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龙
新疆昌吉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昌吉 831100
口蹄疫一直是困扰偶蹄类动物养殖的临床重点防控病,该病全球流行,是一类动物传染病,牛、羊、猪等家畜是重点感染群体,除此之外,临床还有人感染的报道,儿童感染后严重的还可因心肌炎而死亡,临床危害较大。临床防控该病的方法较多,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
免疫程序的制定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本地疾病流行病学规律,结合常发的口蹄疫病毒血清型,对本场牛进行科学的免疫计划制定。设定免疫程序时,口蹄疫疫苗最好和其他类疫苗免疫间隔10 d以上,防止免疫后出现相互干扰。还有一种免疫程序是根据季节和气候,以及疾病发生的突然性紧急制定的。口蹄疫在寒冷的季节最容易出现,为了加强防范,通常在每年的10-11月就开始提前免疫,这种免疫针对场内所有的牛,基层称之为“一刀切”式免疫。当周边养殖场发生疫情时,本场牛可紧急加强免疫以提高牛群抵抗本病的能力,由于口蹄疫病毒对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除了牛场外,猪场、羊场等疫情也必须关注,因不同靶动物携带的病毒可相互传播。另外,免疫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养殖场可根据存栏规模、疫苗类型的变化、流行毒株的变化、牛群养殖结构的变动以及政府防疫政策的指导进行调整。
口蹄疫病毒血清型较多,目前全球已知报道的有O、A、C、SAT1、SAT2、SAT3 和Asia1 型7 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养殖场需根据本地流行的常见毒株血清型针对性选择疫苗[2]。管理者应多关注动物疫病方面的报道,或咨询当地的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我国目前流行的毒株以O、A和Asia1 等3 种类型为主,建议非疫区牛场免疫这3 种类型的联苗。需要注意的是,疫苗需在低温下进行保存,不可冷冻,破乳的疫苗禁止接种,免疫后通常情况下至少有半年左右的抗体有效期,对于种用牛、役用牛或其他饲养时间较长的牛应每年免疫2次,以防野毒感染。
口蹄疫疫苗进入机体后是一个免疫反应的过程,该过程的反应强烈程度除了和疫苗本身质量关系较大外,还和免疫系统有着重要关系,健康的免疫系统都能在疫苗接种后的2~3 周产生合格滴度抗体。但不乏有些牛由于前期受到过疾病影响,或免疫力先天性缺陷,或因多种因素引发暂时性的下降,导致免疫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可适当配合提升机体免疫力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如黄芪多糖、含胸腺肽类制剂、含白细胞介素类制剂等。无论是中药提取物还是细胞因子,建议接种疫苗前12~24 h 进行使用,疫苗免疫后可起到抗体产生快、免疫整齐、防病效果好的作用。
饲料对免疫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 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配合的饲料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尤其是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氨基酸主要依靠饲料中的蛋白质提供,其本身又是抗体的最基本组成成分,若饲料中蛋白含量不达标,机体营养缺乏,则抗体的合成必然受阻。维生素、微量元素在生化反应过程中扮演着生化酶辅酶的角色,能促进免疫反应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饲料中含有的霉菌毒素可对机体免疫形成抑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所有饲料都含有霉菌毒素,但只要毒素含量在规定范围内,进入机体后就会被代谢分解,不会造成影响。相反若饲料原料质量把控不当,或在后期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环境湿度过大导致霉菌超标时,这些毒素就会对免疫形成抑制,最常见的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 毒素、呕吐毒素等,临床一定要注意防范。
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工具,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不仅能及时阻止疾病发展,还能将药物的使用成本降至最低,药物得到最大化利用。有些牛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习惯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殊不知这样用药不但容易导致机体产生耐药性,病原微生物的耐药率大大上升,同时还会对机体带来毒副作用,尤其是肝脏、肾脏2 个器官的负担过大。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过多的药物能使得这2 个器官受到功能性甚至器质性的损伤。管理者在采购兽药时,务必选择正规厂家,不含违禁成分,检验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产品有二维码追溯。药物使用时务必遵守执业兽医指导原则,或者根据外包装的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切不可随意加大用量和延长时间,使用方法上也一定要按照药物规定进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热镇痛类药物在使用时更应该谨慎,这类药物具有抗过敏、抗免疫作用,短时间使用能快速改善症状,但过量使用对免疫抑制作用非常强,从而导致口蹄疫免疫后出现失败的情况。
适宜的环境有利于牛群平稳饲养,同时机体血液和组织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波动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抗原的识别、呈递、处理等一系列反应过程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际生产过程中,制定好的免疫程序需要遵守,但如果免疫当天刚好碰上大雨、大风、天气突变或者极度高温高湿天气,最好将免疫时间向后推迟,最理想的环境是晴朗、无风、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临床实践表明,舒适的环境下免疫口蹄疫后,机体抗体产生速度加快,免疫半个月后测量抗体,牛群合格率能达到95%以上,疫苗对牛造成的副作用应激也最小。
口蹄疫病危害非常大,不仅是动物,人在接触病畜后也有感染风险,该病毒对幼龄动物或婴幼儿危害性最强,能导致心肌发炎,影响泵血功能,未及时治疗情况下很容易死亡。经常接触动物的一线饲养员、兽医、实验室化验员、屠宰场员工、皮毛加工人员等务必做好自我防范。成年动物感染后虽大多能耐过,但发病期间严重影响生产性能,最终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动物免疫工作是预防牛口蹄疫的最有效措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