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红英,刘伟斯,郑锦坤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药学部,韶关 512025)
患者,女,81岁,因“纳差3 d、四肢乏力1 d” 以“脑血管病”于2021年4月10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反应迟钝,对答较慢,1 d前出现四肢乏力,可抬起,不能行走;无口角歪斜,无恶心、呕吐,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等。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11年余,最高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家属诉有服药(具体药物不详),平时未监测血压;2020年11月诊断为脑梗死、血管性认知障碍,不规律服药。家族史无特殊。否认有自发出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4 ℃,脉搏58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59/90 mmHg。患者神志模糊,右侧鼻唇沟变浅,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3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10分。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7.73×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82%,血小板(platelets,PLT)153×109·L-1;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1.3 ng·mL-1;头颅CT检查提示:双侧基底节、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双侧小脑多发缺血/腔隙性脑梗死灶。入院诊断:①再发脑梗死?;②血管性认知障碍;③高血压3级,很高危。医嘱给予铝镁匹林片(Ⅱ)1片(每片含阿司匹林81 mg、重质碳酸镁22 mg、甘羟铝11 mg),po,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po,qn;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25 mg静脉滴注,qd。入院第3天,因发热(体温38.6 ℃)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2 mL肌内注射。入院第5天仍有发热(体温37.9 ℃),考虑感染性发热,送检血培养。医嘱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SH6921)2.0 g,静脉滴注,qd。入院第8天,患者无发热,血常规:WBC 12.88×109·L-1,粒细胞(granulocyte,GRAN)7.19×109·L-1,PLT 61×109·L-1,PCT 0.166 ng·mL-1,血小板较前明显下降,复查。入院第9天,WBC 12.20×109·L-1、PLT 62×109·L-1。医师考虑不排除感染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联用莫西沙星片0.4 g,po,qd,并停用铝镁匹林片(Ⅱ)。入院第11天,血培养结果细菌、真菌均阴性,WBC 10.50×109·L-1,PLT 43×109·L-1,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双手皮肤瘀斑。临床药师查阅患者用药情况,考虑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致血小板减少可能性大,建议停用。医师遂停用该药,改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q8h,并加用利可君片20 mg,po,tid。入院第12天,患者低热,WBC 10.22×109·L-1、PLT 83×109·L-1,血小板较前升高。入院第15天,患者间中低热,WBC 9.24×109·L-1,PLT 165×109·L-1,WBC及PLT计数恢复正常。第16~20天,患者无发热,病情稳定,出院。
该患者入院时血小板正常,既往无自发出血史、无血小板减少相关性疾病,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6 d后,血小板下降至43×109·L-1,双手皮肤瘀斑,停药4 d后血小板恢复正常,考虑血小板减少可能由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所致。根据诺氏(Naranjo's)药物不良反应评估量表[1],总分值7分(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说明书已载有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1分;血小板减少在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发生,2分;停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后血小板水平上升,1分;未发现其他原因单独引起血小板减少,2分;血小板计数和皮肤瘀斑可视为客观证据,1分),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
头孢曲松钠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胸闷、恶心、皮疹、腹泻及发热等[2],致血小板减少临床少见,其机制很可能为一种特殊免疫反应。ARNOLD 等[3]发现,头孢曲松钠致血小板减少符合药物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immune thrombocytopenia,DITP)的实验室诊断标准。DITP通常发生在暴露药物1周后,常导致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并可能出血,大多数出现症状的患者有黏膜出血,很少发生颅内或内脏等严重出血[4]。头孢曲松钠致DITP罕见,一项追踪单一药物致DITP的数据显示,1991—2013年文献仅报道头孢曲松钠致DITP6例[5]。其中3例证实存在头孢曲松钠依赖性抗血小板反应性抗体(drug-dependent antiplatelet antibodies,DDAbs)[6]。GROSSJOHANN等[7]证实,DDAbs通过GPIIb / IIIa亚基和GPIX复合物上的表位与血小板反应,这种相互作用可能加速血小板破坏,致血小板减少。
头孢曲松钠致血小板减少,根据个案报道一般停药后3 d至3周血小板恢复正常,肝肾功能不全者恢复时间可能延长,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恢复正常,目前尚无指南或共识推荐标准治疗方案。若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可参照文献[8]给予免疫球蛋白、甲泼尼龙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单用或联合,并及时输注血小板。本例提示,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时,还应警惕患者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减少,积极排查诱因,停用可疑药物并及时处理,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