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彦龙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洮坪林场,甘肃 天水 742200)
油松属于松科针叶常绿乔木,高度可达30 m,胸径可达1 m[1]。油松树皮呈褐灰色,裂皮为不规则的鳞状块片,枝条较为平展,且枝条相对较粗。
油松的冬芽呈矩圆形,顶端较尖,边缘存在丝状缺裂。油松的针叶是2 针1 束,较为粗硬,颜色为深绿色。油松的球果多为圆卵形,长度为4~9 cm,成熟之前多为浅绿色,成熟后多为淡黄色或淡褐黄色。油松具有喜光、喜干、喜冷等特点,属于深根性树种,可以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存。
油松对土壤的酸碱性没有太高的要求,既可以在酸性土壤中生存,也可以在中性土壤中生存。当前,油松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例如河北、河南、吉林、山东等地。
油松的药用价值非常高,无论是松叶还是松节均可入药。松节具有祛风燥湿、活络止痛等功效,可有效治疗风湿关节痛、大骨节病等疾病;松叶具有明目、安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夜盲症以及失眠等疾病;蒙药松节具有消肿、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湿疹以及浮肿;松香具有祛风燥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疹、扭伤以及风湿关节痛等疾病;松花粉具有收敛止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皮肤糜烂等疾病[2]。此外,油松具有镇静、解热、镇痛、抗炎、抗病毒、降血脂以及延缓衰老等作用。
油松的树干十分挺拔,且四季常绿。在道路景观中同时种植油松与杨柳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在园林绿化中种植油松可以增强绿化景观的观赏性。
油松含有大量的松脂,耐腐蚀性较强,在家具、建筑、人造纤维等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栽植油松之前,种植者需科学选择苗圃,确保苗圃的土壤条件及排水条件符合油松生长需求。首先,种植者需将苗圃的pH 值控制为6.5~7.0,优先选择沙壤土与壤土。其次,在明确苗圃区域后,种植者需对苗圃进行深耕处理,即在育苗之前整地,全面清除土壤中的石块与草木,坚持秋季深耕、春季施肥的原则。秋季深耕需将土壤深度控制在20~30 cm,春季施肥需施加堆肥、绿肥以及厩肥等,同时要施加过磷酸钙[3]。再次,作床前3~5 d 需浇灌底水,增强苗圃的平整性,之后将苗床的宽度控制为1~1.2 m,并根据苗圃的实际情况确定苗床长度,同时需在苗床两侧设置步道以及排灌水沟。如果种植区域的气候较为干旱、灌溉条件较差,就需设置低床。最后,选择苗圃后,需利用五氯硝基苯消毒法、福尔马林消毒法、波尔多液消毒法、多菌灵消毒法、硫酸亚铁消毒法、代森铵消毒法以及菌无菌消毒法对土壤进行消毒。
栽植前,需科学选择油松种子,加大油松种子采集力度。首先,种植者需采集大量黄绿色且饱满的油松球果,将油松球果放置在阴凉区域晾晒,并不断翻动种子。其次,种植者需对油松种子进行消毒与催芽处理,降低油松发生病虫害的概率。通常情况下,需将油松种子放置在0.5%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2 h 左右,从而达到消毒目的。之后全面清洗油松种子,并对其密封处理。
