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养殖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22-11-27 10:48
养殖与饲料 2022年3期
关键词:品种改良牛舍杂交

熊 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总站,乌鲁木齐830002

牛肉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食品,随着国民饮食结构的不断调整,消费者对于牛肉及牛肉制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育肥牛养殖行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选择通过养殖育肥牛获取经济效益。但我国的育肥牛养殖行业起步较晚,很多养殖户在养殖技术、生产意识方面存在不足,制度建设也比较落后,这使得在育肥牛养殖环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因此,积极面对养殖环节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保障养殖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1 育肥牛养殖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育肥牛养殖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意识欠缺,虽然近年来,各个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于育肥牛养殖的政策扶持,养殖户的养殖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1],但由于管理效率较低,信息比较滞后,养殖户无法及时了解市场的育肥牛价格,往往以较低的价格将育肥牛卖出,影响了养殖场的整体收益,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育肥牛养殖者的从业积极性。

1.2 育肥牛的品种改良亟待加强

我国的黄牛改良工作在近几年才逐步向肉用品种发展,这导致我国的肉牛品种较少,缺乏优良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在育肥牛养殖场中改良的比例比较低。在基层,推进品种改良工作时,由于养殖户对于改良工作认识不到位,并不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牛的品种杂交[2],这导致繁殖出的杂交牛生产性能较为低下,整个育肥牛群体的质量偏低,即便投入了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也难以得到理想的回报。在育肥牛品种改良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而基层能够掌握这一技术的配种员数量有限,非专业的配种员在进行冷配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母牛生殖系统疾病的发生,这也使得育肥牛养殖户对冷配有抵触情绪。

1.3 养殖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从事育肥牛养殖的人员大多为农牧民,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知识水平也比较低,对于育肥牛的生活习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较少,通常是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或效仿周围人养殖的方式,这样养殖的育肥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原有的生产性能。加之,育肥牛的饲养周期较长,容易接触到病原微生物而发生疾病,养殖人员不能根据育肥牛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育肥牛死亡率升高,这降低了养殖的效率,还有部分养殖户由于育肥牛死亡不想承担经济损失,将病死牛屠宰后售卖,威胁到了公共卫生安全。在病死牛的处理上,很多从业人员不能掌握无害化处理技术,无害化工作不落实,产生了安全隐患。有时,为了增加育肥牛的增重,还会强行饲喂增重剂、大量的尿素等药品来催肥,这样会降低育肥牛的牛肉品质。

1.4 养殖环境较差

在基层,育肥牛的养殖往往是在居民院内进行,或是放养,养殖选址不够科学。院内养殖的规模往往比较小,以10 头左右的规模比较常见,这样的养殖模式效率低下,对人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而放养养殖的面积普遍较大,水源较分散,不易管理,而且自然环境中有很多吸血蚊虫,这些蚊虫是传染性疾病的中间媒介,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3]。

1.5 营养供给不足

育肥牛养殖效益的高低与饲料的品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营养物质全面均衡是育肥牛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但目前,一部分地区的育肥牛采食的主要饲料是青草和秸秆,没有补充精饲料,这样饲喂的育肥牛生长发育速度较慢,肉质品质较差,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还有的地区青粗饲料的种类比较单一,也不在饲料中添加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这导致饲料的营养不均衡,长时间采食这样的饲料,育肥牛的体质普遍偏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1.6 疫病防控意识薄弱

养殖人员对于育肥牛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掌握不足,不了解哪些操作容易使牛只患病,不重视消毒、清扫工作,在日常的养殖环节中还存在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养殖场的消毒工作不到位,细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育肥牛接触后患病却没有效果较好的药物可供治疗,降低了育肥牛的免疫功能,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1.7 养殖设备落后

机械化的养殖设备不仅能够节省人力,还能保证养殖的标准化,例如饲料搅拌装置能够将多种饲料混合得更加均匀,便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将资金过多地投入到养殖设备中,而是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这对育肥牛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2 解决方法

2.1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育肥牛养殖业上,各地政府应当加大扶持力度,不单单是从资金的投入方面,更应当积极地搭建平台,将辖区内的育肥牛养殖户有机地组织起来,将育肥牛的养殖、饲料购入、兽药采购和使用以及育肥牛销售串联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育肥牛养殖的安全性,提升育肥牛的养殖效率,还能降低养殖成本。在养殖过程中可采取减抗的养殖策略并进行品牌建设,加大对品牌推广和宣传的力度,打造有当地特色的知名品牌。同时帮助育肥牛养殖场了解实时的育肥牛交易价格,帮助养殖场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栏,获取更高的利润。

