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7)
推动高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实现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校要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就要增强党建与人才培养的融合。
对于高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过往的研究多从组织工作视角,探索基层党组织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而体现党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和组织引领。对于党建与人才培养二者关系的研究较少,少有从顶层设计的视角系统提出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路径。本文尝试以Y大学作为研究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准确把握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探索高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融合路径,实现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应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顺应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必然走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高校要分析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发挥不够、育人工作不系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进一步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党的领导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1]。要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体现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首先要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增强党对人才培养的领导力。然而,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各级党组织在人才培养事业建设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体现的还不够,功能发挥还不够充分;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过程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育才、轻育人的问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育人事业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要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各方面,推动高校党的建设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党建引领下,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也将会激发出更强大的创新动力。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赖于二者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首先,党的全面领导总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全局,决定人才培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次,高校党建能够通过提升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和教辅部门的组织力,压实各条块责任,密切配合,提升管理效率;再次,高校党建通过对全校党员师生的党性教育与锤炼,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其成为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带动全校师生员工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持久推动力。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高校各级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归根结底是提高立德树人能力[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发展了党对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的回答,丰富了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立德达到树人的目的。然而,对照“立德树人”的新时代要求,高校育人工作系统性不强,各育人主体和组成要素呈现单向发力的现象,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对育人作用发挥的主动设计和长远谋划不够。例如:全员育人存在碎片化现象,各管理条块育人功能相对割裂,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多以个体化行为为主;全程育人存在“断点”,学生在校成长成才过程中仍有未关照到的环节,各育人环节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育人的预期效果无法充分实现;全方位育人存在“盲区”[4],即对落实“十大育人”体系的具体内容缺乏整体、系统的顶层设计,没有真正形成育人的合力等。因此,当所有育人元素没有进行有效整合,不具备系统的整体性时,就会使育人工作相对割裂、松散,缺乏内生力与活力。而通过“党的引领”,将各育人工作主体和组成要素进行融合,使其具备系统性和整体性,并把育人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让教育过程形成入学到毕业、成才到成长的完整闭环[5],才能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抓手在高校党建,而高校党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发挥指方向、想办法、起作用、立规矩、树正气等作用[6]。一方面,高校党建工作仍然存在就党建抓党建、以党务代党建的现象,党建融入人才培养工作虚化。虽然高校都能清楚认识到抓党建就是抓发展,但在具体工作落实上,并没有真正做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同谋划共部署,抓党建工作的方法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吸引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级管理人员和各育人主体没有寻找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相促的发力点和结合点,没有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创新工作形式,没有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没有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难点、重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目标,这是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面临的关键问题。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活动中任务繁重,且一些业务类的工作项目推进快、见效快,容易出成绩,因此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业务工作,导致部分师生参与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增强推动党建和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7],并在工作考核上对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同要求、同考核,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和施力点,针对二者的融合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只有在党的引领下,寻求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方法,实现育人主体从个体独唱向整体合奏转变,育人组织从条块分割向协同联动转变,育人要素从相对独立向同向同行转变,才能真正发挥党全面领导的作用,推进党建和人才培养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Y大学在推进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中,以党建统揽为牵引,探索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发展创新路径,构建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深度融合模式;以协同共育为抓手,建立三个“六位一体”系统化育人机制;以应用实践为目的,实现党建与育人工作的双融合双促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党建体系是指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育人体系是指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将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进行深度融合,就是为了找准二者之间的融合点,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与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运用系统思维方式,从顶层设计视角进行谋划,在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和育人资源方面构建起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模式。
