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莲
福建省永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永安 366000
造成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体是鸡嗜血杆菌,该细菌呈多形性状态,如球状、长杆状等。长杆状的鸡嗜血杆菌没有鞭毛,不会形成芽孢。鸡嗜血杆菌为兼性厌氧菌,主要存在于患病鸡的黏膜和眼分泌物中,且可生长于鸡血琼脂培养基中。由于鸡嗜血杆菌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等环境较为敏感,所以可被大多数消毒剂杀灭,但该细菌可在低压,冷冻环境中长时间存活。
鸡传染性鼻炎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的鸡群,其中以初产蛋鸡和4 周龄以上鸡发病率较高。鸡嗜血杆菌通常只感染鸡,并不感染其他动物。雏鸡在感染该病后,症状通常较轻。成年鸡在感染该病后病情多为急性型且较为严重,持续时间长。鸡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尘埃等途径传播;另外,被污染的饲料、用具等也会传播该病,健康鸡群通过呼吸道感染后会出现发病现象。该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其在秋季和冬季发病率较高,冬季鸡舍内温度较低、湿度高、通风不良等现象会显著提高该病的发生概率[1]。
患传染性鼻炎的病鸡通常有2~3 d 的潜伏期,发病后鸡传染性鼻炎主要对鸡的鼻窦和鼻腔造成严重的伤害。通常感染该病的鸡鼻腔内会分泌大量的清液,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鼻腔内的分泌物逐渐变浓。另外,病鸡的眼睑、喉部出现水肿现象。病鸡会出现明显的咕噜声或打喷嚏症状。患病鸡此时食欲下降,并伴有严重的腹泻现象。若仍未进行治疗,病鸡还会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迟缓,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死亡,对我国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产蛋鸡在感染该病后会表现出产蛋量下降,产血斑蛋、畸形蛋等,且蛋重减轻、蛋壳变薄。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病鸡会出现呼吸困难、啰 音、机体消瘦、抵抗力下降等情况,部分病鸡表现出神经症状。同时,容易出现继发感染。患有继发感染的病鸡,死亡率明显升高,产蛋鸡在感染该病后病程通常持续7~15 d。
对病死鸡进行解剖可发现:病鸡呼吸道内有大量的黏液分泌,且鼻腔内出现干酪样物质,病鸡眼睑肿胀;切开病死鸡的气管可发现,咽喉部位有明显的出血症状,且气管内含有大量的黏液;部分病死鸡肺脏出现淤血,腹部气囊囊壁增厚,卵巢变形。
首先,可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诊断。选用鸡血琼脂培养基进行鼻窦分泌物的培养,培养环境温度设置为37 ℃,二氧化碳含量设定为10%,连续进行48 h 培养。随后观察结果,若发现培养基中出现圆形菌落,则可挑选单个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为革兰氏阴性球菌。其次,使用试管凝集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快速检测鸡嗜血杆菌凝集素和抗体。
对患病鸡进行治疗前,首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敏感抗生素给予治疗。由于鸡嗜血杆菌易产生耐药性,因此不可过度使用某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病情极为严重的病鸡或治疗后无效果的病鸡,养殖人员应及时将其扑杀并做无公害化处理。对于病情并不严重的病鸡,可先使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每天注射2 次,连续注射3 d。治疗第4 天改为注射强力霉素注射液,连续注射3 d,每天注射1 次。通过轮换注射2 种抗生素观察治疗效果,若病情有所好转,可减少药量,直至完全康复。
为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饲养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鸡舍内经常通风换气,同时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密度过大造成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减低机体免疫力。季节交替时期,饲养人员应做好鸡舍的保温工作。定期对鸡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从而减少空气刺激对鸡群健康的影响,促进鸡群正常生长发育。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应定期对鸡舍内的用具,如料槽、水槽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防疫制度进行,进出养殖场和鸡舍前应及时洗澡和更换衣物,每天及时清除鸡舍内产生的粪便等排泄物。鸡群出栏后鸡舍应闲置15 d 左右再使用,且在使用前还应进行熏蒸消毒,从而保证鸡舍卫生,避免新进鸡群出现感染现象[3]。
免疫接种是预防鸡传染性鼻炎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应按照相应的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通过注射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可有效降低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概率。
饲养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加强对鸡传染性鼻炎的防治工作,通过密切观察鸡群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大规模暴发,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