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

2022-11-27 10:48谭国缔
养殖与饲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李氏患病杆菌

谭国缔

广西大新县雷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大新53231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肉羊养殖业吸引了众多养殖户的关注,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经验匮乏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羊的各类疾病也接连不断的出现。李氏杆菌是四大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动物的体表、体内、排泄物以及青贮饲料中均有李氏杆菌,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感染。但正常状态下,病原菌对羊的感染率较低,患病羊感染后症状较重,病死率较高。绵羊和山羊都能够感染李氏杆菌发病,这一疾病给养羊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

1 病原学

李氏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1],于1926年首次被分离得到,进行抹片后常单个存在、成对排列或呈V 字型排列,呈短杆状,菌体大小为(1~2)μm×0.5 μm,该病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在环境温度为3~45 ℃、pH 5.6~9.6 时能够较好地生存。李氏杆菌没有芽孢和角膜结构,但对环境有比较强的抵抗能力,并且在低温的环境下该病菌的毒性会更强,在干草和土壤内能够长期存活,常规的巴氏消毒方法不能杀灭本菌,但在65 ℃下加热30~40 min 可以使其灭活。同时,酸、碱以及辐射或者高盐环境等均不能将李氏杆菌全部杀灭,但其对来苏儿、氢氧化钠和福尔马林等常用的消毒制剂较为敏感,可以起到良好的杀灭作用。患病动物感染李氏杆菌后,细菌主要寄生在细胞内,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有一定的损害,能够抑制吞噬溶酶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 发病原因

李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其流行、传播的情况和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如气候突变、饲养环境潮湿或者通风条件不好等均容易导致李氏杆菌病的发生。该病通常在冬季或者春季较为多发,该病的传染源较多,通过消化道或者呼吸道均可导致病原菌的二次传播,这就与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条件有重要联系,未及时对圈舍的粪便进行清理并定期消毒,就非常容易导致羊群间的疾病传播。其次,饲养管理不当,如果未能将患病羊只与健康羊只分开饲养也非常容易导致养殖场内暴发大规模的疫病。此外,羊群缺乏适量的运动、冬季和春季的青绿饲料相对匮乏,营养价值较低,导致羊群的营养不良,或者羊群缺乏维生素A 以及维生素B 等营养元素的补给,饲喂羊群的饲料被污染,羊群发生体内寄生虫感染或者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疾病的感染均可诱发李氏杆菌病。

3 流行特点

这一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具有一定的散发性,有时也会造成地方性流行,本病的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很高。李氏杆菌可以感染多种动物,目前已知有42 种哺乳动物、22 种鸟类均能感染此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是羔羊和仔猪的感染,动物对本病的易感性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成年动物的抵抗能力略强,但也可感染。本病的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它们的粪便、尿液、乳汁、精液以及其他分泌物中均有大量的李氏杆菌[2],易感动物直接接触带菌动物或接触到被病原污染的饲料、饮水等时极有可能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消化道,易感动物误食了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后,李氏杆菌经由口腔黏膜的创伤侵入体内,转移至延髓附近的脑干部三叉神经内,再上行至神经纤维,在延髓实质形成病灶。所以在饲料较硬时,羊群更容易发生李氏杆菌病。除消化道传播外,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的皮肤也都可作为传播途径。

4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3 周,也有的病例潜伏期可达2 个月。患病羊初期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靡,眼睛发炎,视力受到一定的影响,眼球突出,而后出现神经症状,运步不稳,来回转圈,行走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头会抵住障碍物不动。颈部肌肉容易发生痉挛,头颈僵硬、上弯,呈角弓反张样。随着病程的延长,患病羊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怀孕母羊在产前3 周出现流产,且发病前没有任何其他的症状,羔羊患病时,往往出现急性败血症,迅速死亡。

剖检患病羊,可以看到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其他的组织和器官往往没有明显的变化。患病羊的脑膜和脑组织有炎症反应,化脓[3]。羔羊的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变大且湿润,切开后可以看到切面有出血点。肺脏充血、水肿,有的病例表现为卡他性支气管炎;心脏、肝脏和肾脏有明显的变性、出血,肝脏和脾脏内有化脓性坏死灶。

5 诊断方法

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进行初步判断,但由于出现神经症状的患病羊与脑包虫病等其他疾病的症状类似,容易混淆,要进行鉴别诊断,如需确诊应进行实验室检查,可以用于诊断羊李氏杆菌病的方法有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PCR 快速诊断等。

6 综合防治

6.1 治 疗

由于李氏杆菌病的强传染特性,当发生羊李氏杆菌病时,应立即将患病的羊只进行隔离治疗,并密切关注与其接触过的羊只是否有相应的症状,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主要的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对于病症较轻的患羊,可以使用浓度为12%的复方磺胺甲基恶唑进行治疗,肌肉注射剂量为80 mL/头,1 d给药2 次,连续用药5 d,可同时肌肉注射400 万U单位的氯胺素治疗,每天给药2 次,连续用药5 d。对于体温较高的可以用安乃近等解热药物降低体温,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当神经症状较为严重时可以使用氯丙嗪进行肌肉注射以缓解症状,注射剂量为250 mg/头。常用于治疗李氏杆菌病的药物有链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青霉素的疗效欠佳,不作为首选药物,一般治疗3 d 左右就可有明显疗效,如果病情不见好转可以更换其他抗生素再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可以在病羊的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以提高患羊的免疫能力,促进其恢复。

6.2 预 防

1)加强消毒卫生管理。由于李氏杆菌病的病死率较高,且羔羊患病后常呈急性败血症,很快死亡,所以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应注重羊李氏杆菌病的预防。首先应注重消毒工作,及时对羊舍的粪污进行清扫,定期消毒羊舍、饲养用具以及运动场,消毒药品可以选择5%的漂白粉、百毒杀等药物,每次消毒要彻底,要自上而下、从左到右进行消毒,避免出现消毒死角。李氏杆菌能够感染的动物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应尽量避免羊舍周围和内部出现其他动物,做好灭鼠工作,减少由其他动物传播该病的机率。另外,还应做好羊群的驱虫工作,每年春秋两季分别进行1 次驱虫,防止发生寄生虫感染等情况。工作人员也应注重自身的清洁消毒,防止将致病原带入养殖场内。

2)加强生物安全防控管理。在饲养过程中应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减少从场外引入羊只,如需引入时要严格检疫制度,检查将引入羊只的检疫程序,不从疫区和受威胁区引入,新进场的羊只应进行隔离,至少隔离观察半个月以上,确认其健康状况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从根本上杜绝致病原的传播与流行。同时,在饲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羊群的健康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羊只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将其运动过的场地,圈舍、使用过的饲槽、水槽等用具等使用漂白粉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并将其产生的粪便等分泌物、剩余的饲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造成更大规模的疫病传播。

7 结 语

李氏杆菌病的致死率虽然较低,但其为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并且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可对羊群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危害。因此,养殖场应重视该病的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消毒卫生以及科学用药等,定期开展灭鼠杀虫等工作,做好各环节的防护工作,以降低本病对羊养殖业带来的危害。

猜你喜欢
李氏患病杆菌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rpoB、gyrA、cheA基因在芽孢杆菌鉴定上的应用
转基因植物历史悠久
文言文练习
知县奇断田产案
谈谈三国史上的江油关
阴道乳杆菌主要种群异同与健康
皇宫救命扇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