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11-27 22:39杨其坤胡恒钊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链式硕士课题

杨其坤, 胡恒钊

(江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肩负着培养研究生高层次“德”与高水平“才”的双重任务与使命[1], 是切实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主阵地, 也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硕士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所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激发了硕士研究生群体的求知欲, 有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真正使思政课程从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研讨, 从“厌学”走向“乐学”, 使晦涩的理论体系变为深邃的思想交流与具体的实践活动。

一、 确立链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随着硕士研究生主体意识与成才意识的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根据当前的新形势进行改革创新。“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始终贯彻以问题切入为重点、课题探讨为主体、专题讲述为关键的原则。旨在向硕士研究生呈现高效、生动的思政课,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时效性,提升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知识获得感、课堂参与感。

1. 明确目标选题,以问题切入为重点

确立“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应在明确目标选题的基础上,以问题切入为重点。问题切入实际上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任务开始前紧密围绕当下思政理论的突出问题,通过设问式方式引出授课内容。问题切入式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下述步骤:承上启下(复习导入)→问题前置(质疑导入)→营造教学氛围(视频导入)→提升学生兴趣(图片导入)→学生根据教师设问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出授课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切入实际包含了三重性原则。高质量的思政课所采用的问题切入模式都兼具新颖性、准确性和灵活性。首先,高质量思政课的问题切入式教学模式具有新颖性。思政课教师在进行问题切入前通过反复斟酌问题的设问方式和角度,使设问形式与内容推陈出新,使晦涩难懂的思政理论转化成耳熟能详的话语表达,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其次,高质量思政课的问题切入式教学模式具有准确性。思政课不同于其他类别课程,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用理论说服学生、教化学生,具有理论性和政治性双重属性。当前,思政课教师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背景,对硕士研究生学习特点及心理发展规律进行了充分了解,从全局视角着眼,不断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最后,高质量思政课的问题切入式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在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进行导入时,思政课教师需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授课,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具体而言,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领悟会议内容、牢记“一个根本问题”、做到“十个坚持”,还应要求学生们按照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要求,做到为群众做实事、办实事,树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理念,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贯通,使自身在未来岗位中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因此,确立“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应将问题切入的重要性摆在首位,时刻谨记问题切入的三重性原则,不断增强高校硕士研究生对思政课的浓厚兴趣,提升思政课的效果和质量。

2. 开展合作调研,以课题探讨为主体

确立“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应在开展合作调研的基础上,以课题探讨为主体。课题探讨式教学模式是指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并结合学生实际,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时政热点或系统理论确定为某类课题,并组织学生自行拟定课题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相关总结报告并作为考核成绩。它打破了教师单向灌输的传统教学形式,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真正回归和教师教育主体的最大释放[2]。在实践教学中,课题探讨式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下述步骤:教师提出选题内容→学生选择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研讨→学生小组进行分工调研→教师进行过程性指导→学生全面总结课题内容→学生小组形成总结报告→提交总结报告→评定考核成绩。

课题探讨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主导性与主体性、教学性与科研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中,教师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是教学任务实施的参与者、教学任务完成的指挥员,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方向进行全面把控,在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同样,学生在课题式教学中也充当着决策者、实施者等多重身份,在项目选择、分工合作、拟定方案、全面总结等方面充分发挥着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同时,课题探讨式教学模式实际上也是教学性与科研性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要使思政课教师不断明晰与所教课程紧密联系的科研方向,鼓励思政课教师将研究成果融入于教育教学之中,并将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情况作为考核标准。毋庸置疑,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授受传导过程,课题研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充分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和成果,将科研理论系统性地融入教学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各类课题的理解与领悟,增强思政课的理论高度和深度。从广义角度而言,课题探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调研为主要方式,具有合作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使思政理论问题真正做到了入脑、入心,架构起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的桥梁[3]。为此,新时代下的思政课教学改革须以课题探讨为主体,充分开展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对思政理论教学改革进行系统优化。

3. 全面归纳总结,以专题讲述为关键

确立“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应在全面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以专题讲述为关键举措。从广义角度而言,专题讲述式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基于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的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逻辑性整合后创设出若干专题,并采用多元化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通过潜心研究,选取典型专题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深度转化,使学生充分吸收理论精髓,从而转化成行为自觉。在开展教学任务时,专题式模式最大优势是教学的现实性强,有利于克服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专题讲述式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下述步骤:任课教师做好充足教学准备→开展多样化课堂讲授形式→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评定。

