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辉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长沙 410081)
“英雄”一词古已有之,一般而言不外乎“才能勇武过人的人”“具有英勇品质的人”的基本含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即对“英雄”有较清晰的认识与符合身份的理解,但具体涵义随时代变迁而变化。英雄观关乎一个政党的价值理念与政治文化,政党是否先进与之密切关联。新中国成立之际,毛泽东亲自题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永远镌刻于共和国光辉记忆之中。①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页。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系列重要讲话,弘扬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英雄文化,将之提升至新高度即新时代英雄文化,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深刻揭示出新时代英雄的本质。追本溯源,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历史,经过早期探索,到抗日战争民族危难之际成型成熟,再到中共十八大后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升华,正是其百年光辉历程的展现。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脉络基本未受学界关注,鉴于此,本文拟对此进行整体考察,归纳英雄观在传承与创新过程中的基本形态,总结新时代英雄的鲜明品格与英雄文化的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即开始关注并向国人介绍西方的英雄观,同时也表达了自身对英雄观的选择与态度。李大钊论述“西哲之为英雄论者”,首推有“加莱罗、耶马逊、托尔斯泰”。他在比较分析后,最为欣赏托尔斯泰的英雄论,因托氏强调“英雄之势力,初无是物。历史上之事件,固莫不因缘于势力,而势力云者,乃以代表众意指故而让诸其人之众意总积也。是故离于众庶则无英雄,离于众意总积则英雄无势力焉”。所以他觉得托氏的英雄论“精辟绝伦,足为吾人之棒喝”。②李大钊:《民彝与政治(1916年5月15日)》,《李大钊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6-167页。他基于“众庶”而论英雄,从西方诸家英雄论中独择取托氏观点,意味着离开平民无英雄,离开民意无英雄“势力”,强调群众或平民为英雄的支撑。陈独秀也从批判角度言及“英史家嘉莱尔(Garlyle)所造英雄崇拜论,罗列众流,不及科学家”。因嘉莱尔英雄崇拜论产生于19世纪,而至20世纪“一切建设,一切救济,所需于科学大家者,视破坏时代之仰望舍身济人之英雄为更迫切”。言外之意,科学家也应在英雄之列,并列举出两位能称为英雄的科学家。③陈独秀:《当代二大科学家之思想(1916年9月1日、11月1日)》,《陈独秀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45页。“嘉莱尔”即李大钊所言“加莱罗”,也即今人所言托马斯·卡莱尔,著有《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等。陈独秀根据时代需要改造卡莱尔英雄观。可见,李大钊与陈独秀在英雄论的选择上均注重英雄的社会性,而非高高在上的“英雄”。
显然,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观察西方英雄观时,多从普通民众角度理解英雄,换言之,英雄应该与民众紧密联系。如此,中国传统英雄的精英化,也受到他们批判。李大钊觉得有些人“或则以英雄自命,有从之者,暴厉之子也”,乃至“英雄吐气,殃民乱国”,所以“英雄亦莫可恃”。④李大钊:《风俗(1914年8月10日)》,《李大钊文集》(上),第93页。传统英雄观偏重个人主义而与社会脱离。向警予说,“囊橐天下以人民为刍狗者非英雄莫为也”,“力反前弊,重伸生民立君之大义者,尤非英雄莫为也”,⑤向警予:《项羽本纪跋语》,《向警予文集》,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66页。真正的英雄应立于社会关注百姓。“新英雄主义”“哲人政治”“贤人政治”等属变相的官僚政治,只有注重与民众联系的英雄,才不会堕入“官僚政治”。⑥李大钊:《俄国大革命之影响(1917年3月29日)》,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注:《李大钊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英雄观是其政治信仰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用的体现。正如李大钊在评价“黄(爱)、庞(人铨)两位先生的死”时所言,他们“不是想作英雄而死,亦不是想作烈士而死;乃是为救助他的劳动界的同胞脱离资本阶级的压制而死,为他所信仰的主义而死”。⑦李大钊:《黄庞流血记序》,《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82页。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意味着平民化的英雄观。不过,李大钊也从中国传统英雄观中发掘出“义侠”之风范。⑧李大钊:《暗杀与群德(1913年5月1日)》,《李大钊文集》(上),第22页。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秉持平民化的英雄观,只是不同政治环境下的表述有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积极动员工农群众,进行国民革命,更强调平民的力量,从而觉得英雄“都受了帝王的牢笼”,成为“一种支配平民的势力”,其实只有为“帝王们所利用”,成为“帝王们的鹰犬爪牙而已”。①恽代英:《士(1924年8月30日)》,《恽代英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74页。陈独秀也觉得英雄们与皇帝有关:“李烈钧前说:革命军中少一个楚霸王;现在又说:少一个皇帝,中国非皇帝不能统一。可见这班英雄们非伏在皇帝脚下不过瘾;而且非一独尊的真皇帝不可,多头的党皇帝仍然是不过瘾。”②陈独秀:《少一个皇帝》,《寸铁(1927年12月19日)》,《陈独秀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5页。其实,他们所言依旧觉得英雄未能与民众保持联系,此正反映出国民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即强调广泛地动员和发动群众。
该时期恽代英发表系列言论,表述国民革命话语体系下的英雄观,认为重视“民众的宣传与组织”,如此“才谈得上武装暴动”;漠视宣传、组织,迷信武力万能者,皆是“中了封建时代传统的英雄思想之毒”;③张注洪、任武雄编选:《学生军与军事运动问题(1925年8月8日)》,《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06页。并强调不要对“任何一个革命的领袖”“有英雄或偶像的崇拜”,将他们视为“我们的摩西”“我们的救主”,如以前民众错误盲目地“信仰袁世凯、段祺瑞、吴佩孚”。④恽代英:《对于革命者的悲观(1926年9月21日)》,《恽代英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6页。具体至国民革命中,他批评“以革命为英雄解放民众之奋斗,故彼等只知讲手枪炸弹武力统一”;⑤恽代英:《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运动(1926年12月1日)》,《恽代英全集》第8卷,第374页。若要取得革命成功,则一定要打碎“个人英雄的观念”,需要“人人都要站在党的方面,人人都要站在世界革命运动的一条线上,为农工的利益而争斗,这才可以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⑥恽代英:《民主主义与封建势力之斗争(1927年3月11日)》,《恽代英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44页。平民化的英雄观服务于当时正在进行的国民革命,也因国民革命才需要秉持平民化的英雄观以便更广泛地发动群众。
