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27 10:00李韵葳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29期
关键词:歌舞走廊文化产业

李韵葳(成都体育学院艺术学院)

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当中,乡村文化的产业升级是其中关键部分,藏羌彝走廊作为多民族沟通交流的重要廊道,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不仅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也极具文化历史价值,且包含丰富的文化创意,对当前歌舞艺术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展开对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并针对性地开展比较研究,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文化精神的发扬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能够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落地。

一、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相关概念界定

(一)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概念

针对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概念界定,首先应从费孝通先生1978 年首次提出的“藏彝走廊”开始讨论。藏羌彝走廊是在“藏彝走廊”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化概念,在2012 年“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当中首先被提出。藏羌彝走廊横贯南北,其自然资源丰富,空间范围辽阔,且产业发展条件良好。藏羌彝走廊区域内还具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生态,并且还沟通东南西北各地,形成了文化交融的良好局面。藏羌彝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并且独特的地理条件也让独特的民族文化精神肆意生长,代代相承,促使藏羌彝走廊具有充足的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二)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研究范围

根据文化部与财政部发布的《藏羌彝文物产品走廊总体规划》中所提出的相关界定,藏羌彝走廊主要包括核心区、辐射区以及城市三个主要部分。本研究当中将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三个核心区以及雅安市、攀枝花市、绵阳市、乐山市四个辐射区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四川省的地理位置来看,其位于四川盆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谱写了天府之国的佳话。自然资源富硕也给文化精神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与契机。四川省是当前拥有全国唯一羌族聚居区的省份,也包含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因此,四川省是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研究的主要范围。不仅如此,四川省在藏羌彝走廊建设还担当枢纽作用,文化产业融合性高,且文化产业丰富多样。四川地区以优秀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以创意创新为动力,为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提供助力。除此之外四川地区当前非遗歌舞的保留也十分完善,具有大量且古老的历史遗存,为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研究创造了重要基础。

二、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价值意义

藏羌彝文化是各族人民通过劳动与智慧所创造的瑰宝,也是随着时代积淀下来的结晶。通过加强顶层建设,进一步完善藏羌彝走廊核心区域、辐射区域以及枢纽城市的文化建设,通过重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延伸文化产业链,让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合作得到加强,进而促使藏羌彝走廊相关的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调配,进而使文化成为藏羌彝产业振兴的重要构成部分,推进文化资源向区域产业转化,进而为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提供充足而必要的基础,真正提升人民收入,让人民能够向着美好生活而前进。

(一)传承非遗歌舞,促成文化产业发展

2020 年我国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建设,完成了第一个百年计划,开始将现代化强国建设作为第二个百年计划的建设目标。如今,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开始逐渐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文化产业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藏羌彝走廊拥有丰富的非遗歌舞资源,如果其能够与产业振兴道路中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必然能够创造出质量更好、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文化产品。

文化产品当中不仅能够体现非遗产品的文化魅力,也能够真正赋予文化更多的市场价值,让文化成为能够长久继承与发展的形象产物,而并非停留在符号价值上。

(二)革新传承路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文化产业的产生是文化继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碰撞。文化产业在发展中不仅没有高资源消耗,还具有可以广泛开拓的发展市场,但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产品的开发工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却相当不易。这是由于文化产业开发当中,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民生改善乏力的现实困境。以藏羌彝走廊的现实开发情况为例,当前的产品输出主要仍以工艺品为主,而产业建设也主要以非遗歌舞的保护为立足根本,缺乏与市场的有效衔接。而针对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发展路径进行创新研究,并积极建设具备示范性作用的文化特色产业带,进行文化品牌建设,才能真正实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旅游品牌建设。对此发掘藏羌彝等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在保护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最终通过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才能让使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与当地文化产业建设协同推进,真正在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上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弘扬传统文化,贯通民族精神

