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强化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2022-11-27 03:13杨丽敏
奋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民生

■ 杨丽敏

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共需求和实现公共利益向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公共服务直接关系民生保障与改善、社会公平与正义,关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我国在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共服务供给得到全面改善,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强调“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强非基本公共服务弱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建设质量龙江,强调“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强化”,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重要举措。

黑龙江省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力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7.1%,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事关群众利益方面持续发力,有力有效保障各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支持业有所就。落实就业创业政策,重点支持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做好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和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病有所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筑牢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道防线”。支持学有所教。压实各地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责任,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善县域普通高中薄弱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提升质量,支持普通高校“双一流”建设,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老有所养。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制度,压实省与市县缺口分担责任,多措并举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支持弱有所扶。落实各项困难群众救助政策,按规定提高低保及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落实退役军人优抚优待及安置政策、计划生育扶助政策,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补齐民生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推进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支持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持续推动城镇老旧供热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落实煤电增产保供财政支持政策,保障煤电供应安全,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发展文体事业。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强化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重点文物考古发掘资金保障,提升黑龙江省文化软实力。

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物质文化产品的不断丰富为基础,更需要以公平而有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在公共服务不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必须看到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公众的服务需求更为多元,对服务供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不断增长的基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新要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比如供给不均、供非所求、供给难以精准反映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等问题。实现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必须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因此,实现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质量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综合实力实现全面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 万亿元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公共财政能力直接挂钩,从根本上决定着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够让人民群众在不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公共服务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力保障落实各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黑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九个方面规定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让人民群众体验到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公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公共服务质量的核心内涵。要补齐公共服务绩效反馈机制不完善、公共服务评价信息不畅等短板,不断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

借鉴各地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立足于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还要善于借鉴。比如,成都市提出了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新战略定位。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相关规划落地实施,需要系统整合“全周期管理”“精细化管理”“战略绩效管理”“第三方评估”“政策督察”“全面质量管理”等高效能治理机制、手段以及工具,使发展规划能够保持持续性和一致性,达到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平衡。

利用新技术提升质量。要提高网络化表达渠道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用新兴技术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可以有效解决公共服务与公民需求相脱节的问题。高效能治理既是制度创新,也是科技革命。大数据、物联网、5G、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效能治理创造了全新的渠道和实现场景。公共资源更加高效配置,服务通过数字赋能,更加精准便捷,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主导”与“公共属性”是公共服务的核心要素。要避免“服务垄断”等乱象,也要防止对政府财政的过分依赖等问题。要通过市场机制,不断吸收社会资源,或由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以专业服务提升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猜你喜欢
服务质量公共服务民生
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研究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关于港口物流服务质量的文献综述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