国民革命以国共关系的破裂而失败,中国革命进入土地革命的新阶段。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强调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对立。这是因为英雄主义属个人主义,而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相违背。瞿秋白从无产阶级的角度批评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资产阶级的“英雄观”,指出“资产阶级的革命党人,自以为他们是英雄伟人,能替民众争得自由权利;其实只有民众,能替资产阶级完成革命事业”,⑦瞿秋白:《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俄国革命运动史之一(1927年6月3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636页。并且批判“这种个人主义,‘个人的英雄决定一切’的公式,根本就是诸葛亮式的革命”。⑧瞿秋白:《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1931年10月25日)》,《瞿秋白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74页。因国民党属资产阶级的代表,土地革命话语体系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瞿秋白因而强调英雄只是“社会或阶级的一分子”,不能“只看见英雄,而不看见‘庸众’”。⑨瞿秋白:《现代社会学》,《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470页。他还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从没有自己要做领袖的那种英雄主义,他从没有像一些可笑的伟人似的,自以为是站在群众之上的先知先觉,或者是什么圣人,是道统的继承者”;⑩瞿秋白:《列宁(1932年6月1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9页。所以,“不但表现革命的英雄,尤其要表现群众的英雄”。11瞿秋白:《大众文艺的问题(1932年3月5日)》,《瞿秋白选集》,第496页。英雄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英雄是“群众的英雄”。因此,土地革命话语体系下,中共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角度阐发其英雄观。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执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用武装暴动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如此政策涉及到英雄观方面,蔡和森则将英雄与“冒险”相结合,坚持“小暴动的目的在发展组织雄厚并集中自己的势力,绝对不可离开‘群众’和‘组织’的观念”,而成为“英雄式的冒险尝试”。12蔡和森:《北方工作决议案(1927年12月4日)》,《蔡和森文集》(下),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24页。同时,英雄也被正面化,被使用到“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13方志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给方志敏的信》(1931 年12 月8 日),《方志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313页。“张太雷、周文雍等和许多广州工人”被国民党反动人士极残酷地屠杀,这些人被称为“广州暴动的英雄”。①瞿秋白:《中国的苏维埃革命(1939年1月)》,《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19页。如此,中国共产党其实在试图运用“英雄”一词,将之重新定义并赋予新含义,“英雄”与“战士”“暴动”等语境相联系,从而获得正面价值与意义。
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到党诞生后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正确认识西方英雄观和中国传统英雄观,在批判性接受中西英雄观的基础上运用“英雄”一词,服务于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
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灾难。因政治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也形成独具特色的英雄观。该时期中国共产党严厉批评当时不正确的英雄观。因日本帝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的敌人,于是,国民党部队中那些大喊“抗日必先剿共”的人士被视为“豆腐英雄”“草包英雄”;②彭雪枫:《发扬“五四”精神坚持团结进步(1940 年5 月4 日)》,《彭雪枫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7 年版,第236-237页。而“那些贪污腐化分裂倒退的‘英雄’们,那些假抗日真投降,那些想投降要投降、准备投降或者已经秘密投降了的‘英雄’们”,也受到人们的鄙视和讽刺。③彭雪枫:《一切抗日进步的先进人士团结起来(1940年4月10日)》,《彭雪枫军事文选》,第204页。胡绳批判法西斯的英雄观念是“把传统历史的英雄观再加以神秘化与宗教化而已”,并且“法西斯的英雄主义不过是为了巩固少数‘英雄’对于广大人民的统治,这种统治并不为人民所欢迎,因此要把英雄神秘化起来,使之获得宗教式的盲目崇拜”。④胡绳:《论英雄与英雄主义(1940年)》,《胡绳全书》第1卷上,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7-88页。毛泽东将“发展个人英雄主义”视为“新军阀主义”倾向。⑤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92页。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表现为“高高在上,好大喜功,凡事出人头地,每每不愿‘屈尊’,大权独揽,发纵指示,把群众踩在脚下,把党装在腰包里”。⑥彭雪枫:《论“宁为鸡口不为牛后”(1941年12月14日)》,《彭雪枫军事文选》,第392页。中国共产党批判某些英雄观与英雄主义的主要原因,在于某些人罔顾民族大义,无视群众利益。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批判错误英雄观的前提下,提出自己较为系统科学的英雄观。彭雪枫提出“群众英雄主义”概念,以应对当时的个人英雄主义。⑦彭雪枫:《关于加强军事宣传问题的训令(1944 年4 月8 日)》,《彭雪枫论抗日游击战争》,解放军出版社1987 年版,第350页。群众属于集体,与个人相对,这显然在强调多数人的英雄。胡绳直接说:“我们要在健康的现实的意义上建立新的英雄观念,发扬新的英雄主义!我们新的英雄不是偶像,而是健康的人。”而“健康的人”“不是脱离了群众的,而是生活在群众中间依靠着群众的”。⑧胡绳:《论英雄与英雄主义(1940年)》,《胡绳全书》第1卷上,第88页。群众成为英雄的根源,英雄产生于群众之中。朱德也提出“新英雄主义”,以区别于“旧式的个人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是“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不是为个人利益打算、为反动势力服务的旧英雄主义,而是新英雄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群众的英雄主义”。⑨朱德:《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1944年7月7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117页。秉承群众英雄主义的概念和理路,毛泽东最后理性地提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⑩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在中国共产党即将成立全国性政权之时,毛泽东又提出“人民英雄”的概念,并将之铭刻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中,慷慨激昂地将“人民英雄”上溯至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11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1页。从群众的英雄主义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再到人民英雄,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日渐成型成熟。