文化是人们重要的沟通桥梁,也是人们情感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在社会经济建设当中,文化能够充分发挥连接作用。藏羌彝文化走廊体现着我国文化精神的多样性,形成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一方面使人们进入了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也使城市在不断扩张与发展,但是另一方面,现代文明也给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带来了巨大冲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始不断丧失发展的土壤。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不断被遗忘、被淘汰,最终消失在市场化的历史车轮下。而积极地进行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文化的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一方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能够顺应市场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依托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人文、自然资源,保留非遗歌舞的传统特点,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积极推动藏羌彝文化歌舞艺术的传承,使藏羌彝走廊衍生的文化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相融合,把握发展规律,突出地方特色,不断优化藏羌彝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提升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文化供给质量,才能够真正在新农村产业振兴建设当中,积极保护优秀传统文化,让民族精神跨越时空、永远保持与散发永恒的精神魅力。从历史角度来看,藏羌彝走廊一直是文明交汇之地。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在形式与内容上也融合了多种文化、文明以及民俗内容,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藏羌彝走廊的歌舞文化。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民族精神。当前,藏羌彝走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进行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路径研究,也必然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贯穿民族精神。

三、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现状分析

藏羌彝文化,荟萃了各族人民的劳动智慧,也包含一代代当地人民的文化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经过不断的发展,并且不断开始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在经由不断的传承与创新下发展起来,开始成为不同民族的鲜明象征。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网络开始兴起,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高效、便捷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代名词。在此大环境下,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开始逐渐被世人所遗忘。因此,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的相关工作,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艺术,作为非遗当中独树一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民族所独有的特色文化,而当前,对藏羌彝走廊的非遗歌舞艺术却缺乏有效传承,促使原本应该得到继承与发展的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艺术处于待开发与待保护的尴尬地位。

因此,科学地进行四川区域藏羌彝非遗歌舞的传承,深入推进文化产业走廊歌舞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对于非遗歌舞保护来说意义非凡。本文针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从自然条件来看,四川地区本身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名迹众多,具有优越的地理特征。四川也是全国唯一具有羌族聚集区,具有最大彝族聚居区的地区,也是藏羌彝文化走廊非遗歌舞传承的主要区域。就四川区域的藏羌彝非遗歌舞而言,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包含多元的民族资源与符号,体现着非遗歌舞文化形态的多样性,对于我国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建设也提供了重要价值基础。甘孜州,作为建于1950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自治州,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带,古称羌地,包含18 县,与雅安等地相邻,康巴文化起源于此。此外阿贝州、凉山州的藏、羌民族同样是康巴文化的孕育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三州四地孕育与积淀,尤其是民间歌舞非遗更是十分珍贵。调查现实,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非遗歌舞项目包括弦子舞、川西藏族山歌、玛达咪山歌等国家级项目12 项,热巴舞、骨笛等省级项目13 项,格达弦子等州级项目17 项。在对当地歌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已经有个别传承人去世,而非遗歌舞却没有得到传承,这无疑给当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以文化产业化的方式持续推进歌舞非遗的可持续保护工作,是当前研究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认为,促进藏羌彝文化走廊非遗歌舞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要以政府宏观引导和服务为先,持续壮大文化产业长廊特色歌舞资源规模,重视促成文化产业长廊特色歌舞资源开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工作,激发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才能真正带动当地就业创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真正在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基础上,落实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保护工作。就目前而言,为了针对三州四地的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人们进行不同特色的项目创新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以凉山州的会理地区彝族舞蹈为例,舞蹈为百人一起跳动,跟随蹢脚舞曲进行跳动,可以以圆圈、矩阵、十字等为形进行跳动,是一种大众庆祝活动当中常跳的舞蹈形式。布拖朵洛的荷花歌舞同样是凉山州彝族跳的一种传统舞蹈,但与蹢脚舞有较明显的差异,其是一种更加兼具歌唱与舞蹈一体化的综合民族民间艺术形式,也蕴含着民族的文化特色。舞蹈的韵律不在舞动而是更加侧重于情绪的递进,舞步设计上也没有复杂多样的技巧,极具彝族特征。当前,民族歌舞的发展中,会面临商业与旅游业的双重打击,但在地域经济、文化以及旅游等各行各业的推动下,民族歌舞的继承与发展又面临新的机遇。如何基于非遗保护的意义,将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突出其本身艺术与文化规律,是当前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路径探索的关键。