首先,是管理体制的深度融合。Y大学以党代会为契机,深化学部制改革,根据省市产业发展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按照直接服务相关产业链和行业领域的思路调整机构设置,将原有的二级学院合并组建为二级学部,积极发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学科专业,理顺并形成了组织支撑架构。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每个二级学部配备负责党建育人工作的专职党总支副书记,所有三级学院的党员院长兼任党支部书记,推行干部双向交叉任职,使他们成为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和双提高的中坚力量,从而形成育人核心圈层。在监督保障方面,通过建立党委巡察、目标督查和教学督导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角度保障落实育人职责。
其次,是管理机制的深度融合。Y大学提出创建党建示范校,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党的建设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行业区域经济、营造和谐校园氛围等紧密联系起来,并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全过程,要通过以党建促管理,有效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学校创新党建引领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全员协同、全过程贯通、全方位渗透的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构建开放办学机制,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有效协同,形成了内外协同育人机制。
再次,是育人资源的深度融合。高校要充分整合校内外优势教育资源,提升育人实力,落实发展教育、服务地方的责任。Y大学服务支撑“区域教育中心”建设,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建设新校区,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政校共赢共荣;联合共建协同育人平台,组建省部级科研平台、区县科创服务中心等,实现育人平台共筑共享;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建三级学院,实现学院共建共助;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职能,在全校学科专业人才中优选高层次人才,组建起“博士专家服务团”,深入所在市的各区县对口开展社会服务,助力补齐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短板,搭建一个锻炼博士专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的三方共赢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产教深度融合提供智囊团和技术支撑作用,实现优势人力资源共用共享。
在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结构框架下,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运用系统观念和方法,在组织层面、队伍层面、平台层面加强协同合作[8],充分调动并整合校内外各方育人资源,把握好育人工作中的各阶段各环节,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从而达到育人效果的整体最优。
首先,建立“管理者、教师、辅导员、教辅人员、校外专家、家长”六位一体全员协同育人机制。育人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和责任,育人多主体、共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是提升党建与人才培养融合深度的重要方式,通过明确相关主体的育人职责,形成携手共进、合力育人的良性互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全员育人新样态[8]。例如通过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学生制度,党员管理干部全员参与一对一联系学生活动,关心日常生活学习状况,并对贫困生给予必要资助。专任教师实行导师制,直接指导其学习就业等。建立学生党员工作站、微思政辅导员工作室,专职辅导员指导党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创新创业、就业等志愿服务。教辅人员每学期公开育人承诺,第一时间处理学生诉求,做好后勤保障。聘请校外专家兼任就业导师,直接指导毕业生择业就业。学校与学生家长保持常态化联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等。校内外所有育人主体共同参与、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其次,建立“学习、探究、实训、竞赛、创业、就业”全程协同育人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系统规划学生在大学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学生成长诉求、社会进步需求。Y大学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目标建立“1+3”课程体系,把创新素质培养贯穿通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创新实践课程之中;选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进行辅导提升学生探究素质;通过“红色主题教育”“志愿服务”等开展实践实训,参加校外实践实训学生占比达85%。各二级学部建设党员创新“根据地”,除了作为开展党性教育、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的重要场所外,还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就业指导等,提升育人素质。通过建立全程覆盖的育人机制,师生社会责任感大幅提升,全员参与“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师范生参加顶岗支教团的占比达54%,较之前提高120%;学生创新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参与学科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人数增幅达200%,获省级以上奖励的人数增幅达100%。用人单位满意度显著提高,对近五年毕业生主要去向单位调研结果表明,10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工作态度好,91.6%的认为毕业生工作能力强。
再次,建立“教学、科研、管理、服务、资助、平台”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高校育人工作要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处处有力、处处着力的育人环境。Y大学成立名师工作室、优化教学设计等,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改革思政课,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中心、思想政治理论课巡视组,组建四史宣讲团。创新课程思政,将50%的专业课程建设为思政课程,15%建设为思政示范课程;把本土红色资源融入课堂,将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贯穿其中。例如开设“音乐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纳入音表学院各专业学生认定学分,选修课供全校教师党员和各专业学生选修。发挥科研育人作用,党员带头组建科研团队,建设向学生开放的科研、创新平台。建强处科级干部、党务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四支管理队伍,实现管理育人联动。打造智慧校园,构建网络教学、管理、服务等育人保障体系。为帮助贫困学生由受助转变为自助,学校设立了校内无人售货“诚信一条街”,作为存在了十余年的资助育人品牌,在扶困、扶志、扶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探索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升华,Y大学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生态圈、“党建+”育人共同体和党建育人品牌,实现了党建与育人工作双融双促的目的。
首先,注重模式机制落实,形成良好育人生态。Y大学制定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落实党建示范校创建工作育人清单,构建党建育人反馈机制,最终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对照十大育人体系设立相应行政科室,如组织育人与组织建设科、“三全育人”与文明法制教育科、资助育人中心、实践育人管理科、环境育人与物业管理中心等,明确学校各类岗位的育人导向和育人功能,形成组织支撑链。打造“思政为魂、质量为本、全面覆盖、分类协同、精准施策”的一体化特色思想政治工作,重视思政理论课主阵地建设,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开展党建课题研究,举办优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成立大学生党建读书会、马克思主义青年学习会两大学生社团,丰富学生“第二课堂”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载体平台,育人“生态圈”持续向好。
