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伟国,蔡子平,王国祥*,王波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中药材研究所/甘肃省中药材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名贵中药材驯化与种苗繁育工程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2.兰州海关技术中心 食品安全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为伞形科(Umbrelliferae)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味甘、辛,性温,含藁本内酯、α-蒎烯等不饱和烃、醇、醚、醛、酮、酚、酸、酯、磷脂、多糖和氨基酸等多种成分,具有调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1]。当归在我国地理分布广泛,具有岷归、川归和云归等多个道地品种,主产区位于甘肃,约占全国产量的70%[2]。
当归的形态变化特征与物质积累进程受遗传特性、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这方面的研究仅有少量文献报道[3-6]。本研究旨在探讨当归形态特征与药效成分含量变化、物质积累进程的关系,揭示当归产量与品质形成机制,为当归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样品为2018 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闾井镇农户所育,经冬季窖藏后,于移栽前进行挑选,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龚成文研究员鉴定为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种苗。种苗根长(8.00±1.50)cm,根粗(4.50±0.50)mm,根鲜质量(0.50±0.10)g。药材硫基长效配方肥购于甘肃施可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N、P2O5和K2O质量分数分别为20%、15%和10%。
Secura 224-ICN 型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公司);SP-756P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1260 Infinity Ⅱ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
对照品阿魏酸(批号:D0009741,纯度≥99%)、Z-藁本内酯(批号:RFS-G01001909023,纯度≥98%)均购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移栽试验于2019 年4 月至11 月进行,6 次重复,株行距7.5 cm×40.0 cm,小区面积11.5 m×4.0 m,种植于道地产区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镇半阴坡村。各小区当归的出苗率>80%,抽薹率<6%,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区海拔2500 m,气候高寒阴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4.7 ℃,年平均降水量650 mm,无霜期130 d,土壤类型为黑垆土。试验地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37.1 g·kg-1、速效钾质量分数215 mg·kg-1、速效磷质量分数59.6 mg·kg-1、碱解氮质量分数250 mg·kg-1,pH 为7.77,于移栽前基施1200 kg·hm-2药材硫基长效配方肥。2019 年试验区气温和10 cm深土壤地温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2019年当归田间试验试验区气温和地温变化趋势
2019 年5 月30 日至11 月10 日,每个小区每隔20 d 挖取长势均一的植株30 株,将茎叶与根部分离并清洗泥土后晾干,测定每个植株的叶数、株高、叶鲜质量、根长、根粗和根鲜质量形态性状并取相应的平均值,叶片枯萎变干后不计入茎叶部分,株高以最大叶片叶基至叶片中心的距离为依据。自然阴干后测定30 株植株混合样品的叶干质量和根干质量。
2019 年5 月30 日至11 月10 日,每个小区每隔20 d 挖取长势均一的植株30 株,取根部洗涤干净后带回实验室,自然阴干后粉碎(过60 目筛),测定30 株植株混合样品的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
2.3.1 浸出物与挥发油的测定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 年版方法,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热浸法测定浸出物质量分数,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质量分数[7]。
2.3.2 有机酸与多糖含量测定 于25 ℃以50%乙醇超声辅助提取有机酸,以1 mol·L-1HCl酸化提取液至pH 为2 左右,以正丁醇萃取有机酸。移取有机酸提取液5 mL,以酚酞为指示剂,以0.1 mol·L-1NaOH 标准溶液滴定,以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时为滴定终点。以柠檬酸为基准计算有机酸质量分数。于70 ℃下采用蒸馏水浸提多糖,以Sevage试剂[三氯甲烷-正丁醇(4∶1)]脱蛋白。移取多糖提取液1 mL,依次加入6%苯酚1 mL、蒸馏水1 mL 和浓硫酸5 mL,静置10 min 后,摇匀,室温放置30 min,以纯水样品为空白对照,于485 nm 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为基准计算多糖质量分数,标准曲线方程为Y=0.066 6X-0.030 0,r=0.999 9,Y表示485 nm 处的吸光度,X(mg·L-1)表示葡萄糖的质量浓度。
2.3.3 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含量。
2.3.3.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阿魏酸3.75 mg和Z-藁本内酯10.00 mg,以含5%甲酸的甲醇溶解后转入50 mL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则得含75 mg·L-1阿魏酸和200 mg·L-1Z-藁本内酯的对照品溶液,使用时按所需倍数稀释。