四、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路径

(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对藏羌彝走廊歌舞非遗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是当前乡村战略下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的关键。非遗歌舞的传承必须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而文化产业则必须要以市场作为导向,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有效运营。政府、市场以及企业之间都应该各司其职,坚持将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市场化发展作为非遗保护的关键要务。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做好非遗歌舞产业项目的有效投资,积极建成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非遗项目,并不断推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以及集约化建设,才能真正让文化产业得以夯实,进而为挖掘文化产业的潜在优势创造必要基础。走好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的新道路,必须要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结构进行充分建设,让文化能够在文化基础的建设中得到保护、继承与创新。

(二)把握文化市场趋势,坚持以产业链建设为目标

当前,三州四地在进行藏羌彝走廊建设时,往往忽略了市场主体的重要性,造成文化产品的输出得不到文化市场的认可。因此为了让文化产业走廊非遗歌舞能够真正走向市场,则在建设中必须要重视把握文化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导向,积极建成文化发展产业链条。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作为重要的文化瑰宝,政府应该利用其价值,来积极吸引社会资本,让其以充足的社会资本来进行有效创新。在有效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不仅应该重视源端的生产工作,尽可能打磨产品的质量,还应该重视终端的经销,构建产业链,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还应该积极进行创新性、非遗文化方向人才的引入,真正实现市场的开拓,才能真正促进非遗歌舞的可持续继承与发展。四川区域的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非遗歌舞传承中,产业链建设意义重要,必须要积极促进产业链的建设才能有效培育市场,并让市场主体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真正促进非遗歌舞产品的产业化建设。

(三)利用品牌效应,打造非遗歌舞特色品牌

随着自媒体行业的空前发展与进步,品牌化成为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非遗歌舞传承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为了加快落实产业振兴战略,创建文化精品、形成文化高端产业品牌是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企业应做好对非遗歌舞的收集、分类与分析工作,提炼其中的核心重点,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非遗歌舞特色品牌,并应用大数据积极进行文化品牌宣传渠道的拓宽,才能真正让产品从三州四地走入市场。当前,建设利于文化产业宣传、展销的平台也是品牌化当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四川民族学院设立的康巴民间歌舞艺术研究所等,都为康巴民间舞蹈品牌化创造了形成的基础条件。但是就目前而言,非遗歌舞的特色化品牌建设仍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传播力的品牌。一方面,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而民族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无法占据明显优势,且对受众有一定的欣赏门槛。另一方面,泛娱乐化思潮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明显,挤压了原本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不仅如此,自媒体的崛起让不同圈层、地域、时代以及国家的文化开始自由生长,给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利用品牌效应,来打造非遗歌舞特色品牌必须要重视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还应该重视推陈出新,积极创新。《国家宝藏》等优良制作的节目则能够为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发展路径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四)培养综合性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传承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人才缺口明显。因此,在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传承发展建设的过程当中,也需要综合性人才参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也应该落实到实践当中。相关企业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来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企业需要以人才培养机制,来助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对相应的机制进行完善,进而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人才的培养,还应该结合时代发展背景,来进行互联网模式的探索。综合性人才不仅应该对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相关知识体系有一定了解,还应该了解文化的内涵内核。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歌舞有效传承与发展也应该以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因此,综合性的人才培养也应该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在人才的培养上,企业应该积极落实人才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保证综合性人才与时俱进。不仅如此,企业还应该积极做好人才的引入工作,真正做好人才引进工作,让企业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度。

五、结束语

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传承与发展,在当前文化产业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助于藏羌彝走廊文化遗产的有效继承,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文化内核。但就目前其发展而言,非遗歌舞的研究却仍然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本文探究了藏羌彝走廊非遗歌舞的发展路径,以期能够实现藏羌彝文化走廊非遗歌舞的有效传承,并且将其转化为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歌舞走廊文化产业
神奇的走廊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