常用的催芽方式包括湿沙催芽与温水浸种。湿沙催芽的时间相对较长,大约为30 d。种植者需将油松种子埋入湿沙中,待种子的咧嘴程度达到1/3 时即可播种[4]。温水浸种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10 d 左右。种植者需将油松种子放置在2%硫酸亚铁溶液中浸泡1 h,之后清洗种子并将种子放置在45 ℃的温水中浸泡24 h,充分晾晒种子后即可播种。大多数地区在4 月或8 月进行油松播种。播种前种植者需综合分析当地的气候状况,做好底水灌溉及肥料管理等工作,以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播种油松后,种植者需加大看护力度,根据土壤的干燥情况及油松的生长情况进行灌溉。当幼苗出土后需搭设遮阳网,并将遮阳网的高度控制在70 cm 左右,透光度控制在50%左右,避免幼苗被晒伤。同时,种植者需加大保护力度,避免鸟兽对幼苗造成威胁。在幼苗生长过程中,种植者应做好杂草清除工作,避免田间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例如,夏季每间隔7~14 d 需进行1 次除草。在幼苗越冬时,需利用稻草或玉米秆等材料覆盖,避免幼苗受到低温影响。
采收加工包括临时假植、越冬假植、包装以及运输等。首先,临时假植。起苗分级后,需及时对油松进行栽植或外运,若条件不允许需临时假植。在临时假植过程中,需挖掘一条与主风方向垂直的沟,并将苗木倾斜摆放在深沟中,利用湿土覆盖根系,3 d 后通过喷水等方式进行苗木保湿。其次,越冬假植。若秋季起苗春季栽植,需对苗木进行越冬假植处理。种植者需挖一个宽度为100~300 cm、深度为40~60 cm 的坑,并将苗木埋到深坑中,通过浇水等方式让苗木扎根在土壤中[5]。再次,包装。运输苗木时,需在苗木上涂抹适量的保水剂或泥浆,并利用草帘进行包装。最后,运输。需灵活应用保湿及降温等措施,避免苗木受到高温等因素影响。
移栽定植时,种植者需科学选择苗木。通常情况下选择根系发达且顶芽饱满的苗木,不能选择存在病虫害的苗木。移植时需进行土团移植,减少苗根的裸露时间,从而提升幼苗的成活率。此外,种植者可以采取穴植等方式进行苗木移栽[6]。
在培育管理过程中,种植者需做好浇水、整形等工作。首先,在栽植油松后的7 d 内需浇两次水,之后松土保墒。5 月初需浇1 次水,等到天气较为干旱时再浇水。6 月可施肥,8 月可施用硫酸亚铁。其次,种植者需做好松土除草工作,避免土壤中含有土块。再次,种植者需做好油松整形与换头工作,修剪过密的树枝、回缩过长的树枝,同时补充缺枝,增强油松树形的观赏性。
枯叶病会为害油松的枝叶,种植者可以通过喷洒药剂或施肥等方式防治枯叶病,例如在发病初期利用波尔多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干腐病由多种因素造成,发病初期会出现不规则的病斑,发病中期会出现黑褐色的带状条纹以及凸起的黑点。凸起的黑点会对油松枝干造成影响,继而降低油松的经济价值。种植者可以通过喷雾预防、涂抹疗法、刮除树皮等方式预防干腐病,也可利用石硫合剂等杀虫药剂防治干腐病。
白粉病会为害油松的新梢及新叶,甚至会对油松的花朵及果实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油松幼梢中出现了严重的白粉病,就会出现节间缩短、叶片上卷以及白色覆盖等情况,严重时会导致油松大面积死亡。种植者可利用多菌灵及甲基托布津等药物进行防治。
轮纹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较大的为害性,会对油松的果实以及枝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油松死亡。种植者需利用甲基托布津及波尔多液等药物防治。
油松幼苗期出现立枯病的概率较大。感染立枯病后,幼苗与土壤相接的位置会出现褐色斑点,之后幼苗会逐渐腐烂、死亡[7]。立枯病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与传染性,会对油松造成严重影响,需做好防治工作。种植人员可在育苗前对土壤消毒,减少土壤中的病菌数量,之后在幼苗出土7 d 左右喷洒多菌灵、敌克松等药剂。
从实际情况来看,两年生的油松很容易出现落针病。感染落针病初期,油松针叶的顶端与中间位置会出现黄色小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不断扩大,颜色会从黄色变成灰色或淡褐色。病情较为严重时,油松的针叶会大量掉落。种植者需通过清除病源、加大管理力度等方式防治落针病。首先,种植者需在秋冬季剪除并烧毁病枝和病叶,清除病源。其次,需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增强油松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再次,种植者可通过喷洒50%退菌特等药物进行防治。