中国共产党还创造性地使用“英雄气概”一词,以歌颂那些英勇不屈艰苦奋斗的人们。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毛泽东即对坚决抵抗日本的英勇抗战行为表示出崇敬,颂扬:“所有前线的军队,不论陆军、空军和地方部队,都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表示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中国共产党谨以无上的热忱,向所有全国的爱国军队爱国同胞致民族革命的敬礼。”①毛泽东:《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1937年8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52页。英雄与气概结合到一起,成为颇具正面蕴含的词汇。朱德也将“英雄主义”加上“气概”二字将之正面化,用以赞扬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许的史无前例的伟大功业,不但是由于八路军、新四军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战术,而且是由于我全体将士的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②朱德:《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1944年7月7日)》,《朱德选集》,第116页。英雄气概即英勇抵抗、奋不顾身的气概。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确定英雄范畴。不仅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场需要英雄,保障物质的广大生产战线也需要英雄。1944年“七七”抗战纪念时,朱德强调“英勇的全体将士,必能更加奋勉,普遍开展战斗、生产和群众工作中的英雄主义运动,在战斗员之间,指挥员之间,各种人员之间,在各个部门、各单位之间,发动战斗、生产与群众工作中的英雄主义竞赛,形成一种热火朝天的伟大运动,创造出更多的部队英雄和英雄事迹,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加强我们的斗争,担负起目前战争形势所赋予我们的战斗任务,最后战胜与消灭日本侵略者”。③朱德:《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1944年7月7日)》,《朱德选集》,第121页。英雄和英雄事迹可以产生于战斗、生产与群众工作之中。邓小平也强调当时有“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并高度赞扬他们“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英雄事业”。④邓小平:《在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1944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邓小平军事文选》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05页。其实,不管是战斗,抑或生产与群众工作的英雄主义运动,在当时的条件下皆服务于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需要战斗英雄,中国共产党将那些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而奋不顾身的人视为“民族英雄”。陈潭秋在追悼董振堂时,赞扬他是“我党最忠诚最坚定的干部,是红军最勇敢最沉着的领导者之一,是抗日救国最坚决最彻底的民族英雄之一”,民族英雄的奋斗是为了“争取整个民族的生存、解放与复兴”。⑤陈潭秋:《追悼我们的董振堂同志(1937年4月24日)》,《陈潭秋文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55页。毛泽东则从反面说明英雄的价值和品格,在《论持久战》中说:“被指定的军队,要自觉地负担这种神圣任务,不要以为少打大仗,一时显得不像民族英雄,降低了资格,这种想法是错误的。”⑥毛泽东:《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99-500页。民族英雄是民族危难之时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代表人物。当然,与战场战争相关,当时有直接的“战斗英雄”说法,也有“参军英雄”“扩军英雄”等表述。⑦彭雪枫:《淮北苏皖边区扩军的经验(1943年12月15日)》,《彭雪枫军事文选》,第608页。
战争状态下不仅需要战斗英雄,还需要维持生计和保障物质生产,需要生产战线方面的英雄模范。尤其是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提出要自己动手,注重生产运动。他说:“实行按家计划,劳动互助(陕北称变工队,过去江西红色区域称耕田队或劳动互助社),奖励劳动英雄,举行生产竞赛,发展为群众服务的合作社。”⑧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1943年10月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11页。生产劳动与军事战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当时干部转变思想重视生产,涌现出不少劳动英雄,如“在沟线外部队的生产运动中,由于干部的思想转变,重视生产,重视劳力和武力相结合,培养了群众中的英雄模范(初步总结中,有六十六个英雄模范),仅仅五个月中,我们沟线外的部队,不仅在生产任务上按时完成了计划,而且特别有了许多实事求是的新创造”⑨毛泽东:《游击区也能够进行生产(1945年1月3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 023页。。只有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抗战才能取得最终胜利。1943年,陕甘宁边区举行劳动英雄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组织起来》的讲话,表彰那些生产中的“劳动英雄”。⑩毛泽东:《组织起来(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28页。1944年晋绥边区举行第三届劳动英雄大会。该大会进行九天,100多位劳动英雄交换经验,讨论“今后应如何发展与组织生产”,将生产劳动与武力相结合。①《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抗战日报》1944年1月22日,第1版。这些英雄观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智慧。
其实,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具有浓烈的革命性。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延续这种英雄观,②朱德:《在铁道兵第三次庆功大会上的讲话(1954年5月14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29-333页。甚至战斗英雄也一度成为毛泽东英雄话语的主体。他也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诸多模范人物称为“战斗英雄”。③毛泽东:《你们是全民族的模范人物(1950年9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0页;《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1951年10月23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72页。并且,该时期用“革命”形容英雄主义者大有人在。王恩茂在部队的讲话中,强调“我们人民解放军的革命事业,本身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的事业……这种翻天覆地、旷古未有的革命事业,充分地表现了中国人民革命的精神”。④王恩茂:《发扬我们部队传统的优良作风(1950 年12 月19 日)》,《王恩茂文集》(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年版,第53页。当然,中国共产党如此英雄观的延续值得深思。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对英雄观也进行了新思考。邓小平要求人们时刻警惕那些借用“英雄”之名的人。