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专题讲述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导向性、整体性与实效性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开展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专题教学时,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硕士研究生思政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价值观的高度重视,它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方面,更体现在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上,是一门突出政治性、理论性的课程[5]。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性原则,加强改进硕士研究生思政课,通过专题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6]。其次,在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专题教学的整体性。整体性专题教学重点突出的是理论内容的整体化。在专题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各专题间的内在逻辑性与统一性,将各部分知识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进行教学,避免出现非系统化、非组织化的教学模式。最后,专题讲述式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注重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在开展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任务中,专题式教学紧紧围绕当前国内外形势,根据国情、世情、党情,结合学生思想实际,以更好地实现思政课的预设目标为任务,组织开展专题讲述式教学。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硕士研究生思政课专题式教学已越来越突出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对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全方位教育。因此,将专题讲述教学模式作为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改革的落脚点须始终坚持上述的三重性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对其加以创新和完善。

二、 开展链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是打造师生、生生之间共研共助共享的新型模式,有助于提升硕士研究生群体的创新力、培养新时代的研究型人才。硕士研究生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承者,也是科研技术的创新者。为此,开展“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是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态势和必然选择,是培养硕士研究生担当本领与协作精神的重要方式,也是硕士研究生科研精神及创新思维塑造形成的有效举措。毋庸置疑,该种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具有深远意义。

1. 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态势和必然选择

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是增强其思想意识、政治品格、道德素养的主阵地, 旨在为社会主义中国培养有思想、有道德的公民。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加强高校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开展“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激发硕士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而且逐渐成为硕士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态势和必然选择。 在以往教学中, 思政课多以单链条形式实施, 授课形式单一、授课内容陈旧, 学生和教师大多抱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参与教学任务。 而“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不仅在授课形式与内容方面有了较大突破, 更打破了以往思政课单线条式教学风格, 注重探讨性与体验性、主体性与主导性双向式融合, 较大程度地提升了课程效果。 “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紧密围绕着新时代思政理论的动态前沿、国家发展的趋势, 开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题研究, 推行以协作为主要方式的专题讲述,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思政教师团队的全方位建设。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推崇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全方位发展。 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本质特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带有目的性进行知识习得的过程, 就是能动的反应过程。 单一式教学之所以不能成为主流教学模式, 很大程度上在于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动思考, 阻碍了硕士研究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 而链式教学模式因重视对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培养, 不仅符合当前思政课教学的发展特点, 也正逐渐成为未来思政课教学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为此,新时代高校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的有效结合, 创新思政育人的新形式, 不断落实“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工作。

2. 打造硕士研究生科研精神及塑造创新思维的有效举措

传统式思政课教学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建构能力,并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为主要目的。这种教学形式对于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显然不利,难以超越现有知识固化的局限,难以激发思维的创新活力。而硕士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则是以具体问题为导向遵循,通过“课题研究+专题讲授”所呈现出的链条式教学模式,旨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学生思想品德素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运用“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不仅能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理论积累解决现实问题,认清新形势、新变化,还能通过创新授课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硕士研究生通过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体系框架认清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全面总结并归纳出创新理论,从而逐步培养自身的科研精神与创新思维。具体而言,在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讲话中“一个根本问题”的具体分析中,思政课教师首先应采用问题导入的形式抛砖引玉,再充分发挥课题研讨的功能和专题讲述的优势带领学生共同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组织交流讨论、设置典型问题等方式使学生明白会议内容与宗旨。在系统掌握“一个根本问题”的内容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蕴藏于其中的理论逻辑延伸出人民至上理念的内涵意蕴、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的价值缘由及遵循人民至上理念的实施路径等一系列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激发他们对于思政课的兴趣。因此,硕士研究生科研精神与创新思维的塑造培养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力运用“问题导入+课题研究+专题讲述”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各类教学模式的优势,激发硕士生群体的科学研究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3. 有效培养硕士研究生担当本领与协作精神的重要方式

担当本领与协作精神是高校硕士研究生需具备的首要品质,是进行社会实践、开展学科研究的核心关键。硕士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正是以实践教学为重要方式,通过组织性学习实现教育目标、提升教育实效性。可见,通过开展该类链式教学模式,无疑对硕士研究生担当本领与协作精神的培养具有极大帮助。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将被实践所检验。“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以硕士研究生思政理论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理论储备得出系列研究定论。硕士研究生可以运用课内外积累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通过调研、分析探究、归纳总结等方式提升硕士研究生对于事物的领悟力、判断力,不断开拓视野格局,使眼界变得宽广深邃;树立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远大理想和责任担当。与此同时,硕士研究生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交流、讨论与合作,将探究与协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中做、做中学,互相交换建议、交流研讨,在实践中取长补短,精益求精。通过对该种方式的不断强化,能够有效地培养这个群体的协作精神、归纳能力、创新思维等,对于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担当本领与协作精神。思政课教师需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通过全面掌握链式教学方法增强硕士研究生的自我担当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强化对于硕士研究生协作能力的塑造。