松针锈病由黄檗鞘锈菌造成,集中出现于每年的6 月。为了有效降低松针锈病的发生概率,种植者需避免将油松与黄檗种植在一起,此外可以通过喷洒石硫合剂等药物进行防治。
为了降低油松出现病害的概率,种植者需采取多样化的防治措施。首先,涂白防寒。种植者需在冬季土壤完全冻结前,根据油松的生长情况配制涂白液,并将其涂抹在油松的树干上,达到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保温防寒的目的。北方冬季气温过低,涂白防寒的效果甚微,种植者需通过其他方式保温防寒。其次,覆盖塑料薄膜。当油松处于幼苗状态时,种植者需做好底水浇灌工作,利用塑料薄膜搭建小拱棚,冬季可在拱棚上覆盖一层草帘。再次,施加农药。为了增强油松的抵抗能力,种植者可以通过航空播撒等方式施加农药。
松干介壳虫的为害较大,主要为害油松的阴面树梢,会导致油松弯曲和枯萎。松干介壳虫会引发松天牛及白蚁等次生虫害,造成油松死亡。预防松干介壳虫时,种植者需坚持“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原则,可在幼虫期喷洒50%杀螟松等药物,抑制松干介壳虫繁殖。
松材线虫是常见的害虫之一,会对油松的树干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油松失水甚至引发甲虫为害。感染松材线虫后,油松会逐渐从绿色转变为褐色直至死亡。松材线虫以松墨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种植者可从松墨天牛入手进行防治。例如,在油松虫害部位喷洒适量的杀螟松,清除树皮上的天牛幼虫,或在油松根部土壤中喷洒治线磷或乙伴磷,或在枝干上喷洒适量的吸性杀线剂,实现对松材线虫的全面防治[8]。
松突圆蚧的幼虫和成虫均带有介壳,且介壳表面含有蜡质物质,防治难度较大。松突圆蚧主要蚕食油松的汁液,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松突圆蚧并采取防治措施,就会导致油松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在管理过程中,种植者需提高对病体枝条的重视程度,如果枝条突然枯死即证明油松中存在松突圆蚧病害。明确病害后,种植者可以通过生物防治或药物防治等方式进行防治。
红脂大小蠹主要为害油松的主干,在主干下方制造孔洞,继而导致洞口出现流脂、蛀屑混合物。相比于其他虫害,红脂大小蠹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虫期繁殖具有较强的不固定性,其会在油松主干中冬眠,导致油松死亡。为了有效防治红脂大小蠹,种植者可通过注射药剂等方式降低虫害密度。首先,种植者可以在油松主干的虫孔中注射适量的80%敌敌畏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等药剂,达到杀虫降害的目的。其次,采伐后需在油松残落枝条中喷洒相应的药物,避免出现红脂大小蠹。再次,可以在油松当中设置诱捕器,通过物理方式诱杀害虫。最后,可以在虫口中放置适量的磷化铝片,并利用塑料密封,通过熏蒸的方式灭杀害虫。
10 月下旬油松毛虫会寄居在油松的树皮或落叶层中,并于第二年3 月为害油松枝条。在防治油松毛虫时,种植者可以通过人工捕捉的方式清除油松上的幼虫与虫茧,焚烧落叶枯枝,喷洒安得利粉剂,利用黑光灯捕杀成虫。
油松球果螟会直接为害油松的二年生果球,导致果球出现变形、坏死等情况,也会为害松梢,影响油松正常生长。为此,种植者需在入冬之前剪除受到虫害影响的果球以及枝条,并对其进行焚烧处理,从而全面清除虫源。种植者可以通过化学防治方式防治油松球果螟,例如喷洒50%磷胺乳油清除幼虫,喷洒50%杀螟松乳油清除成虫[9]。
油松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应通过苗期管理、培育管理以及田间管理等手段增强油松的抵抗能力。同时,要做好油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发现油松中的病虫害隐患,从而促进油松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