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璇(黑龙江省博物馆)
新型媒介技术的问世,历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高兴的一件事情,因为新型媒介技术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过在经济的发展不断进步和改善的状况下,传统的新型媒介方式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性。在这个趋势下,有关专家与学者们也在进一步对新兴媒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由此交互新型媒介技术也随之而来,同时这些新型媒介技术配合着当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应,特别是对当前的博物馆陈列展览等重要项目来说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也随之产生着令人震撼的空间效应。例如,《三峡文物活化案例数字展》在中国三峡重庆博物馆展出。以“数字文物”的形式,把三峡文化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与时下流行的IP 相融合,让三峡“复苏”。本次展览的主题逐渐将观众带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三峡展馆的改造工程,打破了传统的物理沙盘静态展示,采用了数码电影的3D 打印技术,利用声、光、电、手持装置的交互效果,这是三峡水坝第一次使用,效果直观、震撼。自此,三峡展览馆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三峡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世界各地人民近距离地接触、体验三峡水坝的主要景点(如图1)。
图1 黑龙江省博物馆外观(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新媒体艺术,常指侧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新媒体形式进行创作,它包括了许多分支,如:数字媒体艺术、混合现实、沉浸式体验、赛博格艺术、互动设计、3D 打印艺术、创意机器人、人工智能艺术、生物艺术作品等。交互信息技术是指通过使用光学仪器等电子装置进行多种信息的传递,从而达到文化信息交换的目的。而对于目前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很多新兴媒介交互技术基本上都是通过利用电子化设备或者其他装置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机交互,从而产生更加优秀的艺术成果。而在实际的博物馆展陈环境中,新媒体互动技术也大多是通过利用各种可视化技术等手段和方式,来改变空间中各种材质的陈列方法或者材质展示方式,可以更加有效降低参展人与材质之间的差距,从而提升了博物馆整体陈列环境的视觉效果。
新媒体交互艺术的产生,丰富了博物馆陈列展览表现物质的方式,为文物的表现创造了空间效果,从表面上来看,新媒体交互艺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文物陈列表现方式,在以新媒体交互艺术为主体下,为表现文物藏品的空间提供了无限的艺术效果。博物馆陈列展览也是一种具有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文化行为,其艺术性、科技含量和系统管理也密不可分,所以,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有效控制,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运用新媒体交互艺术,大大缩短了陈列物品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博物馆陈列的空间效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众在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还在寻求对艺术的欣赏,在如此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主义的艺术工作者们汇聚到了一起形成比较集中的艺术展出范围,而博物馆展示展区活动也在相当的意义上促进了商贸的发展。
新媒体交互艺术和博物馆陈列展览空间设计的有效融合,大大提高了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的可复制度,也使得观众在信息传递活动中更加灵活多样,所受到的限制也越来越少。信息能够生动真实地显示本次展览文物藏品的特点,从而缩短了参观者和文物藏品之间的距离,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主题展览的展出效应,不过,信息繁杂的内容也提高了观者选择有用信息的困难,观者如何选取对于自己有用的信息内容,不但与设计者密切相关而且还与观者本人也密切相关。在参加博物馆展览前,观者都必须事先认清自己的目的,并保持意识清醒,在诸多内容中选取自身需要的内容。由于交互多媒体是以电脑为载体,利用数据线连接的传感器进行信息数据连接,在电脑内部进行大量的翻译后传输出去,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经验很深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如果发生故障需要寻找专业的维护机构加以处理。
新媒体交互艺术是以数字媒介为基础发展的,是当今现代科技与艺术形式的最有效融合方式,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通过使用图像、文本、声音、影音来提高最终的艺术表现力,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引入,大大改善了博物馆展览流程中的资讯存贮率,同时,新媒体交互艺术的应用也彻底改变了以往博物馆展览受空间场地的局限,在举办博物馆展览前,设计师就能够提前在电脑上完成建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博物馆展览的组织成功率。例如,《裂变:数字艺术的全球化浪潮》是一部集学术、大众、国际于一体的数码艺术作品,是贵州当代艺术史上第一次以全球化数码影像与多媒体潮流为主题的大型展览。
谈到贵州的地方文化,就不能不提到我国丰富而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贵州的文化遗产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宝贵财富。
《裂变》展览不仅展现了多元化的国际化视野,还将贵州的传统文化融入了考古和数码艺术之中。以数码技术为钥匙,通过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古代与现代的对话,将贵州的本土文化基因呈现给观众。
本次展览分为四大部分。第一,文物的新生:考古与数码艺术的结合;第二,后生命意念:人与自然、社会与科技的联系;第三,人造人间: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联系;第四,算法图像:数码艺术的含义。
借助贵州省博物馆的数码艺术品展示,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数码艺术不再仅限于视觉。你可以触摸,嗅觉,感觉,和虚拟的时间空间相遇。这个集艺术、时尚、科技于一体的大型展览,在制作团队的引领下,即将呈现在你眼前。使得人类社会真正地步入了数码时代,而交互新型媒体科技则是对传统模式的扩展与创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便利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且更加满足了人类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在整个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空间的设计中,互动的新媒介技术能够显著地提高不同信息的传播效率,并通过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通过多重感官的协同作用,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传统的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比较死板,很多技术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在新媒介互动技术的运用下,展示空间的立体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让顾客在博物馆展览的全过程中对展位的空间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具体的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可以将消费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结合起来,使室内空间整体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使整个空间的视觉特性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中国的博物馆传统展示设计大多会采用一些平面的、固定的图案进行展示,比如展台、展板等工具,直接展示各种展品。这种展览在过去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新媒体时代,很难满足所有社会的人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趋于多元化,呈现出双向的信息传播模式。所以,在展示过程中也要注意各种信息的互动。例如,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展览中,设计师可以在展示空间中设置多点触摸动态设备,参展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触摸行为与整个展示空间进行互动。动态装置还可以随着展览的个性化操作做出相应的图像变化,逐渐展示空间中的细节。通过这种信息互动,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历史,让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图像艺术。