2.3.3.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当归粉末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 mL,密塞,称定质量,加热回流30 min,放冷,再称定质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经0.45 µm 滤膜滤过,取续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2.3.3.3 色谱条件 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250mm×4.6 mm,5µm);流动相0.1%甲酸甲醇溶液(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 min,10%~15%A;3~12 min,15%~45%A;12~30 min,45%~65%A;30~35 min,65%~80%A;35~40 min,80%~90%A,40~45 min,90%~10%A);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0.2 mL·min-1;进样量为2µL。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见图2。
图2 对照品及当归供试品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2.3.3.4 检出限与定量限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适量,以含5%甲酸的甲醇倍比稀释,按2.3.3.3项下条件测定,以信噪比(S/N)≥3 计算检出限,以S/N≥10 计算定量限。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015、0.040 mg·L-1、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定量限分别为0.050、0.120 mg·L-1。
2.3.3.5 线性范围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25、50、100、250 µL 并移入50 mL 量瓶中,以含5%甲酸的甲醇定容至刻度。按2.3.3.3 项下条件测定,对峰面积和对照品的质量浓度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阿魏酸质量浓度在0.015 0~0.375 0 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Z-藁本内酯质量浓度在0.040 0~1.000 0 mg·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阿魏酸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21 255X-116.67(r=0.999 8);Z-藁本内酯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9 800.7X+90.37(r=0.999 3)。
2.3.3.6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3.3.3 项下条件连续测定6 次。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的RSD 分别为2.18%和1.9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3.3.7 稳定性试验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适量,分别于室温下放置4、8、12、16、18、24 h,按2.3.3.3项下条件测定。24 h内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的RSD 分别为2.65%和2.78%,表明溶液稳定性良好。
2.3.3.8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当归样品粉末适量,共6 份,按2.3.3.2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3.3 项下条件测定。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的RSD 分别为1.86%和2.15%,表明方法重复性良好。
2.3.3.9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当归样品粉末适量,共6 份,分别加入一定质量浓度的对照品溶液适量,按2.3.3.2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3.3.3 项下条件测定,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回收率分别为98.93%和96.60%。
表1 当归中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加样回收率
公式(1)中,y0为偏移因子,A为面积因子,w为宽度因子,tc为中心因子;公式(2)中,k为饱和因子(容量因子),a为初始因子,b为速率因子。根据公式(2)的二阶微分方程,可以将积累进程划分为3 个阶段,即起始期、指数期和稳定期,以d2y/d2t=0.01kb2对应的时间为起始期开始时间,以d2y/d2t=-0.01kb2对应的时间为稳定期结束时间,以d3y/d3t=0 对应的时间为指数期开始与结束时间[8]。
当归叶数、株高、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叶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过程见图3~4。由图3 可知,当归的叶数和株高随时间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这与老叶枯萎新叶新生相关。叶数从40 d 的3 片升至120 d 的9 片,再降 至200 d 的2片。株高从40 d 的8.37 cm 升至140 d 的53.87 cm,再降至200 d 的32.48 cm。由图4 可知,当归的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随时间均呈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叶鲜质量从40 d的1.39 g升至140 d的165.90 g,再降至200 d 的31.49 g。叶干质量从40 d 的0.25 g升至140 d 的25.52 g,再降至200 d 的9.76 g。当归的叶干物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呈先递减后递增的变化趋势,从40 d的17.93%降至140 d的15.38%,再升至200 d的31.09%。
图3 当归叶数及株高的变化趋势(, n=6)
图4 当归叶质量及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 n=6)
