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2022-11-27 10:48郭磊彪
养殖与饲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死猪耳病猪群

郭磊彪

辽宁省北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北票122100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繁殖期母猪与仔猪易感。该病传播速度快,流行广泛,主要侵袭病畜的繁殖系统与呼吸道系统,稍不注意即可造成大规模猪群感染死亡。因此,明确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及时对出现症状的病畜做出诊断,在养殖过程中做到预防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该病对猪养殖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1 猪蓝耳病的发生原因

1.1 致病微生物

猪蓝耳病主要是猪感染了PRRS 病毒引起的,PRRS 病毒是一种RNA 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该病毒外形近似直径为45~65 nm 的球状,不耐高温,对酸碱度敏感。当饲喂管理不善,引进致病源时极易引发猪群感染。

1.2 环境卫生管理不当

主场内环境卫生不达标,空气流通不畅,主群密度过大都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滋生,猪群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传染病。此外,猪场防疫消毒过程不完善,则容易引进致病原,尤其是猪蓝耳病等高致病性病毒,将会导致场内猪群发生大规模感染。

1.3 引种管理不当

猪场引种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切断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有些猪场由于引种运输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当,导致种猪发生应激反应,引发猪群的交叉感染。有些猪场引进带病种猪,在到达猪场后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隔离饲养观察,急于混群而造成猪群蓝耳病暴发[1]。

1.4 饲养管理不当

传染病的发生离不开3 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除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易感动物就要求猪场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免疫力。有些养殖单位为节省饲料成本,使用劣质低蛋白的饲料,导致猪群营养不达标,猪群抗病能力降低,导致猪群易感蓝耳病。

2 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

猪蓝耳病发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或者隐性感染猪,这些猪可以通过尿液和粪便将病原从体内排出,妊娠母猪流产后的羊水、胎儿等也带有大量病毒。这些排泄物可以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尤其是对饲料、饮水、空气等形成污染后很容易造成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交配传播,此外,妊娠期的母猪在感染病原后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将病原传播给胎儿。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其中易感性最高的为繁殖期的母猪、仔猪和种用公猪,而处于育肥期的青年猪通常发病较轻微。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在气温高的季节发病率稍高。本病发生的一个主要特征为持续性传播,当病猪耐过后,在其体内仍旧带有大量病毒,能够不断向周围环境中排毒。

3 猪蓝耳病的临床症状

猪蓝耳病有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和猪的体质和感染病毒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当猪的体质较好且病原感染量较低时,潜伏期相对较长,最长可以达到37 d。当感染猪的体质下降或者出现应激情况时,会迅速发病,有的病猪甚至没有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感染后带毒的猪,在2~14周内均可以向体外排毒,造成其他健康猪的感染。有猪感染后,通常2 d 内就可以在猪群中蔓延开来。若发现治疗不及时可造成极高的死亡率,有些仔猪死亡率甚至达到80%~100%。患有蓝耳病的猪体温会迅速升高,超过40 ℃,蓝耳病会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患病猪呼吸困难、咳嗽,耳部及体表部位发绀,水肿、共济失调,厌食。对于怀孕母猪和种公畜则表现为繁殖功能障碍,怀孕母猪会发生流产、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种公猪对蓝耳病不易感,即使感染后只表现为精液质量下降和精子畸形等问题,但感染后的精液是带毒的,具有传播风险。

4 猪蓝耳病的诊断

4.1 临床诊断

患猪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腹泻、耳尖或肚皮发紫等症状,但应注意与其他可以引起病猪出现呼吸系统与繁殖障碍的疾病加以区分,如猪伪狂犬病和猪瘟等疾病。解剖患病猪后可发现,病畜肺部肿大,呈大理石样变并伴有出血症状。病死猪的膀胱、肾脏、胃底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胸腔、心肌、心内膜也存在出血现象,肝脏和脾脏肿大[2]。

4.2 实验室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猪肝脏、肺脏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细菌的分离和培养,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有无其他致病菌生长。若没有细菌增殖生长则可进行血清学检测,采取病畜心脏血液5~10 mL 离心后取血清,使用蓝耳病诊断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是否含有蓝耳病抗体,若所检结果为阳性,则可确诊为猪蓝耳病。

对本病进行诊断,在实验室还可以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PCR 技术。通过对病死猪的肺脏、支气管等部位进行采集并处理,然后应用PCR 方法对所采集的病料进行扩增,如果扩增出特异性的条带,则可以确诊猪发生本病。

5 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

5.1 药物防治

由于目前尚无针对猪蓝耳病的特效药,因此对于蓝耳病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缓解一些临床症状,防止继发感染造成大批猪群死亡。对于发生水肿和腹泻的病畜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可按50 mL/kg 给病畜口服补充含盐电解质。对于出现高温、咳嗽、呼吸困难的病畜应对症使用抗生素治疗继发性细菌感染[3]。

5.2 加强饲养管理

重视环境卫生与消毒猪场环境卫生管理对防治各种病原微生物传播至关重要,养殖过程中应保证合适的猪群密度,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顺畅,减少空气尘埃中的病原微生物量,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的季节,要注意通风,避免为了保持舍内温度而限制通风造成猪舍内有害气体蓄积,不仅容易滋生病原,还会对猪群产生应激作用,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猪舍内应有保持有温度和湿度相对恒定的措施,确保在不同的季节里,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大。这样可以避免猪群受到温度和湿度变化异常而造成的应激。良好的饲养环境也可以改善猪群的生长状况,增强自身免疫力。

猪场应该有一套完善的消毒流程,对于饲槽、饮水装置以及猪舍内都应进行定期消毒,可用10%~20%的石灰乳消毒。带猪消毒要采用广谱且刺激性小的消毒药物,消毒药物要定期进行更替,避免长期应用同一种消毒药物使得病原对消毒液不敏感。对外来人员、物品、车辆也要进行严格的消毒。

养殖场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进行养殖,这样可以避免从场外引种造成病原的侵入,如果确实需要引种,则要对引进种猪进行严格的隔离饲养观察,一般要求最短隔离30 d。

5.3 进行疫苗接种防控

对猪场内猪群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是防治蓝耳病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易感猪群和高发病地区应提前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3]。此外,对养猪场进行定期蓝耳病监测也很有必要,对发病猪群进行严格的检疫审查,杜绝致病原向外传播,可以有效遏止蓝耳病的流行性大暴发。

5.4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预防本病还需要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一旦养殖场出现发病猪,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诊断,确诊后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病猪出现死亡,则要对病死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还要对病死猪所在的猪舍进行严格的消毒。对病死猪的粪便、尿液、其他分泌物以及被这些物质所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用过的饲槽和水槽等要进行严格消毒。这样可以减少病原的传播,减少猪群感染,降低经济损失。

6 结 语

猪蓝耳病一旦暴发可对猪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明确病因,提前预防,对症治疗是控制该疾病的重点。保护好易感动物,及时定期接种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在变换季节之际,加强猪群营养,提高畜群免疫力,可以有效防止该疾病的发生。其次,做好引种隔离,人员以及环境的消毒防护工作,有效控制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一旦发现有该病发生,要及时对症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病死猪耳病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方法、存在问题及建议探讨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河南孟津: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