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琴,赵艺,荀艳,谢加力,吕元庆
(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芜湖 241000)
患者,女,85岁,患者外院肠镜提示:直肠占位,乙状结肠息肉;病理:直肠中分化腺癌。为进一步及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哮喘病史多年,间断口服氨茶碱;20余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入院体检:体温36.8 ℃,心率70次·min-1,呼吸18次·min-1,血压130/85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尚好,步入病房。直肠指检:距肛缘4 cm,直肠前壁可触及一菜花样新生物,质硬,活动尚可,侵及直肠2/3圈,指套无血染。入院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支气管哮喘。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的分期诊断,给予患者胸部CT及全腹部增强CT检查。入院第2天14:51在CT室给予患者碘海醇注射液(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75 mL:22.5 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69,批号:02200307)65 mL,以3.0 mL·s-1的速度静脉注射后行增强CT检查,15:03检查结束,15:05(注射碘海醇后14 min)患者突发神志丧失、呼之不应,体检:患者神志不清,口唇发绀,偶可及大动脉搏动,血压测不出。立即给予持续心外按压,静脉推注肾上腺素注射液1 mg,静脉滴注尼可刹米注射液0.375 g+洛贝林注射液3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及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 mL,15:17以平车运送,医护陪同转移回病房,立即予以心电监护,患者血压150/80 mmHg,呼吸停止,脉氧测不出,心率约30次·min-1,瞳孔散大。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患者恢复自主心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但患者病情未见好转,持续昏迷11 d后心率血压下降,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碘海醇是一种非离子型造影剂[1],具有低渗、低黏、低毒等优点[2],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离子型造影剂明显降低[3],是目前临床中进行诊断和介入治疗时常用造影剂之一。碘海醇的耐受性一般较好,但不良反应仍不可避免,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反应,其中重度反应有急性肾衰竭、休克、心脏骤停等[4],发生率约为0.004%[5]。该患者因直肠癌为明确分期诊断行全腹部增强CT检查,在应用造影剂碘海醇后14 min发生严重变态反应,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碘海醇用于增强CT扫描时总碘量通常不超过60 g。低浓度造影剂适宜静脉滴注,高浓度造影剂适宜静脉快速注入,因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要求血管内造影剂浓度迅速达到较高水平,故需选择高浓度造影剂静脉快速注入,注射速度一般3~4 mL·s-1[6]。该患者增强CT检查时给予300 mg·mL-1碘海醇注射液65 mL,以3.0 mL·s-1的流率静脉注射,计算总碘量为19.5 g,低于说明书要求的最大总碘量60 g,3.0 mL·s-1的注射流率符合规定流率。故该患者碘海醇注射液用法用量无不适宜情况存在。
本例患者既往否认心脑血管疾病史,入院时神志清楚,步入病房,入院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第1天只行相关检查明确病情,未给予药物治疗。入院后第2天行胸部CT及全腹部增强CT检查后,患者出现休克症状。患者休克与增强CT检查具有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增强CT检查时应用的造影剂是碘海醇注射液,未应用其他任何药物。根据我国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方法对碘海醇与患者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为:可能,故考虑碘海醇是导致患者休克死亡的主要原因。
非离子碘造影剂所致变态反应包括速发型变态反应和迟发型变态反应[7],两者发生率相当[8]。过敏性休克以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1]。检索中国知网2000—2021年发表的文献,共检索出碘海醇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43篇,其中致死6例[9-14]。6例致死病例中,5例行增强CT检查,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过敏发生时间均在应用碘海醇后20 min内。本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间为应用碘海醇后14 min,与上述6例病例相似。碘造影剂致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1]
碘海醇过敏风险因素包括[15]:过敏史、哮喘病史、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高龄等。本例患者高龄,且有哮喘病史,为碘造影剂过敏高风险患者。针对此类高风险患者,如必须使用碘造影剂,应常规预先给予糖皮质激素和组胺拮抗剂。如择期手术,糖皮质激素可选口服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紧急手术则建议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或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6]。小剂量碘造影剂皮肤试验并不能减少严重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故不推荐应用碘造影剂前行皮肤试验检测[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