其次,注重资源聚合,形成“党建+”育人共同体。针对地方高校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Y大学开展“党建+高校”“党建+机关”“党建+企业”等结对共建,以党建引领助推共同发展,共享育人资源和育人平台,形成合作共赢、共同提高的共建格局。例如与其它高校签订党建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在完善治理体系、建强党务干部队伍、建优马克思主义学院、共享课程资源、优化育人平台、共促学科建设、提升团学工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入合作;与地方企事业单位签订党建合作协议,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等方式,构建产教融合、共同育人新机制,实现共建双方优势互补[9],共同推动双方党建质量提升;与地方基层党组织联合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联动各自的优势资源,不断增强同各项业务工作的融合共赢。此外,还开展“党建+科研平台”“党建+工作室”等,把党组织建在工作室、科研团队等,全方位促进“党建+”育人共同体建设。
再次,注重师生协同,形成良好育人品牌。为了充分挖掘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过程中的特色亮点,Y大学面向全校开展“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活动,总结凝炼支部育人工作好方法、好经验,不仅推动学校党建质量全面创优全面提升,还以此彰显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育人活力。打造“十个一”工程,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帮助十类对象,即党委常委和党委委员至少联系一个教师党支部、一名“双高”教师、一个民主党派教师、一名党外教师,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至少联系一个学生党支部、一个团支部(学生班)、一个学生社团、一名学生党员(干部)以及资助一名经济困难的学生,每名教师党员至少联系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使全院党员领导干部与基层教师、学生群体形成全覆盖结对帮扶,所联系学生在各项评优评奖中占比达85%以上。
高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手段。通过总结分析Y大学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系统化融合创新路径,为高校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提供可借鉴的工作经验与启示,有效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高校要强调党建统揽的作用,既要在丰富完善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又要在具体的组织实施上抓好落实,始终坚持将党的建设贯穿于学校事业发展和立德树人全过程,打通育人的各个环节,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落地落实,切实做到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起到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针对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不系统、不完整的问题,在顶层设计方面,高校要牢牢把握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全面构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的党建内容体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形成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深度融合模式,开创高校党建工作和育人工作新局面。同时,要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做好融合发展的“动力系统”支持[10]。在具体实施方面,高校要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并根据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在党建与育人工作、党建要求与人才培养需求、模式机制构建和实践应用的融合点上同向发力,细化任务分工和工作举措。例如,Y大学在探索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先后制定了总体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方案,列出各职能部门、各学部的任务清单,明确时间进度,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确保育人工作无断点、无盲区,逐步形成了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同时,以党代会为契机,加强党政机构的职能统筹,增强学校运行的整体性,校内各机构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组织结构,提高组织运行效率,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应用改造,为实现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要将党建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就要充分调动所有育人主体的活力,并且整合内外部育人资源,才能促进党建与学校发展、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的深度融合,构建大党建促进大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对照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根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Y大学重视协同共育的作用,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明确包括全体教职工、校外专家和家长等校内外不同主体的育人职责,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各阶段的育人内容,明确以教师为主导的不同层级的育人任务,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目前,Y大学积极构建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专业、示范教学团队的数量逐年上升;已形成十年“无人售货一条街”诚信品牌,微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学生党员工作室、党员创新根据地等育人平台,其中,某微思政辅导员工作室被“高校辅导员在线”选为优秀案例。此外,近年来,师生参加并立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数量逐年上升,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参加“互联网+”大赛项目竞赛成绩显著,国家铜奖、省级金奖双双实现零的突破,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育人实效凸显,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高校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密不可分。要把党建工作与高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要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实现育人平台、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的共享,最终达到党建与人才培养成果更集成、优势更明显,党建工作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的效果。一方面,高校要在制度层面作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根据自身办学层次和发展特色提出融合的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还要在实践层面抓好落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丰富融合载体,创新融合方式方法,做出融合特色亮点,发挥真正提升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深度。Y大学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来增强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成效,例如建设了一批特色基层组织,激发基层育人活力;打造一批党建育人品牌,彰显人才培养特色;共建了一批党建育人平台,整合育人资源;创建一批党建“双创”项目,省级党建“双创”立项数居全省高校并列第一;建设一批示范课程,“大思政”育人格局逐步形成。这或为进一步探索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高校职能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加强高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党建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既是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也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我们要通过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探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发展优势的新路径,形成育人合力,激发育人活力,提升育人实力,最终构建起由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从内部治理到外部聚力的系统化党建引领协同育人新格局。在今后的实践探索中,高校还要在党建体系与育人体系深度融合新模式下,进一步加强党建与高校五大职能的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