他在说到共产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时,指出:“现在有的人,自以为是英雄。没受到批评时还没有什么,批评了一下,欢迎他的人反而更多了。”⑤邓小平:《党员要遵守党的纪律(1981 年7 月17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资料室:《邓小平论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0页。“英雄”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所利用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将不少杰出历史人物视为“英雄”,利用历史记忆资源,服务于现实需要。习仲勋在纪念西安事变时,将张学良与杨虎城视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在国家多难之秋,出于一片爱国赤诚,为国家民族不计个人的毁誉安危,英勇举义”。⑥习仲勋:《在西安事变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86年12月12日)》,《习仲勋文选》,第446页。而其他历史人物被称为“民族英雄”者主要有孙中山与毛泽东。江泽民评价孙中山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⑦江泽民:《纪念孙中山(1996年11月12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93页。毛泽东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⑧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胡锦涛也将孙中山视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⑨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他在纪念辛亥革命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称孙中山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⑩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556页。毛泽东为“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11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03年12月26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其他一些历史人物如史可法、林则徐也被称为民族英雄。12胡绳:《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1985年8月)》,《胡绳全书》第3卷下,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03页。抗日战争中的军民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有“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13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不愧是一支英雄的人民军”。14胡锦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1996年10月18日)》,《胡锦涛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16页。可见,虽然历史人物中的英雄群体较广,但并非任何历史人物都能被称为“民族英雄”。
改革开放不仅需要历史记忆作为滋养,服务现实社会,更需要新的英雄人物,现实中的英雄模范人物。邓小平要求文艺工作者歌颂那些“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①邓小平:《党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1983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资料室:《邓小平论党的建设》,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21页。英雄业绩应受到充分的赞扬和肯定。江泽民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说:“我们党历史上许许多多英雄人物以外,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比如孔繁森、徐虎、李素丽,还有军队的李国安,等等。从他们身上,老百姓看到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②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的讲话摘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中国共产党不仅历史上诞生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新时期也涌现出无数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既有抗洪救灾中“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③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也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航天英雄”。④胡锦涛:《在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2008年11月7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换言之,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为英雄辈出提供了广阔舞台”。⑤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英雄”既是革命事业的推动者,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奉献者。
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人民英雄”概念。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提出“人民英雄”概念并得到初步发展,那么改革开放后则得到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习仲勋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四大的贺词中,即说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并作出贡献的台盟盟员和台湾省的仁人志士是“人民的英雄”。⑥习仲勋:《在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四大上的贺词(1987年11月23日)》,《习仲勋论同一阵线》,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521页。同样,他在纪念转战陕北胜利40周年的文章中,将历史上陕北的人民称为“英雄人民”:“怀念边区勤劳勇敢,信念坚定,忘我支援战争的英雄人民”。⑦习仲勋:《英明的决策 伟大的胜利(1988年4月)》,《习仲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464页。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⑧江泽民:《“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新探索(1999年6月28日)》,《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52-353页。胡锦涛在干部培训时,提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所以一定要“摆正领导和群众的关系”。⑨胡锦涛:《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1995年7月21日)》,《胡锦涛文选》第1卷,第184页。