2.2 加速品种改良

利用杂交的方式进行品种改良,引进国外或国内其他地区的优秀肉牛品种与本地的育肥牛进行杂交,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通常能有所提升。杂交的方式可以大致分为3 种,分别是经济杂交、育成杂交和轮回杂交。经济杂交是将2 个不同品种的公牛、母牛进行杂交,可以使用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也可以使用乳肉兼用型的品种与本地的肉牛杂交,也可以用乳用母牛与肉用公牛杂交。育成杂交是将2~3 个以上的肉牛品种进行杂交,具体操作是将优秀的母牛和公牛进行自群繁育,横交固定后得到新的肉牛品种,较好的第三代公牛和母牛横交固定后,优良的生产性状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轮回杂交是将2 个或2 个以上不同品种的公牛先后与本地母牛进行杂交,杂交得到的子代再与另一个品种的公牛继续杂交,这样的方式通常能够保持杂交牛的优势,且杂交成本较低。杂交后的育肥牛遗传特性比较强,养殖周期能够大幅度缩短,且对疾病有一定的抗性,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养殖收益。

2.3 加强养殖人员的培训

育肥牛养殖环节中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从业人员没有专业知识导致的[4],针对这一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育肥牛的生理特性,掌握育肥牛的养殖方法,不论是在饲料配制、圈舍管理方面,还是疫病预防与控制方面都应当进行系统的讲授,同时普及肉用品种牛杂交的优势,让养殖人员深切认识到做好肉用品种牛杂交改良,能够提升养殖效益,使品种改良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疫病的控制方面,应当让专业的兽医进行疫病症状、危害等方面内容的讲授,帮助养殖人员了解到育肥牛临床症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加强免疫接种的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对于疫病防控方面的认识水平,在春季、秋季等动物疫病时常发生的季节,应当重点进行疫病防控,定期对牛舍进行清扫、消毒。

2.4 合理配置饲料

育肥牛饲料的营养水平会直接影响育肥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因此不能仅饲喂青粗饲料,还应当注重精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补充。在选择精饲料的过程中,应当对本地市场上的精饲料进行全面了解,选择科学全价、营养均衡、经济实惠的精饲料进行饲喂。在育肥初期要保证蛋白质摄入的充足,育肥后期可以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精饲料中饼粕类和玉米类的含量应控制在15%左右,也可以就地取材,选取经济实惠的农作物作为饲料原材料,降低饲喂成本,提升养殖效率。

2.5 改善养殖环境

育肥牛的养殖环境过差,会导致生病的几率增加,而大部分牛舍在建设时,没有综合考虑养殖规模,也不符合规定。因此,在审核育肥牛养殖场时,应当注重牛舍合理性的审核,要保证牛舍的温度能够控制在5 ℃以上,可以采用牛舍上方铺设塑料布,降低通风的方法提升圈舍内温度。同时注重牛舍的采光、通风,让牛只生活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当积极推行机械化养殖,让机械代替人力,保证养殖的标准化。

2.6 定期驱虫和免疫

在养殖过程中进行驱虫和免疫是预防育肥牛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驱虫药物可选择阿苯达唑、丙硫咪唑、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在驱虫完成后要及时清理育肥牛粪便,将粪便集中处理,利用生物热发酵反应杀灭粪便内的寄生虫及其虫卵,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育肥牛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另外,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期进行疫苗的注射,免疫后可进行免疫抗体效价的监测,对于抗体效价过低的牛只应及时补免,以确保免疫效果。

3 结 语

我国的育肥牛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目前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速肉用品种牛的杂交改良工作、重视养殖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式,促使养殖人员不断改善养殖环境,优化饲料配方,做好驱虫和免疫工作,降低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提升养殖水平,促进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品种改良牛舍杂交
黄牛品种改良存在问题与对策
果蝇杂交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基于PLC的牛舍无线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牛的品种改良是经济效益的保证
黄牛品种改良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棉花品种改良的方向与策略
家庭小规模肉牛舍建造
肉牛舍的环境控制
杂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