他管理活动的参与不足。领导不重视对决策流程的控制,造成实际资金支出与财务预算不相符的情况,从而影响财务管理效果。

(四)监管机制薄弱

监管机制的运行,涉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含财务预算、财务审计、绩效考核、风险防控、人员聘任等。监管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现阶段不少事业单位监管机制依旧薄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监管制度的制定并未涵盖到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比如,在绩效管理方面,虽然制定了适用于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构建了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但具体“谁监督考核?”“监督责任谁承担?”“如何保证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依然没有制度来进行明确;二,过分依赖地方财政监管部门,并没有在单位内部设立监管小组或监管部门;三,监管程序的设计不科学,其执行不到位;四,内外联合监督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事业单位是国家为社会公益而设立的,主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其财务管理需要社会的共同监管。但从外在监督渠道的开设上,大多单位只是简单地公开举报、投诉热线及举报信箱,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监督需要。而且,地方财政监管部门也很少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管结果的公示明细。

(五)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较低

财务内控信息化,是传统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型的重要表现,其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事业单位现代财务管理发展的程度。尽管很多事业单位都提高了对财务内控信息化的重视,加快推进内控信息化的步伐,但实际建设中仍然存在问题。例如,在职人员不清楚内控信息化的价值,不了解当前单位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实际,本身也缺乏信息素养,不具有专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仍旧处于纸质办公状态。再如,单位构建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是财务管理的各个子系统并不集中,核算、资产、资金、成本等管理独立性较强,信息边界依旧存在。

三、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

财政部公布修订版《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该规则对事业单位绩效管理、预算收入支出、项目库管理、举借债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将在2022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事业单位应当紧扣预算管理改革精神,基于对该规则的深入了解、学习,加强预算管理。例如,该规则在政府综合财报制度方面作出了修订,增加了成本核算的规定,删除了年度财报、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内容,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要更加重视成本核算。再如,该规定对衔接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增设国有资产台账、汇总编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报告等。所以,事业单位也需要做好对当前国有资产管理的整改工作。

(二)健全财务内控机制

本文所说的财务内控机制,指的是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包含组织架构、权责分配、管理程序设计与执行等内容。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实施,既需要权威组织领导,也需要专业化团队的执行。若没有权威性的内控组织与高执行力的专业团队,即使内控管理程序的严密性非常高,实际内控效果也是不明显的。所以,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控,首先要建立权威性的内控组织与高执行力的专业团队。内控组织人员可以由单位权威人士来担任,主要负责领导内控工作,评价内控方案方法,审核内控程序,提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决策。专业团队人员可从各部门选择专业知识丰富、对国家政策了解深入、信息化素养相对较高的人员,负责内控工作的执行。权责分配上,根据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职能合理分配权责,防止越权行为或权力滥用行为。管理程序设计与执行上,将内控渗透到单位各个管理环节中,保证每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分析、控制与执行。

(三)强化内部控制理念

内控理念的强化是逐渐完成的,事业单位需要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形成内控文化,使之对单位管理层及各部门人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逐步建立他们的内控意识。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加大宣传力度,从上到下强化单位管理层及各部门的内控理念。例如,充分利用钉钉、微信等新媒体,借助钉钉工作群、线上会议功能或者是微信公众号,对国家内控政策、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及其细则进行宣传,定期对财务管理内控工作情况予以公示,让管理层及各部门人员深刻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使其明确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主动加强自我约束,积极参与内控工作。

(四)完善监督机制

监督机制是事业单位针对内控工作开展问题及财务管理风险建设的监管组织及监管运行方式,外在表现为监管制度的制定,监管组织的设立,监管程序的设计与执行,以及监督渠道的开通。监管制度制定方面,充分考核单位内部各个管理环节的监管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执行程序完整的监管制度,确保监管责任有人承担、监管结果真实有效。监管组织的设立方面,根据单位内部人员结构,组建监管小组或监管部门,主要负责联合单位内其他部门及地方财政监管部门实施各项监督工作。监管程序的设计与执行方面,构建层级监督、全过程监督程序,保证管理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监督。监督渠道的开通方面,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开通外部监督渠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完善监督机制。例如,根据单位所属行业特点及经营服务性质,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网站。类似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可以与地方医院、地方财政监管部门等联合打造监督管理线上平台。地方医院对单位各项医疗相关业务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如医疗物资购买、科室增设、医保报销等,地方财政监管部门定期进行工作检查,要求事业单位将年度财政决算公开。同时,平台上开放举报、投诉及工作建议功能,鼓励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促进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提升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

内控工作效率的增强,要求事业单位提升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事业单位需要加快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将财务管理贯穿于单位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对各个部门的多种管理信息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数据共享增强财务管理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以及准确性。同时,对采购、预算、资金收支等重点管理内容进行全流程的线上监督,确保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同步开展,从而把监督渗透到内控执行中去。另外,人员信息素养的高低也会影响单位内控信息化的发展。所以,事业单位提升内控信息化水平,也应当重视人员信息素养的培育。笔者认为,可采取直播、线上会议、群语音、视频连接、信息化发展研讨会、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等多元化的手段来开展培育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有利于优化管理流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信息沟通。然而,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问题依旧严重,人员思想上缺少内控理念,行为上缺乏参与内控的主动性、积极性,机制建设上,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监管机制薄弱,信息化发展上,整体内控信息化水平低,人员信息素养难以支持发展需要,而各管理系统的信息边界依旧存在。对此,事业单位有必要从这些问题出发,加强预算管理,健全财务内控机制,强化内控理念,完善监督机制,提升财务内控信息化水平,从而实现内控的强化。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监管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