后来他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将“群众”二字改为“人民”,“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的历史责任。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一切进步的文艺创作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⑩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页。“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受到广泛推崇,胡锦涛在不同场合都有论及。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说“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1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9页。这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人民英雄”的概念,并将之转换成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英雄气概”一词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造,该时期继续得到继承和弘扬。胡锦涛号召学习焦裕禄精神时,说:“当严重自然灾害向兰考人民压来的时候,焦裕禄同志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知难而进,敢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用自己的行动鼓起了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斗志。”12胡锦涛:《在新时期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1994年5月13日)》,《胡锦涛文选》第1卷,第88页。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表现出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13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9月28日)》,《江泽民文选》第2卷,第222页。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讲话中,说:“在长期实践中,人民解放军大力发扬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既敢于胜利又善于胜利,生成和发挥了强大战斗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 周年暨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7 年8 月1 日)》,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第13页。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回忆抗日战争,中国军民“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②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年9月3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英雄气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造,不仅被用于体现战争革命年代的英勇不屈,也被用以体现新时期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斗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设置烈士纪念日,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利用各种重要讲话,深刻表达出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使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思想,使每个平凡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尊重基本的人的价值以及普通人的生命意义。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体现出独特的内涵和特点。新时代英雄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英雄的蕴含。习近平总书记继承“民族英雄”概念,将毛泽东、孙中山、朱德、抗战英雄等视为“民族英雄”。他在纪念抗美援朝时,说“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③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0年10月23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7页。并且重申和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秉持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观点。④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9年5月31日)》,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4页。中国共产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7页。在基层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取得胜利都是人民的胜利!人民是真正的英雄!”⑥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页。他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用“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形容当年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提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⑦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1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观的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同时“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包括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还有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好人,等等”。⑧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30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31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强调将具有优良品质的普通人视为“榜样”,他们同样值得颂扬和褒赞。