当归根长、根粗、根鲜质量、根干质量和根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过程见图5~6。由图5 可知,当归的根长和根粗随时间均呈递增的变化趋势。根长从40 d的9.11 cm 升至200 d 的35.41 cm。根粗从40 d 的4.93 mm 升至200 d 的32.09 mm。由图6 可知,当归的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随时间均呈递增的变化趋势。根鲜质量从40 d 的0.68 g 升至200 d 的124.29 g。根干质量从40 d 的0.14 g 升至180 d 的38.30 g,再略微降至200 d 的38.01 g。当归的根干物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呈先递减后递增再递减的变化趋势,从40 d的20.12%降至60 d的19.51%,再升至160 d的34.78%,再降至200 d 的30.54%。
图5 当归根长及根粗的变化趋势(, n=6)
图6 当归根质量及干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 n=6)
当归茎叶与根部的鲜质量、干质量和干物质质量分数比例的变化过程见图7。由图7可知,当归的根叶鲜质量比、干质量比随时间呈先递减后递增的变化趋势。根叶鲜质量比从40 d 的0.49 降至80 d 的0.18,再升至200 d 的4.05。根叶干质量比从40 d的0.55 降至60 d 的0.21,再升至200 d 的3.96。当归的根叶干物质质量分数比随时间呈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从40 d 的1.13 升至140 d 的1.88,再降至200 d的0.98。
图7 当归根叶鲜质量比、干质量比和干物质质量分数比的变化趋势(, n=6)
当归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含量的变化过程见表2。
浸出物和挥发油是控制芳香类中草药质量的重要指标[9]。由表2 可知,当归的浸出物含量随时间呈先递增后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趋势。浸出物质量分数从40 d的40.33%升至200 d的58.83%。当归的挥发油含量随时间呈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趋势。挥发油质量分数从40 d的0.49%升至180 d的1.66%,再降至200 d的1.26%。
表2 当归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 n=6) %
表2 当归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 n=6) %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P<0.05。
当归总有机酸主要包括丁二酸、壬二酸、癸二酸、茴香酸、肉蔻豆酸、樟脑酸、阿魏酸、烟酸、香草酸、正二十四酸、棕榈酸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菌活性[10]。多糖作为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当归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成分组成,对机体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有明显作用,在抗肿瘤、抗放射性损伤上有良好疗效[11-12]。由表1 可知,当归的有机酸含量和多糖含量均随时间呈递增的变化趋势。有机酸质量分数从40 d 的6.47%升至200 d 的11.39%。多糖质量分数从40 d的17.25%升至200 d的19.26%。
阿魏酸是当归有机酸的代表成分,Z-藁本内酯是当归中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成分[13],其常被作为当归的药效标志物。由表1 可知,当归的阿魏酸含量和Z-藁本内酯含量均随时间呈递增的变化趋势。阿魏酸质量分数从40 d 的0.050% 升至200 d 的0.081%。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从40 d 的0.31%升至200 d的1.13%。
茎叶生物量y(g)随时间t(d)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高斯方程为模型进行拟合。根部生物量、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y(g)等随时间t(d)均呈增大的趋势,以逻辑斯蒂方程为模型进行拟合。
拟合方程及统计分析见表3。由表3 可见,对于茎叶生物量,R2>0.950 0,χ2(5)<χ20.01(5)=15.09(P<0.01),F(4,5)>F0.01(4,5)=11.39(P<0.01);对于根部生物量、浸出物、挥发油、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R2>0.950 0,χ2(6)<χ20.01(6)=16.81(P>0.01),F(3,6)>F0.01(3,6)=9.78(P<0.01),因此,拟合精度和拟合优度均很好。
表3 当归生物量及药效成分积累进程的拟合方程及统计分析(n=9)
时间分界及各时期的特征见表4。由表4 可知,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积累进程的3 个阶段与根部生物量有很高的重叠性。
表4 当归生物量及药效成分积累进程的时期划分及各时期的特征
根据当归茎叶及根部的生长状况,当归成药期生长过程可初步划分为5 个阶段:出苗期(0~20 d,移栽至5 月中旬)、茎叶缓慢生长期(20~60 d,5 月中旬至6月中旬)、茎叶旺盛生长期(60~120 d,6月中旬至8月中旬)、根部旺盛生长期(120~160 d,8月中旬至9 月中旬)和根部稳定生长期(160~200 d,9 月中旬至11月中旬)。
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过程从表象上反映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0~20 d 期间,根部提供营养以供基芽生长,生物量有所消耗。20~60 d,茎叶及根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均较慢,这一阶段主要发生不定根及侧根的构建过程;60~120 d,茎叶生物量的积累速度较快,而根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较慢,这一阶段茎叶的快速生长为光合作用创造条件。120~200 d,茎叶及根部生物量的积累发生2 次质变。在120 d 左右,根部生物量的积累速度超过茎叶生物量,这时气温开始<20 ℃。在150 d 左右,根部生物量超过茎叶生物量,实现了生物量主要分配区从茎叶到根部的过渡,这时气温开始<15 ℃。特别是在140 d左右,茎叶生物量的积累进入衰退期,这与老叶开始枯萎有关,在160 d左右,根部生物量的积累进入稳定期。
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积累是当归次生代谢过程的主要表现,在整个观测期,其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8.50%、0.76%、2.02%、4.93%、0.03%和0.82%,且积累进程的3 个阶段与根部生物量的重叠性很高,即其积累从属于根部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