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整个空间设计中,文物藏品是最重要的主要元素之一。目前,在传统的展示空间设计中,展品通常固定在空间中供观赏。对于所有的小型展品,都可以直接放在展柜里,而那些大型展品却无法放在展示空间里,有的设计师会通过平面照片来展示,造成展品严重失真。随着新媒体交互设计技术的引入,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调整展品的空间外观尺寸,以立体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每个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互动设备调整展品的外观,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展品的细节。不仅如此,在新媒体光电技术的背景下,展品还可以具有更好的文化意蕴,显著展示自身价值。
在展示空间设计中加入新媒体光电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整体展示空间的意境。现在,国内的一些展会上也出现了相似的设计方法,比如,沧州博物馆《百戏之源——沧州杂技文化展》运用此项技术,在陈列展览中将天桥艺人的卖艺场景中增加了许多媒体声光电等技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历史的气氛;《大运河北——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展》体验项目中,模拟当时的天气、运河周围的地貌,将古人开船变成“现实”。
从当前博物馆展览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展品都是通过文字说明、品牌宣传等方式来达到视觉效果的。而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字描述带来的知识,而在运用新媒体交互技术后,可能会打破传统的表现形式。同时,还需要设计人员灵活运用 LED、投影仪、移动传感器等新技术,运用各种新型媒体进行博物馆展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展示区内各类展示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了展示器材与展品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展示效果更好。
展示空间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给参观者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同时也能享受到各种优秀的展品。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应着重强调和集中展示。当前展出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一种非物质的展示,例如,还原历史朝代的环境场景、宏大的战争场景、已消失的建筑群体等,取而代之的是,利用新的媒介技术,将作品投射到其他媒介上,如观众自身、墙壁、天花板等。这些实时、动态的展示要求更高的展示空间,并要求合理的空间布局。为了调节投射角度和景物的光影效果,在设计时要反复地进行仿真。二是实物展示,将主题背景和与之相关的艺术品融合起来。这样的静态文物展示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动态的效果。比如,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胤禛美人图》利用交互式的设计,用户可以观赏《胤禛美人图》的作品细节。画面不但可以全屏观赏,也可以用“鉴赏”模式激活一个虚拟的放大镜进行细节观赏;每一幅图片还带有画面构图以及绘画的鉴赏文字。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了一个科普平台,让受众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欣赏和学习到故宫文化。
博物馆展览空间内的展品应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要从受众的视角来表现创意。第一,要有一个舒适的参观空间。避免参观者遇到拥挤、失明和受到压力的状况。这样,在设计过程中,观众数量就会受到限制,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觉层次,从而达到内外观众的视觉效果。选用适当的中央控制台照明,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氛围,以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第二,信息的获得变得简单。因为互动的新媒介技术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资讯,所以会产生资讯上的混乱。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上,应尽量避免优点和缺点,积极地进行信息处理,并给出关键词,指导参观者查找关键信息,尽量避开复杂的信息。第三,对场景的设置进行了优化。交互式新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技术来布置虚拟场景,但是在不同的场景中,不同的博物馆展览会展现出各自的魅力,提升观众的吸引力,提升观众的视觉理解能力。第四种是利用海量的资料搜集观众资料,结合已有的展商资料,从中提炼出博物馆展览的个性化与知识,并将设计需求综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博物馆展示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游客还可以从线上或线下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在推广展示内容时,必须注意线上和线下的平行。网络在承载力、互动性、渠道多元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展会信息的发布,并做好公关工作。也可以通过手机、ipad 等电子产品来获取积极的信息。可以制作短片、展示博物馆展品、播放纪录影片等,增强艺术魅力。比如《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在浙江省美术馆展出。本次展览汇集了32 个博物馆、1000 多幅作品,集观众调研、学术研究、相关展览、文化创意展示于一体,将线下的实物展览移至“云”,通过云策展、线上互动等多个环节,邀请观众一同欣赏画中美人的千姿百态,领略画外美人百味人生。线下,配合网上公关,做好故障诊断等服务,提升展览质量,实现“人”效应。
另外,个性化的展览还能根据不同的观众需求,进行在线互动,为展览的空间设计留出一定的空间,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新媒介交互技术应该强调展示空间中人的作用。作为最直接的读者,观众是最重要的交流对象。因此,应通过语言、声音、身体、位移等多种方式来丰富观众的感官体验。在博物馆空间展示里“神奇水”的应用,让观众可以真正地参与到展会的设计中去。当观众将手放进水里时,最初的灰色的水下图形会随着水流的流动而变换成各种色彩和样式。当前,这种具有反馈特性的博物馆展览越来越多,所以要强调其新颖性。同时,也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创新与应用,例如,利用交互式感应器将大脑电波或人体肌肉活动的改变联系起来,而展品则会随着人们的情感波动而做出不同的行为或形态。更加具有挑战性和技术性的设计将有助于展示更多高品质的交互新媒介技术(如图2)。
图2 “神州第一龙”——黑龙江满洲龙(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总之,新媒体交互艺术作为新技术的新时代的产物,对当前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该系统还在各大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既能提升现有的展位面积,又能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观展体验。信息技术本来就是一种辅助工具,一旦使用起来,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设计师们必须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比如网络,来提高现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