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挺劲
(海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海南 海口 57031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和“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顺应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体到对于海南来说,这既是海南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海南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访谈等方式,全面梳理了海南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2018年以来,海南省制定出台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相关部门、各市县均针对出台了配套措施,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此外,选派8000余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实现了196个乡镇、2561个行政村全覆盖。
海南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全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海南省农业增加值达1178.3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279元。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认真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截至2020年12月,海南省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6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4.9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实现了全面脱贫。
“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光纤宽带网络和高速移动通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完成电网改造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具备条件的乡镇100%覆盖快递服务网点,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快递。实现县县通高速、行政村全部通客车、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岛内所有市县实现公交化,建成农村公路3.52万公里,实现10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客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紧紧围绕“三清、两改、一建”任务,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确保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截至2020年12月,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8万户,超额完成国家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攻坚战,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5%,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海南自贸港政策推进落实,人、财、物等要素城市流动加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但其乡村带动能力却未得到有效提升。特别是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因农资成本较高、收成不高等原因,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村里留守大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劳动力缺失较为明显,土地闲置较为普遍。此外,因“建新不拆旧”等情况,乡村房屋资源浪费现象也较为普遍。以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为例,全村共有48户,常住人口200余人,超过一半人常年外出打工。村里有70余栋大房子,有将近40%房子常年无人居住。同时,该村拥有水田200余亩、坡地2000余亩,但大部分水田属于撂荒状态,坡地则是种植槟榔、橡胶等长期农作物,并且疏于管理,经济效益也不高。
目前,海南大多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于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承包和村集体入股等,但除去分配给村民资金及村级公共支出后,每年基本没有盈余,根本谈不上用集体收入去发展产业。同时,从调研走访情况来看,社会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凭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乡村比例尚小,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存在项目单一、经营规模小、特色产业项目不多等问题。比如,目前,海南省仍有220个行政村是集体经济“空壳村”,这些村庄集体经营性收入(不包括各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各类补助资金)仍未达到5万元。
从走访调研来看,海南农村各类实用型人才总量仍然偏少,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乡村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与自贸港建设需要差距较大,特别是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等人才缺口较大,乡村人才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海南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比如:五指山市为激励返乡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过设立创业孵化基地,虽已有黎锦等9家创业团队入驻,但在资金支持、金融扶持等方面,帮扶力度有待加强。
从走访调研来看,一方面,由于土地零散、信息化程度不高等因素,海南的大多数乡村仍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农业产业仍停留在提供初级农产品为主,即使有些乡村产业存在着产品加工,但是其规模通常比较小,设备与技术也比较落后,缺乏深度与精度加工,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利润不高。例如:海口市永兴镇种植荔枝近4万亩,但主要以采摘售卖为主,缺乏对荔枝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不够高。
海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看似正处于发展热潮,但实际上大多未经过科学规划,乡村旅游项目档次不高,游客消费水平较低,产业实力不强,游客体验感较差等,主要以自然风景游、农家乐等项目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与景点景区、酒店宾馆、美食小吃等资源关联不够,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以琼海市为例,虽然针对打造了系列主题旅游路线,看似涵盖了琼海所有旅游资源,但却没有很好围绕“乡村旅游”这个海南最大的特色进行谋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的任务。由于海南村庄类型多样,村情差异较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实行分区分类的差别化推进策略,鼓励探索多种形式的乡村振兴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定安、屯昌等地,可依托海口市省会资源优势,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带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自贸港政策,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机制,引导鼓励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乡村流动,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融合过程中实现均衡配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特别是海口市可依托基础相对完善、机制相对健全等优势,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全面推行点状用地制度,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在出让、租赁、入股等方面实行改革,统筹解决好企业用地、项目发展需求,破解乡村发展中的用地瓶颈。此外,可探索支持乡村发展金融制度,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
借鉴三亚市探索建立“一村一企”模式,引入华侨城海南集团参与开发打造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廖村的经验。陵水、乐东、东方等市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可按照共享共治共赢的发展理念,在保留乡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探索村企共建发展模式,由企业在乡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给予一定帮扶,并以租赁或合作开发模式,联合村集体、村民共同开发产品。同时,推动乡村闲置资源高效运转,合力打造新型农村特色产品,实现政府、企业和村民互利共赢,让村民享受到更多乡村发展成果。此外,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充分整合农业生产、乡土文化、民俗民风等资源,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促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白沙县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紧抓互联网机遇,整合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电商产业,成为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海南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五指山、保亭、琼中等市县可以培养本土人才为切入点,依托自贸港人才政策,通过人才培养专项行动、电商人才专题培训等方式,大力培育本土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农业种植、信息技术、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物流配送等专业技能的乡村人才队伍,补齐乡村发展人才短板,为探索打造区域电商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探索实行“专业化+本土化”运营模式,加强与京东、淘宝等企业合作,大力扶持本地电商企业,在提升海南中部山区农村特色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数据化水平上下功夫,积极引导产销对接,努力打造海南中部山区互联网应用广泛、配套支持基本完善、产业发展更具活力、电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农村电商发展新局面。此外,加大资金支持、金融扶持等创业就业帮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互联网与农业、旅游等产业,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为海南中部山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澄迈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咖啡文化和热带水果为主题,开发了福山咖啡、无核荔枝、桥沙地瓜等特色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发展路子。临高、昌江、儋州等市县与澄迈区域位置相似,可充分结合当地在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容量、环境承载等诸多因素,积极探索特色化、现代化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子,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化乡村产业链。特别是充分利用洋浦经济开发区的自贸港政策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贯通供应链,引入物流仓储、冷链物流等企业,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同时不断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在开发滨海风光、蓝洋温泉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独特的黎族风俗民情、东坡文化、临高角红色文化,推进“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业+互联网”“农业+康养”等,整合资源加强休闲农业园区、乡村民宿、休闲渔家和康养基地建设,通过农旅融合带动文旅融合,打通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全力构建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
琼海、文昌、万宁等市县美丽乡村工作成效显著,拥有博鳌镇、潭牛镇、和乐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风情小镇,琼海北仍村、文昌好圣村、万宁文通村等一批特色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特别是琼海、文昌、万宁等市县在特色资源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如文昌月亮湾、万宁日月湾、博鳌玉带滩等;在文化方面,侨乡文化氛围浓厚,是著名侨乡;在美食方面,拥有驰名中外的海南传统四大名菜;在产业方面,拥有文昌椰子、万宁兴隆咖啡、琼海小吃等一批特色品牌;在住宿方面,拥有希尔顿、喜来登、威斯汀等高档酒店及一批特色乡村民宿。整合利用好以上资源,用好用足自贸港建设旅游政策,将“吃、住、行、游、购、娱”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通过开发推广特色乡村旅游专线,探索开发趣味乡村体验、果园采摘体验、古村体验、民俗体验、农家生活体验等体验式乡村旅游产品,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