三、 实施链式教学模式的路径

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打造高质量思政课程、如何提升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等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重要议题。为此,思政课教师应从多方着手,通过构建多层级教学结构、改进评价体系、优化传统型授受模式等路径,立志将传统思政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1. 持续推陈出新,构建多层级教学结构

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需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帮助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从实际出发,践行“以人为本”的目标导向,利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层级制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1) 教学改革要持续推陈出新。硕士研究生“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应根据思政理论的动态前沿与时俱进。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时政进行问题式导入,科学拟定课题方案,开展针对性专题讲述,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真正“解乏”“解渴”。

(2) 教师要因材施教。任课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按层级和层次构建“金字塔”式教学结构。在开展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理论水平和思想状况参差不齐,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规划上要分别处理。充分考虑学生的本科专业背景、本科院校详情,掌握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量体裁衣,构建多层级的教学结构。

(3) 按小班教学特点、按年级设置课程。在思政课教学时,要根据小班教学特点,对不同年级进行差别化教学。例如,对于思政专业硕士一年级研究生而言,应多以基础理论授受为主,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等相关基础理论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内。对于思政专业二年级研究生而言,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将“当代社会思潮”“公务员能力素养形成”等课程纳入培养体系,适当增加课程内容的难度,逐渐形成金字塔式的层次性,增强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 实施“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态势不断进行优化, 构建多层级式教学结构, 按照层次水平筑牢课程研究体系。

2. 注重双向互动,优化传统型授受模式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双边参与。硕士研究生链式教学模式实际上指的是思政课教师遵循问题导向进行课题探讨,开展专题讲述,充分尊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打造系统性育人模式。因此,在未来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应及时优化传统型教学,改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单项线性模式,使教师从“主演”向“导演”转变。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个性的关键在于创造性,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归根到底在于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全方位进步。例如,在学习方法传授过程中不仅可以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形式,打通各学科间的通道,向学生传授自我学习的方法。最后,优化传统型授受模式。授受教学模式是一种单线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图文、音频等载体传授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接收内容,逐渐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然而,这种单线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缺少教学互动,不利于激发思维的创造性。因此,“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应不断优化这种单线授受模式。具体而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启发式、交互式教学,对硕士研究生提出的问题采用课题探讨、专题讲述等形式,借助高校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教室、多媒体会议室等,以师生间的辩论、探讨为主,创新思维、提出问题、归纳结论。同时,新型教学模式还要求将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模式,注重教学的双向互动,向研究生系统性开展思政理论教育,培养研究生科研的创造力和人格的独立性[7]。因此,实施“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应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双边参与,时刻优化传统型授受模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3. 加强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评价体系

(1) 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体系建设。在实施链式教学模式改革中,要将“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法统一纳入到研究生课程体系内,按照培养方案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具体而言,要做到管理规范化、质量精细化、队伍专业化。首先,建立各项规范制度并落实到位。教务处或研究生院统一安排教学任务,规范教学形式,对于不符合制度规范的教学行为及时制止,统一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其次,以精细化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水平。教学精细化管理要落实到每一细节、每一方面,打造高效课堂。最后,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与教学,教师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硕士研究生理论习得的深度。因此,高校在实施链式教学中,需不断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一套规范式教学体系,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2) 改进结果论评价体系,统筹过程与结果。以往课程评价所具有的终结性、单一性特点已不再适应当前教学环境。结果论评价方式往往忽视评价的过程性及多样性,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今,“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正逐渐成为思政课主流教学模式,从学生选题、分工调研到交流合作、总结概述等都属于思政理论的习得过程。因此,高校应根据当前形势对传统课程评价体系作出相应调整,不单以期末测试的卷面分数作为唯一成绩,还要综合考量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既考虑结果又兼顾过程。硕士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按照课后作业占比20%,课堂表现占比20%,出勤率占比10%,研究论文占比20%,期末考试占比30%,总计100分的评价体系设置每一模块占比量,使学生明晰未来一学期的学习方向,增强目标明确性。总之,实施“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改革应把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体系建设视为落脚点,在兼顾过程与结果的基础上优化以结果为定论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 结 语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想的源泉[8]。链式教学注重对硕士研究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独立思考。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链式教学通过开展课题研讨和专题讲述等方式,以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力与创造力为目的,旨在提升思政课的理论阐释力与影响力。作为新型教学模式,“问题+课题+专题”链式教学模式不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有助于培养思维灵活、内涵丰富、理论扎实的新时代硕士研究生。这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从而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获得感[9]。

猜你喜欢
链式硕士课题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学步期焦虑影响5岁幼儿创造力:一般认知和掌握动机的链式中介作用*
分析在急诊颅脑外伤中运用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的方法及效果
体育锻炼赋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提升:认知重评与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