习近平总书记还将新时代英雄观进一步阐扬和提炼。2018年,他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说:“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群体、英雄人物。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体现在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上。”⑨《习近平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英雄的平凡性,和平年代也需要英雄,没有特殊重大事件也能见英雄本色,英雄精神体现于“平凡工作岗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青年一代:‘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①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1页。从而将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升华到了一个新层次,即“挺身而出的凡人”也是英雄,英雄本自平凡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②《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人民日报》2016年2月4日,第1版。从民族英雄到特殊事件中的英雄,到平凡的时代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淡化了英雄的特殊性,体现出对平凡人的不凡人生价值与事业成就的尊重和礼赞。正如网络上有言:“不论你的职业是什么,我们都是自己的英雄。”③白弈非:《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华章(今日谈)》,《人民日报》2021年5月3日,第1版。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秉持客观立场评价英雄。他在谈到抗战英雄时,列举了一系列的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并且强调“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④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5页。习近平总书记不以政治立场,不分战场内外,只以民族大义作为评价英雄的标准。他指出,在组织工作中要“用人得当”,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在干部政绩考核时,他说“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⑤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3-344页。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改变了以往片面的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换以客观全面的标准。换言之,评价英雄有新时代的新标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5页。
新时代充分揭示出英雄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论及抗战英雄的品质,充分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⑦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第15-18页。。焦裕禄作为“英雄模范人物”,习近平总书记提炼出焦裕禄精神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⑧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38页。具体而言,则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⑨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4年3月17至18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第1版。英雄“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⑩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9月30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相当精炼地表述了新时代的英雄品质,既有历史的总结,又有现实的归纳。
新时代英雄被赋予前所未有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说:“‘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并且“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1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第15-18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英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①习近平:《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10期,第4-11页。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跟“英雄”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揭示出英雄的巨大作用。
新时代英雄受到前所未有的礼赞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不然谁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呢?”②习近平:《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2014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205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表达对“抗战英雄的崇敬”。③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第15-18页。他还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强调:“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这些都是要坚决抵制的现象。④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习近平总书记说:“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所以,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⑤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9页。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⑥习近平:《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9月30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场合对英雄表现了至高的敬意,将崇尚英雄提升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并要求社会形成礼赞、崇尚英雄的环境和氛围。
中国共产党百年英雄观的历史演变,与时代环境密切相连,从最初的选择与彷徨,运用英雄观进行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斗争,到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利用英雄观服务于抗日战争,发展“群众的英雄”的观点和内涵,不仅直接歌颂抵抗日本侵略的战场战斗英雄,也赞扬那些服务于后方保障物质的生产战线的英雄,毛泽东适时提出“人民英雄”的概念。改革开放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对英雄观也进行了新阐释,将之服务于新时期各行各业,奋斗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的思想,深刻表达出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内涵和精神,要求社会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氛围,中国共产党的英雄观得到前所未有的升华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历史,正是其百年光辉历程的展现。新时代英雄观充分地展现出:每个人都能成为时代的英雄,每个人都有其生命的价值,每个人都有其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